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69300000005

第5章 文化·历史(5)

孔丘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首先提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论点,据此定下基调,抛出一系列清规戒律,如“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妇女人身自由剥夺殆尽,自古礼教吃人,血泪斑斑,史不绝书。

伊斯兰教则与此相反,《古兰经》、《圣训》关于尊重妇女训示甚多。众所周知,“五伦”之中,儒家以“君臣”为首,伊斯兰则列“夫妇”于首位,理由是“有天地而后万物生,有男女而后人类出,故夫妇为人道之首也……天地,生物之本;男女,生人之本。男女之最初,继主而立极者,阿丹也。阿丹,天下万世人之元祖也,腋生好娃,配为夫妇。故夫妇原生一体……而生人之道,扩充于无尽焉”,充分肯定在构成人类社会中的相互作用。为此,男女双方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伊斯兰教妇女有学习知识的义务(主命),有家庭遗产继承权,婚姻虽也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本人有择偶的绝对自由,不允许包办强制。

儒家主张“从一而终”,视妇女改嫁为大逆不道。伊斯兰教认为情欲乃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导之以正,不可抑制,戕害身心,妇女丧夫,通过“待婚期”允许改嫁。“所以正教之理,虽鳏寡不宜独守,何也?宁可明正改节,不可外洁内淫,孰轻孰重,孰是孰非,此固不辨而明者……经云,夫妇之道,即此旨也。”

儒家自古持“华夷”偏见,自称“上国衣冠”,所谓“披发左衽”者,素为封建士大夫阶层所不齿。春秋五霸“尊王攘夷”,儒家大加赞赏。元代回族穆斯林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领导云南各族人民开展云南中书行省建设,开发边疆,“为政六年,滇大治”,云南从此进入文明社会,“滇之声名文物与中州同彪炳”,死后追封“咸阳王”,云南各族人民建祠纪念咸阳王的丰功伟绩,封建卫道士横加反对,“王虽有大功于兹土,究系外夷,不宜与亚圣诸贤配祀城中”,于是改建咸阳王享堂于昆明城南五里外郊野。

伊斯兰教根据经、训指示,人类不论种族、地域、肤色,源于同一始祖、同一民族,白种人并不比黑种人优越,阿拉伯民族也不优于其他民族。在安拉之前,众生平等。“经云‘造化天地,显主大能;造化人神,显主全品’。人为天地贵,万物灵,必以知主为得道,体主为行道,显主为了道。三程之尽,了道而己,人人能之,人人可登圣品。”从根本上否定儒家“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之说。

关于学习,儒家的《礼记》、荀况的《劝学篇》都有精辟的见解,然而实行愚民政策,“礼不下庶人”,“民可使由之,而不可使知之”,平民百姓根本没有求学的机会。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儒生所追求的是“学而优则仕”,一旦跃登龙门,便拥有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群趋科举致仕的终南捷径,终身困于场屋,穷愁潦倒者大有人在。近代更排斥外来文化,只主张“师夷人之长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因循保守,朝野上下无所作为,导致落后遭受被侵略被奴役的境地。

伊斯兰汉文译著对学习也有全面系统的论述。根据经、训首先提出“求学是每个男女穆斯林的主命”,学习提到“主命”的高度,要求不分性别、不分老幼,学习“从摇篮直至进入坟墓”,不可一日中断。阿拉伯半岛与中国远隔重洋,当年往返一次需要一二年,先知却鼓励不远万里到中国求学,可见先知并不排斥外来文化,主张兼收并蓄,汲取其中于我有益部分。对学者评价更高:“学者比修士优越,犹如月亮较繁星光明。学者是先知继承人。”甚至说:“学者的墨汁胜于殉道者的鲜血。”

清代,云南回族穆斯林社会推行的“乡规民约(约束教条十款)”,首条便是“端学习”,指出“经书乃培养善脉之根源,超凡入圣之舟楫,分别邪正之关头,需要精研穷究,审问慎思,说得一句,行得一件,步步从实处着足,内可以束身,外可以约人”。显而易见,学习目的重在实践,学以致用,培养品德,严于律己,示范他人,提高回回民族的素质。

因此,对于学者要求“学行俱优”,强调“有学无行,如无果之花;有行无学,如无门之屋”。先知穆罕默德严厉谴责:“两种人将我的教道后辈斩绝,一乃有学无行之学者,或人效之,习为违背;一乃有学无行之清廉,或人效之,习为异端。”

结合中国穆斯林实际,生长在远离“天方”的东土,除了学习伊斯兰经文,还必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两者不可偏向。所谓“经不通儒,如苗而不秀;儒不通经,如秀而不实”,前者不懂得修身治国之道,而后者则不了解复命归真之旨,各有一定局限性。

同时,伊斯兰汉文译著进一步揭示:“中国之书,记于人言;天房之书,传自天语,譬如南不梦狮,北不梦象,蝙蝠不见昼,蜉蝣不见夜。而况天地之大,古今之辽,或有于此者,无于彼;有于彼者,无于此。知乎后者,莫知前;知乎内者,莫知外;知乎显者,莫知隐。”

由于人的认识有限,而宇宙无涯:“至于无极,性理,三才,万物,至隐至微,至广至大,起古今之才人,无能测其高深;集海内之经书,不能阐其至理。”穆斯林学者指出诸家之不足,“儒知而言浑,玄知而不切,释不知而自认”,所持理由是“儒重世教,故好儒者业功名,邀声誉,贪尘情,忘后世,而性命之原来毁矣;玄尚清虚,故好玄者轻君亲,背仁义,务烧炼,欲求长生,而性命之原来误矣;释尚空无,故好释者背君亲,灭纲常,毒仁义,以性为主,而性命之原来丧矣。”

据此,中国伊斯兰“附儒”之说,仅是“回儒互补”,互相发明,而绝非盲从,乃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借儒家天道观和三纲五常的外衣,作为宣传伊斯兰教的手段而已。

丰硕成果

唐代,海禁大开,通过海、陆丝绸之路,蕃商胡贾大量来华,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福州、杭州、扬州、明州(宁波)形成商港,海上贸易盛极一时。伊斯兰教也随之传入中国,基本在来自波斯、大食的蕃客间流行,中国朝野上下对伊斯兰教一无所知,教外人士只知穆斯林“持斋诵经,字皆番书”。南宋岳珂《桯史》曾记所见番禺某回回豪富:“尚鬼而好洁,平居相与膜拜祈福。有堂焉,以祀名如中国之佛,而实无像设,称谓鳌牙,亦莫能晓,竟不知为何神也。堂中有碑高袤数丈,上皆刻异书如篆籀,是为像主,拜者皆向之。”

自唐宋至明清时期千余年间,关于伊斯兰教的记载,散见于碑记、谱牒、稗官野史范畴,除清真寺碑刻所述较正确外,教外人士直视伊斯兰为奇风异俗,甚至泾渭不分,而与佛教混为一谈。诸如明代《西洋朝贡典录》称:“天方国以黄金为佛像。”《岭外代答》则称:“麻嘉(麦加)是‘佛’麻霞勿(穆圣)去世之处,有佛所居方丈(克尔白天房),以五色玉结甃成墙屋。每岁遇‘佛’忌辰(朝觐),大食诸国王皆遣人持宝贝金银施舍,以锦绮(黑丝幔帐)盖其方丈。”方孝孺《南海百咏》称:“(广州)番塔(光塔)始于唐时,曰怀圣塔(寺)……夷人(穆斯林)率以五鼓登其绝顶,叫‘佛号’(邦克)。”《武备志》、《咸宾录》亦称:“中国有佛经三十藏。”中国古代典籍对伊斯兰记载正确的是《经行记》,作者是唐代杜环,他在天宝十年(751年)大唐与大食之间爆发的“怛逻斯战役”中被大食联军俘虏,遍游大食诸国,10年后返回长安,《经行记》叙述他的亲身经历:“其大食法者,不食猪、狗、驴、马等肉,不拜国王父母之尊,不信鬼神,祀天而已。其俗每七日一假。”唐代称伊斯兰教为“大食法”,其中还提到大食法律公正严明,亲属不参与犯罪者不连坐,法唯从宽,葬唯从俭。白寿彝誉为“伊斯兰教法传播东方第一声!”还有如陶弘景《南村辍耕录》其中的《嘲回回》,记杭州富贵回回坊内发生新婚惨剧,作者竟引一轻浮文人所作“下火文”,极尽热讽冷嘲,痛加奚落,哗众取宠。

明末,已出现穆斯林汉文译著,如《省迷真言》、《证主默解》之类,由于其中渗入不少苏非神秘主义观点,后来受正统穆斯林学者批判,没有广泛流传。明末清初,由王岱舆至清末马德新二百余年间,伊斯兰汉文译著异军突起,结合中国本土传统文化(孔孟学说),全面系统地阐述伊斯兰教教理,所谓“发前人所未发,言前人所不敢言”,即“以儒诠经”,或称“回儒互补”,伊斯兰文化进入中国学术文化殿堂,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经师学者辈出,伊斯兰汉文译著大量涌现,内容丰富多彩、独树一帜,穆斯林称之为汉“克塔布”(汉文经典著作),对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今列举传世的代表名著于后。

《正教真诠》

王岱舆编撰,成书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顾名思义,在于对伊斯兰“其理真久而不偏”,进行完整地诠释,使教内外人士“得全览正教之书”。全书40篇,前20篇阐明证主、遵圣等归真明心的哲理,批判“似真”、“易真”、“昧真”、“迥异”等似是而非、上下易位的谬误;后二十篇解明伊斯兰法规的礼制(五常、真忠、听命、首领、友道、取舍、预备等)。回儒交融,互相发明,深受封建士大夫赞赏:“独清真一教,其说本于天,而理宗于一……其教亦不废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序,而洁己好施更为吾儒所不足”(何汉敬序)。

明刻本《正教真诠》收有明太祖、武宗、世宗对伊斯兰教褒崇之词。清刻本还有清廷关于伊斯兰教的上谕、奏议、题折、札饰等。

《清真大学》

王岱舆名著之一,篇名“参资中国《大学》(儒家经典著作)义理,精详真达本原,显正道之光明,驱异端之讹谬”,冠以“清真”二字,以示区别,成书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内容系统论述关于宇宙起源、安拉实有以及主(安拉)与仆(穆罕默德和穆斯林)的关系。集中论证伊斯兰“真一”、“数一”、“体一”三大哲理,阐明“真主止一,唯真主能言止一”,针对释氏“寂无空灭”说,揭示“宇宙浑无一物之前,必有一至尊原有之真主化生”,表明宇宙万物的本原,即“真一”通过“数一”(太极)创造了宇宙万物与人类(体一),最终又由“体一”复命归根于“真一”。《清真大学》后人与刘智《五功释义》合编为《启蒙要略》,在国内穆斯林中广泛流行。

《希真正答》

王岱舆生前言论汇编,由当时学者伍遵契整理记录成书。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刻板问世。王岱舆以“正答”形式就伊斯兰基本信仰、功修以及日常生活常规,深入浅出向教内外人士说教。也是对《正教真诠》和《清真大学》两书作通俗的阐述和补充。

《希真正答》记载作者与穆斯林、学者、佛道界人士、地方缙绅诸色人等,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的答辩,“抉微悉奥,探赜钩深,卑词悟道,数语解颐”,因而被誉为穆斯林“涉海之津梁,迷途之指南”,反映清初所面临社会实际生活、回汉民族关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清真指南》

清初马注(字文炳)著。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成书,计10卷,正篇8卷,附录2卷。作者有感于当时“正教久湮,异端左道眩惑人心,著为是集,经号《指南》”,在于拨乱反正,挽救世道人心。主要内容为“析诸教异同之理,阐幽明死生之说,上穷造化,中尽修身,末言后世”。书前有《海内赠言》。作者遍游大江南北,访问“明经”学者,出示《指南》手稿,征求意见以充实该书。书后有《遗珠序》,所谓“博览诸家,折中于天方”,援引资料丰富,涉及伊斯兰历史、经义、哲学、教律、天文、传说等等,辞藻优美,句式多样,讲究音律,充分反映作者对伊斯兰的执著与独特见解,纳忠给予极高评价:“这部研究伊斯兰教的著作,不仅材料丰富,而且取材精审,研究精湛,每一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一见解都引证阿拉伯文的古典著作,以为论据。如果不是对阿拉伯文、波斯文的古典著作有广泛的涉猎和精深的研究,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的巨著的”(《清代云南穆斯林对伊斯兰学问的教学与研究》)。

《天方典礼》

《四库全书·杂家存目二》称:“《天方典礼择要解》二十卷,清刘智撰,彼搜集彼国(教)经典七十余部为《天方礼经》,后以卷帙浩繁而撮其要为此书。”成书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作者于序中说明此书系从卷目浩繁的阿拉伯典籍中“择其有关民生日用者”汇集而成。“是书也,始表立教之源,中述为教之事,天道五功,人伦五典,穷理尽性之学,修齐治平之训,以及日用寻常,居处服食之类,皆述其大概而以婚丧葬终篇焉。”故以《原教篇》开宗,揭示一切理气皆出自“唯一真主之本然”。伊斯兰“其为教也,以识主为宗旨,以敬事(奉行六大信仰与天命五功)为工夫(实践),以归根复命为究竟(最终结局)”。书末附“归正仪”,对自愿皈信伊斯兰教者提出一整套常规,要求“以真主为向往,以圣人为依归……勤学、谨业、亲贤学、绝嬖佞,谕亲于道……”

《天方典礼》、《天方性理》与《天方至圣实录》三者构成一系列,系统全面地阐述伊斯兰教信仰与实践。据作者解释:“《典礼》者,明教之书也;《性理》者,明道之书也;《至圣实录》者,明教道渊源之自出,而示天下以证道之全体也。”(《天方至圣实录》著者序)

教内外人士历来对刘智给予高度评价:“介廉刘子出,独辟天人性命之精,总汇教道法程之典。著书数百卷,其志则恢弘,其品则高洁,其学则渊深,其文则典奥,殆子思,孟子之流亚,濂溪,伊川之俦类乎。”(《滇南回回总掌教马公(复初)墓志》)

《天方性理》

清刘智哲学名著之一,成书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内容包括本经五章、图卷五卷两部分,以伊斯兰教教理结合中国本土儒家文化阐述伊斯兰教真谛:“首言大世界理象显著之序,及天地人物各具之功能与其变化生死之故;次言小世界身性显著之序,及身心性命所藏之用与其圣凡善恶之由;末章总大小世界分合之妙理,浑合之精义而归竟于一身。”

大世界指天地万物,小世界指人类。《天方性理》揭示大小世界相互关系、宇宙的起源乃独一真主所造化。真主实有,体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以及小中见大,大中见小的相对观点。作者以经立图,用图解经,因图立说,以图达义,自成体系,别具一格。

《天方至圣实录》

清刘智名著之一,亦称《天方至圣实录年谱》,成书于雍正二年(1724年),是最早一部汉文译著的先知穆罕默德传记。以编年体形式叙述先知从诞生至复命归真63年的光辉历程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收罗详尽,堪称信史。

作者以“西经原本”波斯文《忒尔准墨》(穆圣传)为蓝本编译,历经“三易春秋,十更居处,南北星霜数千里,三脱稿乃见小成”,可谓艰辛备尝矣。

《实录》所载至圣感应、仪容、德行、学识之外,附从人祖阿丹至先知穆罕默德“五十世传光”,世统、道统、国统、化统等“四统总”和“源流图说”,以及伊斯兰圣地“天方”的方域、气候、风俗和人物等。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广西巡抚朱椿借“海富润携经案”和“马中吉传书案”,大兴文字狱,株连数省无辜回民,法网严酷,罗掘俱穷,回民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幸而乾隆皇帝不欲事态扩大,下令制止,一场轩然大波始告平息。《天方至圣实录》再版时篇末附录朱椿、湖北巡抚姚成烈、两江总督萨载、陕西督抚毕沅等人奏章,以及乾隆“上谕”等史料,从其中足以窥见这两场文字狱的始末,从此各级地方官吏对回民的歧视与迫害亦有所收敛。

《五功释义》

刘智译著,亦称《礼书五功释义》或《一斋五功释义》。作者运用儒家性理学说与名词概念解释并论证穆斯林“五大功修”及其履行意义。内容丰富,共计63章,象征先知穆罕默德从出生至归真63年的历程。从其中揭示:“圣教五功念、礼、斋、课、朝示人修道而返乎其初也。念,知所归也;礼,践所归之路也;斋,以绝物也;课,以亡己也;朝,复命而归真也。修此而天道尽矣。”

同类推荐
  • 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

    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

    这本中国两岸三地新老留学生的纪实文集,故事生动、场景广阔、经验丰富、分析客观宛如一册留学小百科,不但为留学美国提供很好的参考,并且为研究中国留学史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留学故事多为留美学生含泪的微笑,却为年轻人指出一条通向成功之路。留学学子大多坚韧不拔,勇于拥抱理想、实现理想,奋斗不息,经历不断增加自身实力、成为强者的磨练。读来令人感佩。《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收入来自两岸三地新老赴美留学生及其家属写出留学生涯中种种感人的故事,原生态展现留学北美的苦乐悲欢,是留学经历和经验之作。编入的39篇作品为中国当代留学史留下第一手资料。
  • 安全灯谜集萃

    安全灯谜集萃

    本书收入的各类安全灯谜,为分上下两编。上编以安全题材为谜面,下编以安全题材为谜底,为了便于读者对灯谜的理解,作者对大部分谜作加了简注。同时,为了普及灯谜知识,帮助读者提高猜谜、解谜能力,作者专门编写了《猜灯谜的基本方法》和《猜带“格”灯谜的要领》两部分,分别介绍了24种猜谜方法和36种谜格知识,每种猜谜方法和谜格知识,都用3条灯谜为例进行讲解,形象直观,易懂好记。
  • 古代发明与发现(下)

    古代发明与发现(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判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判

    本书是一部对中国当代电影思潮发展历史进行理论批评的专著,同时分析了一些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和流派,论述了它们之间必然的本质联系。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美国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美国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热门推荐
  • 绝世唐门之我是修仙者

    绝世唐门之我是修仙者

    一代天才修仙者穿越到了斗罗大陆,变成了一条白白胖胖的大虫子,这是什么鬼?
  • 那些人性深处的秘密

    那些人性深处的秘密

    她更是将其以惊人的美丽呈现给了我!一刹那,我觉得自己幸福极了……居然傻傻的笑了,她看到了,白了我一眼。转身准备离开。我低下头,心底竟然有些痛起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那片人海

    那片人海

    世界上有一片海,叫做人海,冲散了温热,淹没了你我。我们从人海中走出,相识相知,再到相恋,最后,我终于决定,把你归放回人海。
  • 奈何渡

    奈何渡

    她居绝情殿,号称彼岸主,凡间一游,见着了那人称御猫的展昭,从此后便揭开了美人救英雄的序幕。。。最终的最终,也不知是她渡了他,还是他渡了她。。。
  • 邪王美妻:废材腹黑小小姐

    邪王美妻:废材腹黑小小姐

    身为废材的她,和身为王爷的他,最终走在了一起。虽然几经周折,差点重伤身亡。但到最后,终究是神女与战神的童话……
  • 重生在童年

    重生在童年

    夜深人静的时候,穆棉淡淡地回顾着自己的人生,上天只是打了个盹,并没有真的遗忘她,当了一辈子可怜虫的穆棉重生在自己的童年……这一回,她要努力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 生活系大明星

    生活系大明星

    这是,都市背景、欢乐、诙谐为主的,生活美食文。主打欢乐向,轻松诙谐,笑点不断。有匪夷所思的美食。有来自诸天的名人。像影视世界的米国队长、孙悟空、天使彦、锐雯、格鲁特等都将客串。还有剧透的美食聊天群。群文件可下载各种任务资料,供主角强化提升。故事从他能看见这盘鱼香肉丝的备注开始。【一盘能给你好心情的鱼香肉丝】
  • 查理九世梦魇

    查理九世梦魇

    安陌雪很讨厌他,真的非常非常讨厌他!真是的,居然往她的水里加泻药,不想活了是吧?!
  • 成长的故事

    成长的故事

    几年的时间足以改变一个人,转眼间,我已经上初中了,在4月份也迎来了我的生日,我没有说什么,连父母也没有。其实,生日又怎么样呢?中午会家吃饭时,妈妈对我说:“妹妹,今天是你的生日啊!”我“恩”了一声。“以前你总是在生日的前一个星期就很兴奋,现在怎么不响了——对了,你想吃什么蛋糕啊?”“妈妈,不用了。”我轻轻地说。十三年前出生的那个女孩只是响亮地啼哭,人们就给予她光环,让她每年都知道自己又大了一岁。可真正的英雄妈妈呢?她只是醉心于女儿的长大,而忘了自己曾经受到的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