登陆注册
6539400000032

第32章 心爱的馕

馕是最接近粮食本质和原色的食物,自有历史记载以来,这是维吾尔民族不可或缺的生命主食,从来都是在用泥土垒成的吐奴尔(馕坑)烘烤而成,因而带有古典的色泽和土壤的芳香。

如同汉民族餐不离蔬,维吾尔人对馕的情感,也是水乳交融,到了难以割舍的程度。所以民间有句俗语,“一日不吃馕,两腿直打晃”,足见日常生活中,馕的贵重。

在我们乡下农家院落,或许东家少块菜园,西家缺个鸡舍,却都在醒目之处耸立着一个馕坑。馕坑无论高低大小,清一色黄泥抹就,给人一种亲近感,遇上打馕的日子,整个村子弥漫着一种香味。

严格意义上说,用“贴馕”或者“烤馕”代替“打馕”,似乎更贴切。维吾尔语中“馕雅克”一词,直译过来就是“贴馕”的意思。自打记事起,我们就是看着母亲烤馕长大的。按理说,大人烤馕的时候,是不容许小孩靠近的,尤其外村的孩子,必须离得远远的才行。问及原委,就说别人看见了,馕会接二连三从内壁上脱落下来,烤糊了不说,也失去了形状。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明白其中的道理,说是怕馕脱落,实则担心不测。小孩天生好动,特别是几个男孩聚在一起,不是爬墙头,就是钻地沟,看着热气腾腾的馕坑,闻着扑面而来的馕香,早已饥肠辘辘的淘气鬼,哪能抵挡如此诱惑,说不定一不留意就跳上馕坑,伸手揭开盖子想一解馕馋。而馕坑则状若倒扣的水瓮,内壁经过烈火燃烧,温度高得惊人,万一孩子发生意外,后果可想而知。

馕的味道是特殊的,绵长的,就像一曲天籁之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我们通常都有这样的感觉,馕是越嚼越有筋骨,越品味越是香气袭人,仿佛所有口腔味蕾都被调动起来,不仅余香满口,而且渗入骨髓。

早些时候,家家户户都很拮据,不可能在馕中添加营养成分。即便如此,馕的神奇魅力依然让人称奇。极其平常的面粉,用水和好,揪成团,再几经揉擀,一个个薄厚匀称、大小适中的雏形便摆满了案板。这个时候,心灵手巧的女主人,还会在馕的正面稍加点缀,让馕看上去像一团团盛开的花朵。接下来就是一道最要紧的工序,用手蘸上盐水,沿着馕坑内壁撩洒,最后才依次把馕贴将上去。同样,馕的背面也必须抹上盐水才行。我就琢磨,烤馕除了火候恰到好处,盐水的作用更是奥妙无穷。就如同做抓饭,看似大米、胡萝卜和羊肉几样简单原料,可不少人就是做不出味道,究其原因还是同盐水有关。我发现,母亲每每做抓饭的时候,总是等油锅沸腾之时不忘洒上盐水,所以抓饭吃起来别有滋味。

馕之所以成为维吾尔族心爱的主食,除了其独特的美味之外,还有许多其他食物难以媲美的优势,其中尤以抗饥饿和耐储存最为著名。许多时候我们都觉得刚吃过饭不久,肚子又“咕咕”叫了,于是有人嚷嚷说,饭没有吃到地方。似乎不马上来一盘过油肉拌面,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换作馕,情况就大不一样。掰开看似一小块,泡在碗里却是满实满载,就跟压缩饼干一样,吃了之后胃里实实在在的,十分耐饿。而且其他食物保质期比较短,特别是没有冰箱和冷藏设备的日子,天一热就怕发霉和馊了。然而馕不仅携带方便,还耐储存,即使是在潮湿的南方,只要是空气对流,存放十天半月都不会变质。

馕存放的时间长了,难免变得又干又硬,然而用水一泡,须臾就会松软。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说是乡下老乡夏日劳作之后,来到一条小河旁,从褡裢中取一干馕,随手向上游一扔,这才开始洗手洗脸。等手和脸都洗利索了,馕也正好漂下来了,蹲在河沿上,馕也吃了,水也喝了。然后来到树荫下美滋滋睡上一觉,一身的疲乏都没有了。所以我就觉得馕是用水来泡的,而且如果是将馕泡在奶茶中,那才称得上是一种享受。

一位著名的文学前辈撰文讲述了一件切身体会的事。前辈说,由于他在新疆生活时间比较长,期间,曾经有一段日子请一位维吾尔族大嫂照顾女儿的起居,潜移默化中,女儿就受到了茶水泡馕的影响。时至今日,虽说物是人非,她却在吃零食之时,依旧习惯性在水中蘸了再吃,令人感触颇深。

记得小的时候,一到暑假,我们几个要好的孩子喜欢结伴去山里掐“地皮”。所谓“地皮”其实就是野草莓,因为味道特别香甜,到了季节总不忘去过过馋瘾。然而由于路途遥远,加之野草莓日渐稀少,馋瘾倒没过足,人却身心疲惫,饿得前心贴了后背。幸亏爷爷家就在附近的牧业队,于是我们拖着灌了铅一样的双腿,好不容易摸到爷爷家,一瞧,却是铁将军把门。也是肚子饿得实在受不了,就干脆像一群小土匪一样把锁撬了。只见房梁上吊着一个筐子,急忙取下来一看,正好有几个大而厚实的馕,就高兴地抢着掰着,一边大口大口嚼着馕,一边轮换着用勺舀着水缸里的水,“咕咚、咕咚”喝个没完。这几个馕或许是爷爷一家好几顿的主食,却被我们在俄顷之间,三下五除二就消灭得一干二净。

到了高中的时候,我中午的伙食就是半个馕。然而让人感慨的是,这半个馕往往到了中午之时就不翼而飞。我知道是被同学拿去吃了,直到后来都毕业了,其中才有人对我说:“没有办法,肚子太饿,再说你那半个馕,也着实味道太香了。”那个年代就是这样,馕虽好吃,但毕竟有限。就像岳父生前所讲的:“馕的贵重,只有饥饿的心知道。”岳父有一段时间在山上伐木,因为从事重体力劳动,按规定奖励适当生产粮,岳父就存起来烤成馕,打算回家时带给孩子们。可是回家经过一座座牧人的毡房,总是看到牧人的孩子盯着他肩上的袋子。岳父就觉得不是这个像他的儿子,就是那个像他的女儿,于是不忍心就停下来,掏一个馕给孩子,等回到家时,馕已送得所剩无几,就只好对一群围上来的儿女说:“等下一次,一定给你们攒满满一袋子馕。”

说真的,到了我在内地上大学的时候,情况已经有所好转,至少可以确保吃饱肚子。可是我依旧怀念馕的味道,如同一个维吾尔族男声组合所唱的一样:“想起母亲烤的馕,心中升起一轮金色的太阳。”寒窗四年,只要接到家里寄来的包裹,我就像过年似的,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因为包裹中有我朝思暮想的馕,虽说隔着一层白洋布,我仍然闻到一种挥之不去的亲切味道,仿佛一下子回到故乡,回到了父母的身旁。

馕的味道的确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无论走进任何一个维吾尔族人家,不管富有还是清贫,餐桌上没有馕是说不过去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在品种繁多的食物中,馕的地位始终处于最高。出远门的时候,别的可以不带,而馕一定是少不了的;证婚的时候,一对新人必须同吃蘸过盐水的馕,以此表明白头偕老。同样,如果有谁将馕踩在了脚下,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是发了毒誓。所以说:馕是信仰,无馕遭殃。

当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各民族饮食文化的相互融会,馕的内在成分和品种也日趋呈现多样化。有掺了植物油和鸡蛋的,也有用蜂蜜和牛奶做成的;除了小麦粉,还有苞谷面,甚至专供糖尿病人的荞麦馕也应运而生。像锅盖一样大的叫“艾曼克”馕,像茶杯口一样小的是“托喀西”馕,放有洋葱的称之为“皮芽子”馕,包有羊肉馅的则名曰“果西”馕。简直品种多得很,品味各不同啊。正是因为发展到今天,馕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大众化食品,一些机敏的商人索性给馕进行了注册,诸如“阿布拉的馕”和“苏莱曼馕”就是其中典型代表。可以高兴地说,新疆的馕不仅驰名中国,而且走向了国外。前些日子,一个朋友的亲戚从美国到上海出差,打电话告诉朋友,说他特别想吃阿布拉的馕,让朋友想办法带几个馕给他。

还有一件事不能不提。就是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和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之后,全国各族人民心系灾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除了捐钱捐物,各种方便食品也是源源不断运向灾区,这其中就有新疆的馕。当我从电视上看到这条新闻,止不住热泪盈眶,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馕,而是代表了新疆各族人民一颗颗滚烫的心啊!

同类推荐
  • 此情须问天

    此情须问天

    故事的发端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的那场灾难性的大洪水。仿佛有着特殊的天人感应,一代伟人的离世、震惊中外的大地震等交织而至。作者以此为起点,勾勒小说主人公的人生轨迹,循序推进,层层展开,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代。生活是没有布景的舞台。小说主人公、童年时代的陈玉栋和黎珩为躲避那场罕见的水灾,偶然相遇,一场动人心扉、让人心痛、催人泪下的人生活剧由此拉开帷幕。主人公以及和他们相关的人物故事渐次登台。这些故事,或平淡,或跌宕,或伤感,或无奈,无不让人感同身受而引发心灵的共鸣。
  • 我是你儿子

    我是你儿子

    杨帆三个月大的时候,薛彩云和杨树林离了婚,他被判给后者。婚后九个半月杨帆就出生了,且五官中丝毫看不出和父亲有相似之处,于是杨家父子的关系成为邻居们饭后找乐子的良好素材。但杨树林想,就算这个儿子不是亲生我也养定了。杨树林对年幼的儿子百般呵护,不只是兼任父母,甚至是保姆和护工,杨帆就这样茁壮成长到中学。杨树林和儿子的老师沟通多了,就惦记着把老师变成儿子的妈。正值叛逆期的杨帆对父亲的秘密心知肚明,提防自己的自由从此受限,不时在父亲训导自己时旁敲侧击,甚至对父子矛盾升级而颇有成就感。
  • 闪小说哲理篇:茶里加盐的味道

    闪小说哲理篇:茶里加盐的味道

    本书是微型小说集。本套书精选了3000篇闪小说,所有篇目均为国内公开报刊发表过。每篇都有独到的思想性,画面感强,让读者读其文,闻其声,脑海中萦绕这些故事的人物和画面。适合改编成手机短信小说。这些闪小说除了通过故事的演绎让读者了解这些闪小说的内容和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外,特别对广大初高中生读者的心灵是一次很好的洗涤,对他们往正面的成长和经验的积累有很大的帮助。
  • 引领时尚阅读:井底之蛙

    引领时尚阅读:井底之蛙

    石磊是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全国各地报刊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四百多篇,200多万字。他创作的作品常常跌宕起伏,峰回路转,出其不意,让人在最后的一段才知道事实的真相和结果,最后豁然开朗。本书收录了石磊近年来发表于各大报刊的小小说精品,分为家庭内外、市井百相、官场百态、情感空间、啼笑皆非和动物世界六辑。作者以诙谐幽默的笔触,将小小说特有的讽刺和凝炼发挥得淋漓尽致,于嬉笑怒骂中道中人生百态,给读者以共鸣和警示。
  • 两个人的行走

    两个人的行走

    作者立足西部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用独特视角观察生活,叙述生活,《一头雾水》中,主人公胡一宁因渴望城市生活而逃离农村,却又因厌倦城市生活而希望回归农村;《进城打工》中,民工张二狗痛失爱侄,无法面对亲人,恐惧回家;《梦醒时分》中,魏小丽因生活闲散无聊导致感情出轨,无颜面对家人,选择自尽;《铁面柔情》中,程英为帮丈夫戒毒,不料失手杀夫……总之,每一篇故事的背后,都有一个心酸的家庭,一段难忘的记忆。
热门推荐
  • 傲慢与偏见(下)英文版

    傲慢与偏见(下)英文版

    《傲慢与偏见》讲述了20世纪初期英国的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中五姐妹的爱情与择偶故事。书中男主人公富家公子达西因为傲慢,从而使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对其产生了偏见,险些错过心中的真爱,后来这些误会通通消解,有情人终成眷属。
  • 琵琶娘子

    琵琶娘子

    韩愈浓不过小官家女儿,唯有从小随母亲所学的一手琵琶技艺。本不期望有如何际遇,不想却在天宫观得了奇缘。孤鸿身世扑朔迷离,幸在得方外高人教养照拂,又随其悠游江南,总算在天宫观见得了韩愈浓。然而世事变幻莫测,一场大火使两人失了音讯,不料数年之后长安城内,两人却又相见金瓯之下……
  • 闪婚大总裁:老婆是二婚

    闪婚大总裁:老婆是二婚

    从结婚那天起,楚惜夏就知道,这个男人不爱她,但是能和他结婚,她甘之如饴。一场捉奸,亲眼看到他和另外一个女人在酒店恩爱。她才看清了,两年的婚姻,不过是她一意孤行的笑话。她终于想到要放弃,提出离婚。“季明邵,签了协议,我们一刀两断。”他同意离婚,却狠心让她亲手为小三设计订婚礼服。这一次,楚惜夏真的学会了死心,伤心离开。异国相遇,她身边已经有了新欢,他却突然对她死心纠缠,“楚惜夏,离婚证还没有领呢,就已经给我戴绿帽子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掌御九天

    掌御九天

    万古前,人族发生无名大劫,无数传承被打碎。人族壮美山河被彻底打碎,成为一片荒原。原本极度昌盛的人族一下子沦落为末世!大荒之上妖兽横行,以虐杀人族为乐。人族到了最后的末世。为了生存,人族想出各种办法,有被祭灵背负在身上的武者村。有漂浮在天空之上的飞天城,有建立在遗址上的绝世洞府。有弱者生活在部落当中,有强者生活在仙古遗迹成绝世飞仙。人族末世有一少年问是云心鹤性死也冲霄,还是终生盘旋在野草之上,老死荒原?少年选择云心鹤性死也冲霄!
  • 用着日漫外挂当救世主

    用着日漫外挂当救世主

    求婚被拒,工作被炒,还出了车祸,敢问谁还能比我更惨!刚刚咽完气发现自己意外进入了一个无敌系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三大日漫技能都会用,卡卡罗特的能力、鸣人的能力、路飞的能力等等随我挑选。诶?我终于要迈向人生巅峰了吗?
  • 先婚后爱霍总宠妻无度

    先婚后爱霍总宠妻无度

    一年前,她悄悄逃离他的怀抱,一年后……“还敢逃吗?嗯?”
  • 四大魔头(克里斯蒂侦探小说)

    四大魔头(克里斯蒂侦探小说)

    本书是由一系列发表在杂志上的小故事串接而成,因此故事情节略显松散,也是波洛系列中颇为罕见的“跨国罪犯”题材。黑斯丁斯上尉是波洛的久年知己。此刻,黑斯丁斯正双手颤抖地捧读着他刚刚收到的这封信。“我亲爱的朋友——当你收到这封信时,我已经不在人世了。你不必为我伤心落泪。只要听从我的指示。这是必须的。这是赫邱里·波洛计划的一部分!我向你致敬……”也许赫邱里·波洛真的死了,但他的精神长存——继续和世间最凶恶的阴谋奋斗……在最艰辛的考验和最后的胜利中挫败死神……赫邱里·波洛真的已死?
  • 对饮成双

    对饮成双

    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木上。在开题西北。
  • 无主境

    无主境

    “世间没有真正的所向披靡,万物皆有相生相克。任你空有凌云壮志,那又如何?俯瞰苍天大地的伟梦,不止于你。所以,我劝你最好听天由命,好自为之。”……
  • 薄荷味的饮料

    薄荷味的饮料

    那天之后,她就再没有见过他……他像是从世上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