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20900000031

第31章 中华文化探秘 (14)

第二个问题,应该是儒、佛、道三家并存的问题。三教并存其实是历史的事实。历史上三家曾经发生过冲突,但是后来发现每一个宗派或者每一个宗教里面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它之所以能够长期流传发展,其实有它的必然性,这个必然性就是各自都有它内在的一些价值、一些独特性。我原本准备的内容还是想比较一下三教的,但是今天由于时间问题没法介绍。事实上到了唐代就形成了三足鼎立了,唐代以后就发现谁也取代不了谁,虽然到了汉代,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当时也没有灭掉佛教。儒家认为要孝,但是信仰佛教出家的话就是扔下父母、扔下家庭,儒家认为佛教出家人蔑视礼法,所以认为是不对的。不是人人都会选择信仰什么样的教,就像不是用一种文化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

就像现在可以用马列主义作为指导,但是即使把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我们还是要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一直到了晚清还是三教并存。但是基本上从隋唐的三教鼎立,到宋代形成了宋明理学,就形成了以儒家为主、佛道为辅的这么一个体系。现在的人,年轻气盛,要读书、要增长能力、要实现远大抱负,这里很多的就是儒家的东西。但是问题在于每个人的境界不一样,你的各种愿望、你的各种追求,包括你要报国的愿望、追求,从古到今也未必都是顺畅的。历史上很多大思想家,他有报国之心,没有报国之路。儒家提倡独善其身,但是有的时候独善其身还会苦闷,道家和佛教就给出一条出路,是精神的道路。事实上每个人在相同的时间,有条件的话会积极进取,但是争取不到的话就算了吧,也就是说能争取的就争取,争取不到也不要为它烦恼,这就能够看到佛教在文化当中起的作用。

到了当代,从“五四”到“文革”,对文化有了冲击,但是学术问题可以说有断层也可以说没有断层,因为传统是没有断层的。时间就是一个传统,今天跟昨天能够割得断吗?其实是割不断的,只是一种形式的否定。现在有国学论、儒家论,包括5年一次的有关孔子的大会,国家领导人肯定出现。有一种需求,但是问题的表现形式跟以前历史上不一样,而且也不可能一成不变,会有转换。现在提倡要继承、弘扬、发展,怎么继承、弘扬、发展?理论问题的研究我们还要继续下去。

关于斋戒,各个宗教都有斋戒。甚至不是宗教,包括荀子,这个在中国文化当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在伊斯兰教以及其他文化当中,这表示一种尊敬,是对于自己所崇拜东西的一种尊敬。其实我们有的时候为了表示尊敬,我们也要洗个澡擦干净等等,这本身是一种尊敬。

修正,这在佛教里面有很多的争论,实谛就是大乘佛教了,本身有初谛、二谛、三谛,比如说每个阶段都有觉悟,小觉悟到大觉悟,到最后才能一下子成功。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家知道的,释迦牟尼就主张顿悟,所谓“顿”本身就是针对“渐”来说的,是顿悟还是渐悟。

问: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中国佛教的现状和发展。第二,我们大部分的凡夫俗子如何走进佛教?

答:我个人觉得无论是佛学研究的角度还是佛教信仰的角度,都不适宜不加区分,这是学术研究的需要,从信仰的角度来说,不能说我搞不清楚这本书是不是佛陀所说的,这样怎么信呢?如果信仰的话,当然要把它作为佛陀所说的,包括后来的典籍等等,这些都是佛教的延续。包括《大藏经》、《法华经》,这是佛教的经典,这个当然是佛陀所说的,如果不是佛陀所说的,我们怎么信仰它呢?

佛教传到中国和日本肯定不一样,这是契机的问题,是机缘的不同。但是还需要契引,契引就是佛陀的根本教法。

宗教和科学的简单比较,实际上用佛教来证明科学怎么合理,或者用科学来证明佛教如何合理,实际上大部分人都认为有比附之嫌。

有关修行怎样,在于个人了,你自己怎么读佛经,怎么读佛法,自己怎么来完成修行,这个就要看个人了。如果你做得好的话,你不讲人家就觉得这个人还是很有涵养的,从谈吐方面还是可以感觉到不同的。佛教当然也有过分世俗的,比如盲目赚钱,这个就是没有修行的。

刚才另外一位同学提到现状。佛教从1949年以后受到冲击,在改革开放以后有比较大的发展,尤其是现在比较令人瞩目的就是佛教界、学术界、政界有一个互动。2006年4月份在杭州举办了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这个大会看起来是中国佛教协会在办,其实是经过我们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有这样一种良好的互动,所以佛教今天发展起来比较快,尤其是僧人的数字。“文化大革命”期间很多僧人都还俗,很多人都娶老婆、生小孩,现在各大寺庙的住持还在上进修班,我们南京大学现在办的研究生培训班基本上以大寺庙的住持为主,这使得他们在文化素质等等各方面也在提高。实际上佛教有多种功能,也有它的文化功能,我们也要为和谐社会所用。

如何走进佛教我不太明白这个问题,是走进佛教圈子,还是走进佛法世界?走进佛教世界不一定是出家修行。今天在飞机上我还看到报纸,是某省的中学、小学有一个节目,就是把学生安排到寺庙里住一个星期。他们认为这是让他们有一个安静身心的环境。假如要走进佛教的话,可以读佛经,更多地了解佛教,也可以和僧人交往。

(2006年10月14日)

《易经》古解和风水今用

褚良才

演讲者:

褚良才,浙江大学总裁研修班主讲教授、博士。全国高校《孙子兵法》研究会会长、国际易文化研究会首席顾问、浙江大学军事理论教学研究室主任、美中文化交流协会荣誉教授、敦煌学研究会理事,中外8所名牌大学讲座教授。在国内外拥有较高的学术地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孙子兵法和现代商战》。

各位晚上好,很高兴我能用今天一个晚上的时间给各位做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讲座汇报,时间只有三小时,我想留点时间看看有什么问题再做一些现场的互动,我说的速度会快一些。

今天给大家做的汇报讲座主要是关于《易经》文化。我想《易经》在座的都听说过,但是《易经》究竟是什么?它讲了些什么?它到底在当前能有什么为我们所借鉴?我想这些问题大家恐怕不是特别清楚。尤其我今天可能还要提到跟《易经》有关的,从《易经》的文化发展而来的中国另外的很有争论性的文化,就是有关风水文化。

“五四运动”以后,对《易经》文化和风水文化的研究确实出现了很大的偏差,也就是说,我们很多人对《易经》的理解和对风水文化的理解不完整,甚至是片面和反面的。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是我们国家运用量最大的中心辞典,《辞海》对《易经》的解释是古代一部用来算卦的书。它到底是不是用来算卦的,这是一个问题。第二种说法是说风水文化是旧社会的迷信,那它究竟是不是迷信?或者有多少是迷信?我认为是很需要辨析的。我在复旦和交大讲课,遇到以前编写《辞海》的教授,我问他为什么说风水文化是迷信?我问他看过没有。他说没有看过,我说那你怎么敢说,他回答说因为大家都这样说,我说大家都说你自己不看就盲目跟从人家才是迷信。所以这个问题一定要讲清楚。我在国内外讲《易经》和风水文化、《孙子兵法》将近800多场次了,不是讲得最好的,但在全国算讲的次数是最多的。真正的《易经》文化和《孙子兵法》并非像很多人理解的那样。

我再举个例子说明问题,三年前我去香港大学讲课,香港特区政府的官员问我有没有空,如果有空的话每年抽出点儿时间给在香港注册的港、澳、台三地的风水师讲课,我很奇怪,都注册了还要我讲什么。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很吃惊,给我一个名单,80多个人,我一看有很多人恐怕在座的同学都买过他们的书或听过他们的名字,赫赫有名。我心里有点儿打鼓,不知道他们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作为老师来讲我要因人施教。所以我在开始前请他们做很简单的题目,来判断究竟处在哪个水平段上。那两个题目非常简单,第一个题目是有没有读过汉代诗经版的《易经》?为什么说汉代诗经版呢?因为汉代《易经》版本之争搞得很厉害,各说各自的对,中央政府就把最好的《易经》刻在石碑上,都别争了,到首都去看看就是标准的版本。如果读过的话,请你告诉我《易经》的21卦是什么,21卦是《易经》61卦当中非常特殊的一卦,读过的人都知道,我这个问题不带分析性、研究性,完全是常识性。

第二个问题是有没有读过《四库全书》里的风水文献?为什么是《四库全书》呢?中国从明清以后风水文献大量泛滥,唐代李世民的时候他就出面打击过真假风水之争,到了明清以后又一塌糊涂。到康熙的时候康熙看不下去了,就命令纪晓岚为总撰写官去撰写《四库全书》,最高统治者把最好的版本放进了书里面。如果你看过,请你写出你看过的书名和作者,我想这个再简单不过了。你看过书的书名和作者总记得吧。就这么两个问题,结果80多个人交上来的卷子让我大吃一惊,80%白卷。我才知道特区政府为什么让我去。

这些大师基本上没有理论基础,那还了得!很多人是没有这个背景的,自己吹嘘自己是什么中国第一人,我是世界第一人,我是半仙,我是什么大师。我在日本东京讲课的时候,报纸上说《易经》大师来了,我说你不要叫我大师,你硬要叫可以,我是大学的老师,这个可以承认。大家要注意不要被表面的现象迷惑,因为《易经》的风水极容易迷惑人,因为你不知道它说的真假。我今天给大家讲的不是知识,是一种能力,尽量使《易经》对大家今后的生活、工作、学习上有帮助。风水的话可以帮助建立起生活上最便利、精神上又最美好享受的居所,这个能力很重要。所以我就先讲《易经》是怎么来的,这个非常关键。

不懂《易经》而要研究中国文化我认为几乎没有可能,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主要文化都是来自《易经》,儒家把这部书奉为最高经典,《易经》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老子的《道德经》完全是《易经》道德法的范本。所以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源头。我们看看它怎么来的。《易经》的由来有很多神奇的说法,但是我认为《易经》中的一段记载最具有说服力。传说里我们中国有三个圣人,第一个是山西的黄帝,第二,是浙江的大禹,第三个是伏羲。传说是伏羲创造的八卦,怎么创的呢?看看记载:“古者包牺氏,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包牺氏在统治天下的时候做了很多伟大的事情,为什么天是这样,为什么24个节气的天象各自不同,而次年又是循环的呢?第二,为什么中国95%以上的古代城镇都是建在水的北边?这些问题都是摆在那儿的事实。我走了很多地方都发现这个问题,这些都是古人留给我们无语的事实,为什么古人没告诉我们?你要有判断说明的能力。

同类推荐
  • 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

    本书之对历史谣言做一番研究,分析了谣言从古到今其威力和破坏力将是多么巨大,无论是对谣言者自己还是对别人。
  • 工伤保险要落实

    工伤保险要落实

    工伤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岗位上,从事与生产劳动有关的工作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急性中毒事故。但是职工即使不是在生产劳动岗位上,而是由于企业设施不安全或劳动条件、作业环境不良而引起的人身伤害事故,也属工伤。
  • 语文知识小丛书:常用文体写作知识

    语文知识小丛书:常用文体写作知识

    本书是针对中学生开发的一本实用写作手册。全书共分为4章,涉及中学阶段需要掌握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及实用文体的写作常识和技巧。与其他作文书不同的是,本书更注重学生对写作的正确认知,没有浮躁的功利性解说,更多是帮助学生在解读实例的过程中懂得如何读好文章,如何写好文章。
  • 听任志强怎么说

    听任志强怎么说

    任志强说,收了大量出让金的商品房从来都不是给穷人的。任志强说,自然与经济规律都不会因权力者的偏好而改变。任志强说,公益不是求生的工作而要靠用心去自愿地付出。任志强说,唯有读书并学会独立思考的人才会走得更长远……有时他的话锋利刺耳,让人茅塞顿开;有时他的话诚恳透彻,观点慧眼独具。地产、财税、市场、公益、阅读、人生,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听听任志强到底怎么说。
  • 中国大学校园形态发展简史

    中国大学校园形态发展简史

    全书分为上篇、下篇和比较篇三篇,以时间顺序为纲:上篇按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阐述和分析1860—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近代大学校园形态的发展历程、模式和促使这种形态产生的不同大学社会价值取向;下篇则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发展进程,阐述和分析1949年至当前中国现代大学校园形态的发展历程、模式和其对应的社会价值取向;最后本书以中国近现代大学演变进程为坐标,比较同时期基于不同国家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因素中不同大学社会价值取向引导下形成的中西方大学校园形态。
热门推荐
  • 尘破寰宇

    尘破寰宇

    身为最不起眼的那一类人,拥有大机遇,注定要踏世征宇。
  • 仙古道尊

    仙古道尊

    一次稀里糊涂的穿越;一片神秘莫测的土地;一段惊心动魄的历程;从地球上意外穿越的王辰将展开一段奇妙的旅程。
  • 斗天缘

    斗天缘

    一个悲剧爱情的开始、一个毁天灭地的结局
  • 都市狂仙

    都市狂仙

    他,是修真界最悲催的一个倒霉蛋。他,是地球上一个没落家族的苦逼少年。两者相结合后,又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呢?算命、制药,开公司,他开始混的风生水起;当然,偶尔还是会有美女倒贴上来的;无论是超级美女,还是学校里面的萝莉,纷纷对秦风投去了暧昧的目光。在众多美女的背后,总少不了一些前来找麻烦的人;这个时候,就要发挥秦风他狂傲的本色了,无论你是富二代亦或是超级势力的少爷,统统不会放过....
  • 整容女神

    整容女神

    二十年都受人白眼下生活,又肥又丑是这位豪门家女的标签。虽梦想美丽,而现实残酷。如若有一天,成为了万众睹目的女神。又会发生什么呢??
  • 贵族女校的女老大

    贵族女校的女老大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她却偏偏要拼武力,这就是秦小苏和明明的区别!高冷妖孽,无坚不摧,一统江湖,狂拽酷炫叨炸天...这些男主的活她都干了,男主干啥呀?!某朔少:老婆只要你不记恨从前,爱我,男主光环全给你。某风少:小苏让我干谁我干谁...某霏少:谁干小苏我干谁...某晋少:我先干掉你们三个...某苏:...还有谁!
  • 恶魔小逗比:女王大人别太冷

    恶魔小逗比:女王大人别太冷

    好不容易与哥哥相认,却因为一块黑曜石,在女扮男装的情况下,穿越到了一个玄幻的大陆。哪知道,闺蜜也穿了过来。而且这该死的黑曜石居然是上古空间神器?空间自带萌宠小白狐和狐控美男各一只?!噗!咳咳!这狗血喷了我一脸!!!orz
  • 听说隔壁女巫是坏人

    听说隔壁女巫是坏人

    【HE】【短篇】【治愈系】暖心童话故事集,献给仍然相信童话的你。
  • 征服撒旦总裁

    征服撒旦总裁

    青梅竹马、终身相约的他们,却在一场意外之后,阴阳相隔。原来那场意外,竟是阴谋的开始。新来的小女佣竟然公然顶撞男主人,她真是吃了雄心豹子胆了,可是,她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竟然像极了他日思夜想的女人简雨萱,结果,在没有心理准备之下被他欺负,继而不得已做了他的情人。
  • 阳光升起的时候

    阳光升起的时候

    陈光明,一个残疾孩子,从大学校门走出,他身残志坚,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