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4700000012

第12章 “差不离”和“一刀切” (1)

公元1046年,是范仲淹写出《岳阳楼记》的一年,而不是他被贬的年份。据年谱记载,“庆历新政”是在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九月开始的。庆历五年(1045)正月,范仲淹罢去参知政事(副宰相)之职,以资政殿学士出知邠州,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这是他被贬的开始。同年十一月,又被解除四路帅任,以给事中改知邓州。次年(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才在邓州应滕子京之请写了《岳阳楼记》。所以,倡导变革被贬和写文章相距有一年多时间,余先生又大而化之地把两件事情混在了一起。

㈣苏东坡密州出猎,写成著名的《江城子》词,年龄“才三十七岁”吗?

余先生在《文化苦旅·自序》中写道:

即便是在钻研中国古代线装书的时候,耳边也会响起一批大诗人、大学者放达的脚步声,苏东坡曾把这种放达称之为“老夫聊发少年狂”。你看他右手牵猎狗,左手托苍鹰,一任欢快的马蹄纵情奔驰。其实细说起来,他自称“老夫”那年才三十七岁……

凡读过《宋词选》的人都知道,“老夫聊发少年狂”这句话,出在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其词云: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里顺便提一下,此词上阕中的“左牵黄,右擎苍”,竟然被余先生莫明其妙地翻成了“右手牵猎狗,左手托苍鹰”。明明是先“左”后“右”,为什么偏要倒过来变成先“右”后“左”呢?记得余先生有句名言:“大艺术家即便错,也会错出魅力来。”那么,这里究竟是无意的误记,还是为了产生魅力而故意造错呢?其实我读来读去,除了为他的乱译感到讨厌以外,是读不出一星半点的魅力来的。

再谈苏东坡的年龄问题。据孔凡礼《苏轼年谱》卷十四说:

熙宁八年(一○七五年)乙卯,〔苏轼〕四十岁。

在这一年八月的谱文中,孔凡礼先生写道:

祭常山(在密州城南。苏轼时任密州知州)回,小猎……赋诗,并赋《江城子》。

又注文说:

词见《东坡乐府》卷下,末云:“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文集》卷五十三《与鲜于子骏》第二首:“近却颇作小词……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所叙乃此时事。

综上所述,苏轼作《江城子》词是在密州知州任上,这年他刚好四十岁,余先生怎么又把它提前了三年?

㈤朱熹之死是在公元1199年吗?

据考证,南宋理学家朱熹之死是在公元1200年,余先生在他的散文中两次都错成了1199年,正好相差一年。详细情况请参阅本书《朱熹之死不在公元1199年》。

㈥冯桂芬的《重儒官议》,是写于公元1840年吗?

余先生在《山居笔记·千年庭院》中说:

直到外患内忧十分深重的一八四○年,冯桂芬还在《重儒官议》中写道:

今天下惟书院稍稍有教育人才之意,而省城为最。

这里,余先生把近代启蒙思想家冯桂芬《重儒官议》的写作时间定在公元1840年。他究竟有什么根据呢?我看没有。《重儒官议》只是一篇千字左右的短文,从来没有单独发表过,它被收在冯桂芬的政论文集《校邠庐抗议》中,如要跟读者见面,也只有随着文集的刊印问世才能办到。关于此书的出版时间,戴扬本先生在《冯桂芬与〈校邠庐抗议〉》一文中写道:

咸丰十年(1860年)四月,李秀成率领的太平天国农民军攻陷了苏州,冯桂芬不得不从家乡暂时避居到上海……《抗议》一书,便是他避居上海之时,将自己所见所闻,连同自己经常思考的问题和心得,以文字的形式整理出来的结果。(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校邠庐抗议》评注本第7、8页)。

《校邠庐抗议》传世的刻本有好几种,最早的是冯桂芬于咸丰十一年(1861)自刻印行的本子。他在该书的《自序》末尾署曰:“咸丰十一年冬十月吴县冯桂芬自序。”

以上所述,说明《校邠庐抗议》一书从动笔撰写到完成,是在咸丰十年(1860)夏四月至十一年(1861)冬十月这一年半之间。

那么,这个《校邠庐抗议》最早的刻本一共收了几篇文章呢?

此书写成后不久,冯桂芬将书稿的一个抄本寄呈给曾国藩看,并请他为自己写一篇序言。冯桂芬在信中说:

检校劫余旧稿,将拙议四十首缮陈两帙,邮呈是正。筹笔余暇,披览及之。如不以为巨谬,敢乞赐以弁言。

曾国藩收到抄本和信以后,在日记中记下了这件事情:

冯敬亭(冯桂芬号景庭,一作敬亭)名桂芬,寄校邠庐初稿二册,共议四十二篇。粗读上数篇,虽多难见之施行,然自是名儒之论。

后来,曾国藩又在给冯桂芬的复信中写道:

大论四十首,属为序跋,细诵再四,便如聆听叶水心(叶適)、马贵与(马端临)一辈人议论,足以通难解之结,释古今之纷。

这里令人不解的是,曾国藩对于《校邠庐抗议》所收的文章,怎么一会儿说是“四十二篇”,一会儿又说“四十首”呢?这个问题,需要请冯桂芬自己来回答。他在《自序》中说:

是以避地暇日,笔之于书,凡为篇四十,旧作附者又二,用《后汉书·赵壹传》语,名之曰“抗议”,即位卑言高之意。

我手头没有《校邠庐抗议》的初刻本,只好找来光绪二十三年(1897)王韬的校印本查检。这个王校本的正编分上、下两卷,收录的文章共42篇,其中40篇都没有注出写作年份,只有两篇特地在开头作了说明:

《用钱不废银议》:“此壬子年(1852)作。”

《以工巧为币议》:“此乙卯年(1855)作。”

这两篇附在下卷最后的文章,就是冯桂芬在《自序》中所说的“旧作附者又二”。正因为是写得较早的旧作(前者写于1852年,后者写1855年,距全书刊行,分别为九年和六年),所以他要特别加以说明(曾国藩计数的出入,也就在这附加的两篇旧作上)。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那四十篇包括《重儒官议》在内的正编文章,其写作时间应在1860—1861年之间。如果《重儒官议》是在1855年写的,那它肯定也会被归入附录,更不要说再提前十五年了。看来余先生的“一八四○”说,又是一次信口开河的无稽之谈。

第二类是“一刀切”式。

此类问题,主要是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使得某些历史人物的生卒年份一时无法确定下来。不同的学者在研究以后,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就应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精神,实事求是地把学术界研究的现状反映出来,留待后人去解决。可是我们的余先生,往往自己不去深入考证,又提不了出新的根据,便随心所欲地在几种说法中任取一说,写进自己的文章。他这样做,无非认为:众说纷纭怎么记,干脆来个一刀切。所以可称之为“一刀切”式。殊不知这种做法,爽快是非常爽快,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也就被干脆利落地切掉了。严肃的学者和权威的工具书是不会认可和采用的。我们且来看看上海辞书社1997年版《中国文学大辞典》对几位生年或卒年一时无法考定的历史人物是怎么处理的:

潘尼(约250—约311)

令狐楚(766约768—837)

刘蕡(?—849)

崔致远(857—?)

葛天民

你看,人家对于难以确定的年份,就打个“?”,或者干脆空在那里;而对大致可以估计出接近哪个年份的,就用个“约”字来表达。这样做,不是胆小,不是模棱两可,而是学风严谨的体现。这跟余先生的“一刀切”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下面也举几个例子加以考证和说明:

李冰任蜀郡守,是在公元前

同类推荐
  • 重症监护室

    重症监护室

    作家周芳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深入孝感市中心医院做义工,然后写出了非虚构文学《重症监护室》。这本书是作家通过一天一天的目击,一件一件事的记录,去“认识生命的犹疑与不确定”,去直面痛苦与死亡、纠结与虚无、无奈与尽力,并因此懂得更加珍惜人生的一份真切记录。全书聚焦于这样的感动:“为了‘活着’,有多少人在默默付出。”
  •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长风起落,荷裙飞舞,娇艳的荷花,在荷叶间若隐若现。江岸,草色迷离,依稀的兰蕙的馨香,在草间和她的发髻上,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薄衫皓腕,红颜如梦。《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是对诗词的唯美解读,文笔轻松灵气、底蕴悠长。
  • 孙伏园散文选集

    孙伏园散文选集

    孙伏园在《三弟手足》、《药》、《辛亥革命时代青年服饰》、《记顾仲雍》、《哭鲁迅先生》等文篇写到青少年时代他“也曾到府山下去瞻礼过秋(谨)先烈的白木棺材”,也曾在辛亥年参加“武装演说队”等生活片断。
  • 中国当代诗歌经典选读

    中国当代诗歌经典选读

    本书选取新中国成立以来到20世纪90年代的当代诗人的诗歌作品进行“点读”,试图以感性的方式接触一些作家的作品,进行贴近心灵的解读。
  • 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

    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

    本卷包含契诃夫经典名剧《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按创作时间排序,并收录焦菊隐写于1943年的《<樱桃园>译后记》。这三个剧本,虽然故事不同,所表达的都是契诃夫始终关注的主题:他憎恶十九世纪末俄国社会随处可见的、只知道用一些不连贯的空谈,对“未来”的空想,以充实当下空虚没落偷懒的生活的灰色的人群,他同情勤苦劳动却被毁灭了幸福和希望的另一群人,他用抒情诗一般的结构和台词、背景描述,创造了现代戏剧的开端。
热门推荐
  • 高塔下的小镇

    高塔下的小镇

    在一片麦田之中的小镇,古代前辈为了保护小镇建造了一种能发射死光的电磁大炮,因为这个电磁大炮,外界的人们不能够进入小镇的火力范围,而小镇里的人们如果走出了火力范围就不能够再回来。在这样的小镇中,阿梓爱上了喜欢思考渴望进化希望走出小镇的女孩水晶,但是与此同时发生了一个强大的掠夺部落—黑影部落进攻小镇的事件后,改变了阿梓对进化的看法。
  • 青春之成熟车站

    青春之成熟车站

    这时听歌,绽放文笔,有思想,有感情,更有青春的成年的那份冲动
  • 花心大少:帅哥别求我负责

    花心大少:帅哥别求我负责

    他是黑道上让人闻风丧胆的大哥,英俊凶狠,睥睨众生,不料却被她来了一出霸王硬上弓,更是趁他筋疲力尽昏昏睡去之时,将一张百万支票扔在了身上。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他就是翻遍整个世界,也要将她挖出来!死女人,你逃不出本少爷的手掌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盗墓狂少

    盗墓狂少

    一首诗“陕西红木棺,七巧玲珑锁,韩城一枯荣,七彩人头花。”让我下卷入了一场精心设计的阴谋中,幕后人是我完全想不到的那个人。一束夺命的七彩花,内含一颗令无数人不顾亲情、友情、仁义、道德的珠子。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却又带着残忍,人性在那一刻变得微不足道。
  • 神之左手(《密室困游鱼》前传)

    神之左手(《密室困游鱼》前传)

    墨宝非宝“密室系列”三部曲的第一部,第二部《密室困游鱼》、第三部《蜜汁炖鱿鱼》。07年的新加坡WCG亚锦赛,几个小时,左右手之间就是一场生死战。那年的中国战队里曾有个职业玩家,十五岁,被称为“神之左手”。他们的职业生涯,从十四五岁开始,到二十五六退役消失。只有小众关注的世界里,他们的所有财产只有鼠标键盘和耳麦,为China拿下一个又一个金牌。
  • 花都大牛人

    花都大牛人

    他是成天泡妞的大少爷,被卷入正邪两派的纷争后,两派的人居然都想搞他。火力这么猛,根本不怕搞。当他一脚踩死邪派,拍着正派的脸说——去你的!
  • 风云帝诀

    风云帝诀

    万年前,释帝陨落后窥见更高世界的存在。万年后,重生纨绔少爷。他再次强势崛起,曾经的世界格局已不同,所要面对的敌人更多。但都无法阻挡他再成帝!
  • 燃溪

    燃溪

    陆璟燃是陆家三公子,夏溪是夏家千金,因为小时候的一次偶然,他们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 无限武侠之刀圣

    无限武侠之刀圣

    他的刀,比西门吹雪的剑更冷他的刀,比第一邪皇的刀更魔他的刀,比天刀宋缺的刀更霸他的刀,是独一无二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