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41500000010

第10章 山西书院制度(6)

2.惩罚书院在奖赏的同时,也定出相应的惩罚条例,如令德书院所定《体察勤惰》条例规定:“诸生如逢一、六考校日,凡默经误一字者,读经忘一句者,记过一次,仍于二日内由襄校补考无误准销过字,记过六次者扣除膏火银一两。”“诸生如逢一、六考校日,未经告假无故不到者,每次记大过一次,记三大过者扣除膏火银一两。”“诸生如逢八课期,未经告假无故不到及到而不完卷者,官课扣膏火银一两,堂课扣银五钱,三课不到者,内课改为外课,外课停给膏火。不作全题者,每阙一题记过一次,记六次过者,以不完卷论,照官课扣膏火银一两。”

芮城西河书院学规中规定:“应课生童凡三次列优等,附课升外课,外课升内课,如本系内课则给予奖赏;其三次列劣等者,亦以次递降,其有官师课叠连三次无故不应者扣除全部膏火银两,其一次不应者,扣半月膏火……课文有全篇抄袭陈文者,无论内、外、附课,即予扣除,另行选补。”

12、书院的供祀

1.供祀的兴起“学以景行,祀以志思”,书院供祀先圣先贤,大致始于宋朝。随着书院的兴起和发展,注意吸收官方儒学严谨而规范的祭祀形式,表明书院作为教育组织的文化规则。然而,书院毕竟与官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书院祭祀根据其教学、管理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融合时代文化,注重吸纳新学派、新思想和新人物,注意保持学术承传,形成了多元化的供祀方式。供祀是向求学者进行道德价值教育的重要方法,也是书院进行社会宣传的形式之一,同时也是书院设办者崇尚先贤、繁衍学派的一种手段。书院精神的文化根源在于对学派的承继和发扬。这种学术上的传播,除了对本学派的“文本”进行阅读、阐释和教化外,还需要从精神上进行承继。

2.供祀的仪式书院供祀仪式分为释菜和释奠两种。释菜是祭祀先师的礼仪,一般在学校开学时举行,以“示敬道也”。郑玄注:“祭菜,礼先圣先师,菜谓芹藻之属。”“释菜”也可读作“舍菜”,解释为“置菜”,即放置菜蔬于先师祭位之前,以通其神灵。释菜之祭品多属常见的芹、藻之菜蔬,无牺牲,无钱帛。释奠是祭祀先圣的典礼,每年春秋举行,春祭定于二月,秋祀则在八月,比释菜隆重,祭品有牺牲、玉帛、酒食等。各地书院举行供祀仪式的具体时间各不相同。据光绪版《永济县志》记载:“每岁春秋二祭以二月十六、八月十六日为期,先期请官主祭,附近山南一带之村庄各绅士俱应来祀尧事,倘不到者议罚。每次祭品羊一、豕一并各供俱即著管事之人办理,务须丰俭得宜。祭毕与执事各绅士分享神福,庶衣冠、礼乐肃肃雍雍以安神灵而起顽儒。”书院祭祀具有严格的程式和规则,一般由山长主持,也有由当地行政长官或监院主持的。

3.供祀的对象各书院几乎都设有祀祠或祀像、牌位,对于所祀人物,其供祀对象均据各书院自定,没有统一的规定。书院的学术性质,决定了它的祭祀对象主要是学者。早期的书院,都以崇祀先圣为主要内容,设立有孔子及孟子、颜渊、曾参、子思等“四圣”的塑像或木主。宋代书院的供祀和州县官学祀孔有所区别,有的供祀学派先贤(如程颐)有的供祀本地先贤。元代由于皇帝明令崇孔重道,经明行修,彰显先贤的历史业绩,引导儒士效法。各书院所供祀的先儒、先师,则往往是一些在不同时代在儒学理论的创发、儒家价值观念的弘扬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者,以及历史有名人物,因此宋元书院都把程朱学派的儒家道统中人物加以祭祀。明代大部分书院选择先圣、先师、先儒、先贤作为祭祀对象,这就表明了对他们所创发、倡扬、体现的价值观念的尊崇与肯定。很多书院对本学派和本书院历史上具有影响的先贤进行祭拜,则表明了书院作为一个学术组织的行为规范和门派特色。书院毕竟与官学有着明显区别。书院是凭借宋明理学而走向辉煌的。与官学的“大一统”思想不同,书院发展的脉络,蕴涵了历史上许多学术流派的丰厚精神财富。书院发展史体现了中国古代学术史的发展轨迹,许多学术派别都可以从书院史上寻找其发展历程。清代书院祭祀对象进一步多元化,将“立功、立德、立言”作为选取供祀对象的标准。那些与本地社会发展相关的有功人士,尽管与书院发展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作为在当地曾经有过较大影响的人物,作为弘扬地域文明的重要手段,通过祭祀的形式,在书院受到应有的崇敬。这种多元化的祭祀模式,与宋代以前书院祭祀的单一化相比已发生了明显变化。山西书院祭祀的对象主要分为五类:

一是先圣。即书院祭祀孔子、孟子、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陆九渊、朱熹等儒学大师。如洪洞县的玉峰书院里有一座五子祠,祠中祀有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朱熹的木主。

二是名宦。如榆次凤鸣书院两贤祠祭祀榆次历史上卓有政绩的两位知县。东开间立有西晋时期榆次知县荀藐的神位。荀藐为人正直,治理榆次颇有成效,深得百姓爱戴。晋武帝曾下诏褒赞荀藐说“就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爱之如父母,乐之如时雨”。西开间供奉的是北宋名臣文彦博。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于北宋天圣八年(1030)就任榆次县令。文彦博就任后,景仰前贤,立志以荀藐为师,勤政爱民。果然,在他的治理下,榆次再一次出现政通人和、民泰物丰的景象。到康熙十八年(1679)知县刘星在思凤楼对面建祠堂,祭祀荀藐和文彦博,题名“两贤祠”。再如天镇紫阳书院,“诸生沐教怀德,乃设长生牌位配祀于书院朱子祠,以见教泽之难忘,而血食之有待”。是因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知县朱安国看到紫阳书院位于阴湿狭小之所,遂将书院移置于干爽宽阔之地。同时将官租拨到书院,还倡议士绅捐资,使得书院得到发展。又如洪洞玉峰书院,因为感谢几任知府知县对书院的支持,“诸生于黎烟阁后立祠,内祀知县孔传忠、高祀、缪其吉、萧培厚、阎绍世、刘廷璐、彭嘉炯,知府徐浩、周士贤以志”。再如泽州体仁书院祭祀宋代晋城令程颢(字明道)是因为“先生令晋城时置社会,行保伍,稗民联属集义勇较艺,可当一军尤加意无告而恤及行旅。其政类多安集民生,使之相养相保以延于无穷”。除了政绩卓著以外,程颢在兴学方面所做的贡献更为巨大。“先生多设乡校,择秀异之民,群萃类居,教之以学,亲至其处为正句读、析文义,使知入德之方,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道。熙丰中,士之俊者,连收科目,而人俗以厚,魁杰忠廉,守节善道,敦行而文者,往往介出其间。迄于今,风行泽流,闻而兴起,德化之盛,犹有存焉”。

三是乡贤。书院祭祀当地的名人贤达。例如张之洞在光绪七年(1881)出任山西巡抚时,在太原令德书院建立“四征君祠”,将傅山、范鄗鼎、阎若璩、吴雯合祀,作为晋地文士的楷模。再如平定嘉山书院,元至正间知州刘天禄祀金礼部尚书赵秉文、吏部尚书杨云翼、左司郎中元好问、翰林侍讲学士李冶于湧云楼,称四贤堂;后增入王构、中书左丞吕思诚为六贤堂;成化五年(1469)增入明刑部尚书耿九畴,名曰崇贤堂;嗣复增入乔毅、白侃,嘉靖三年(1535)增入郗夔,十四年(1535)增入孙承祖,后又增入王克己、梁昱、乔宇、高光烈、蹇达、杨思忠、孙继先、宋焘、冯守礼、朱一统、张三谟,凡二十二人;同治七年(1868)又添张穆,凡二十三人。

四是创建者及山长。除了祭祀有功于书院创建、恢复、发展的名儒、名宦外,很多书院将创建书院的乡贤牌位也请进书院祭祀,有的还祀书院的山长、教师,以纪念和表彰他们对书院的贡献。如霍州霍山书院祭祀曹端(字月川)是因为霍州原本文教不兴,“逮曹月川先生之设教于霍也,昌明理学,奖掖后进,前后十有八载……”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书院才得以创建或在经过种种自然、人为灾祸之后仍然办学不辍,弦歌不绝,并不断取得发展。

五是奎星、文昌帝。明清时代书院的祭祀活动,更增添了一层乞求神明庇护的宗教色彩,文昌和魁星二君也是学子祭祀的对象。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到:“以魁为文章之府,故立庙祀之。”魁星也作“奎星”,据说魁星手握朱笔,被点中者即可高中。文昌君为天上文曲星,与魁星一样主管文运。在官学和科举制度影响下,自然成为追求功名利禄的士子所敬畏、供祀的对象。

13、书院的书籍

1.藏书楼书院因藏书得名,唐代的书院,也大多是士人读书的处所,说明书院与书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各地书院在创建时,一般建有诸如书库、书楼、御书阁、御书楼、经正阁、万卷楼、藏书楼、藏书阁、尊经阁等名目的藏书处所。规模小的书院也备有图书专橱。书院藏书楼的建立,说明藏书已成为书院的一种事业,它和讲堂、祠宇一起成了书院讲学、藏书、祭祀三大事业的标志。再加上学田建设,四者奠定了书院的基本格局。山西的书院大多建有尊经楼或书房,作为藏书之处所。如长治东山书院藏书楼名为尊经楼;阳城止园书院的藏书处称崇典阁。有的书院建筑中,常在藏书楼中辟出一间祭祀文昌、魁星或先贤名人,这样藏书楼也带有了部分祭祀功能。藏书楼大多坐南朝北。坐南朝北属“坎”,即“水”位。从藏书楼周边环境上看,力求远山近水,常借助河道,加固防守。藏书楼前后多有大缸盛水或凿池蓄水。不少藏书楼内还以与水有关的图案作为装饰。最为典型的是建于明正德九年(1514)的河东书院,屡遭劫难,现仅存藏书楼。藏书楼位于书院四教亭后,坐北朝南,方形二层,砖石构造,歇山式仿木结构楼顶,通高近7米,底层面积81平方米,有砖砌拱形门洞可进入。二层面积38平方米,墙壁四周浮雕有鱼龙变化图案,十分精巧。河东书院藏书楼周围有环池,书楼墙壁四周还浮雕有鱼龙变化图案,寓意以水压火。明代河东名儒吕冉写诗赞道:“离城十里地清幽,南对中条起玉楼。坟典以来俱顿足,海山何处可寻头。”并有《河东书院藏书楼记》碑石,现存于书院遗址上。

2.书院藏书书院藏书来源大致为政府颁赐、官民捐赠、书院购置或刊印等。如黎城知县白谦不仅倡建沧溪书院,还“首出藏书,为吏民倡。又规赢息,市经史子集共四千二百二十七卷,资士人观阅”。乾隆版《大同府志》所载,云中书院收藏的图书“自羲轩坟典昭代诏告,自孔孟经籍至子史法律,自诗赋风骚至稗官小说,凡其书写性灵,导扬元气,现摹木寿,苟有裨于性命经济治身治家治国治天下,为士君子所当读者,悉置之”。元代吕思诚曾捐赠万余卷图书给自己曾读过书的平定冠山书院,用来丰富书院藏书,激励乡梓后学。光绪十三年(1887)平定州知州葛士达设法筹措部分款项,派人到省城寻访图书,在其《冠山书院藏书记》中说,凡“有裨于学术体用而不谬于圣人者,购得经史子集算学筹海诸书九十馀种,计九百八十馀册,附以中外沿海水陆舆图十馀幅,度置州城冠山书院,为多士肄习之资”。长治莲池书院,藏书逾万卷,书院“人文蔚起,负笈者云趋”。但从各地县志中所看到的藏书状况,大部分书院都是“院置经史子集及时务诸书,凡若干卷”,数量上并不多,大多是几十种。

3.藏书管理藏书不很丰富的书院,管理上也简略,地方志中也少有记载。藏书较多的书院,为便于管理,订有条例,如冠山书院,不仅“藏书万卷”,而且还订有《冠山书院藏书规条及书目》,从中可以看出,葛士达已经有了初步的图书馆经营管理思想。冠山书院选派了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并付固定的薪水;还建立了书本式目录,作为财产帐目一本存署,一本存院;又作了悬挂式书目,与条规同挂于堂中,使读者一目了然;设有图书出借登记册,记录借书人姓名、住址、卷数及借还日期,规定了借书期限和数量;对到期不还者作取消借书资格,损坏者赔偿的处理;制订了书籍不能转借,不得圈点等细则;为了方便读者,还供应茶水、取暖等,具有了初步的人文管理思想。

《冠山书院藏书规条》如下:

司书者择学长一人办理,住书院。每年提出生童膏火各半分作为薪水。另由本州每月给炭水杂费钱二千文。

院中所藏书籍分别经义、子史、治事、词章四种,并卷帙数目及书架物件立册二本,逐页钤印,以一本存署,一本存院。另设木长牌二面,一列书目,一写章程,悬挂讲堂。

司书人另立一册,凡借出之书籍卷数、姓名、住址,逐一记明,按期取还。

司书人将各部书名题写书额,写明卷数,以便检查。

书最忌煤烟熏灼,司书人如有事不在院内,须托定一人代司收发,以免遗误。

司书人倘办理不善,随时更换。如其妥实,接续充当。

读书必须师友讲解问难,始能通贯。汉儒崇尚师说,往往不远千里,负笈大贤之门,数年不倦,故其所学咸能推而施之于事。而两汉人材亦独绝于古。今院中屋宇尚宽,而院长汾生太史又复博古通今,循循善诱。诸生欲读书者如能各结友伴,每日赴院就读,遇有训诂句读,卒难通解及疑义异同,即可随时咨问院长,逐日笔记,互相考证,较之古人千里从游劳逸悬殊,而获益非浅鲜。其每日茶水炭火之需,由本州捐给。

是项书籍专为州学士子而设,学外人不得借阅,以示限制。

借书士子如与司书人不认识,须寻取在城绅士讨保,写保条付院收存,俾有稽考。

有借书读者限一月送还,如过期不交,即遣人去取。以后不许伊再借,以防延搁。

借书大种以十卷为限,小种以一部为限,看完再换,不得任意携取,亦不得零星乱借。如有失落损坏,务使包赔,以示谨慎。司书人倘有徇庇,责令分赔。

借书读书者谁取谁交,不得互相转借,致使失落推诿,以专责成。

衙署借阅最易遗失,司书人不敢诘问,日久必致残缺,尽弃前功。是项书籍除士子外,州学各署均不准借阅。

住书院人借书亦记清姓名,不得互相转借,零星乱取,以示整饬。

购书甚非易事,借书者批阅时务各珍惜,不得于书上加圈点批词及手痕狼藉,以示郑重而垂永久。

年中所借之书限于十二月十五日前一并交还。司书人同经理人整点一次,俟来年正月十五后再行发借,以便稽核。

书面有破损及装线断烂,司书人随时修补,所用钱文准其开销。

士子平日应读应看书籍,所缺尚多。本州因费无可筹,且晋省亦猝无由购,兹先力措购藏各种,以为前导,尚望后来者陆续增益。或地方绅富慨助有用之书,渐臻美备,俾阖属士子规摩观研究。储经济之学,化固囿之习,淑世淑身,承先启后,蔚为三晋人文,则一州之幸,亦予所厚望也。

同类推荐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本书以中华民族悠久的酒文化为主线,运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详尽地介绍了我国的美酒趣闻,其涉及美酒溯源、传说、典故、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
  • 收藏的旅程

    收藏的旅程

    《收藏的旅程》穿越古今时空经纬,和岁月珍藏回溯久远年代,收藏的旅程并不寂寞,有你我一起品味珍藏的妩媚。收藏的旅程既不单调也不落寞,沿途交叉闪现的宫廷、民间、博物馆收藏的繁复风景,沉淀着人类的智慧和文明。《收藏的旅程》在众多的藏品背后,隐藏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或许惊心动魄,或许扑朔迷离,它们无比生动传奇,倾诉着岁月珍藏中的艰辛和快乐,折射出那个年代的历史和文化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家讲座第二辑:莫砺锋讲杜甫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家讲座第二辑:莫砺锋讲杜甫诗

    本书是莫砺锋教授在南京大学讲授杜甫诗歌的实录,举凡杜诗学的重要问题,如杜诗的流传和接受、杜甫诗歌的思想内核和艺术特色,以及杜甫本人的诗歌理论等,作者都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书中有许多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解读,且结合了大量的具体实例,处处显示作者的研究心得,更在潜移默化中给人以治学门径的指点。不论对于杜诗研究者还是爱好者,本书均为理想的参考读物。
  • 新编国学知识全知道

    新编国学知识全知道

    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千百年来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国学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不了解国学。然而,国学典籍汗牛充栋,国学内容庞杂浩繁,即使穷尽毕生之力,也难通万一。如何从博大浩瀚的国学中找到入门的捷径?鉴于此,我们特请有关专家学者精心编辑了这本书。本书堪称一部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趣味百科全书,它集传统文化于一体,以清晰的条理、凝练的文字、简短的评述,向读者介绍了丰富的国学传统文化知识。
  •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周口店遗址是现今世界上发现人类化石最丰富、最生动的古人类遗址,那具著名的“北京人”头盖骨便是周口店的发现,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本书编者融合国内外考古发现,剖析遗骨遗迹的同时,挖掘考古背后的文化及历史背景,为读者全面展现周口店遗址挖掘的历史过程。
热门推荐
  • 反派求生路

    反派求生路

    楚言:随身系统从出生开始就跟我有仇,我一个人摸爬滚打谋出路,终于成功了
  • 超能鬼差在都市

    超能鬼差在都市

    这个天地到底是怎样的?是像科学所说的那样,这世间本没有鬼怪,一切皆是民间谣传;还是和流传了上千年的传说一样,其实世上是有鬼怪的,只是我们未曾发现。还有阴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这世间到底被谁掌控,这一切都需让刘峰来为我们解答!
  • 异世刀神

    异世刀神

    一把上古时期的大刀,一个现代的少年,一个不同于地球的未知世界。没有亲人,没有朋友,甚至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他该若何生存下去。当他逐渐踏上修炼之路,却猛然发现,自己正被卷进一场惊天的阴谋之中!意外的穿越,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看,江湖潮起潮落;卷,一番血雨腥风!饮,一缸陈年烈酒;洒,一腔豪情热血!望,日月来回穿梭;笑,苍天庸人自碌!摇曳的年代,谁主沉浮?什么是道义,什么是天理?且问我刀下亡魂!
  • Ninepercent限定时光

    Ninepercent限定时光

    终于结束的起点,终于写下句点。【中短篇/HE/请勿上升真人/禁止抄袭转载】
  • 忠仆

    忠仆

    ‘太泽里亚’在古语中即意味着沙子,而现如今,这个世界即被冠名为太泽里亚。十二颗亘古不变的月亮轮替着十二个月,人在一出生即被月亮赋予了属性。信奉月亮的人类,在沙的世界里开辟绿洲
  • 心事咖啡馆

    心事咖啡馆

    小城上,巷子里,有一家神秘的咖啡馆,你会光顾吗……
  • 一梦证道

    一梦证道

    时隔千年,九州的修士人满为患,惹下天道杀劫,九州的高层开通与华夏的修真通道,并以游戏的形式欺瞒,引导华夏众生进入九州修行入道,企图以华夏一界的生命来助九州修士度过杀劫……。主角梁华原是华夏一名受噩梦骚扰的普通人,曾在九州拥有不俗的修为,被人前女友陷害重生之后,且看主角如何解字天机,入梦重生,以梦为食,逆天修行,开启霸道的魔修之旅……(新人,新书,求收藏与推荐!)
  • 易水寒之天禄剑

    易水寒之天禄剑

    本来平静无事的川蜀大地因为一把天禄剑而陷入纷争的境地,一代天骄易凌风、号称人间阎王的神医欧阳墨寒,一个热情似火一个冷面如霜的双胞胎水冷月和水映月等都卷入这场无休止的争端中,而这一切的幕后黑手竟然是一个死人···
  • 总裁虐妻之好聚好散

    总裁虐妻之好聚好散

    本以为这是一场幸福的开始,却痛得让人不得不逃离,以为离开是最好的解脱,却不知命运早已纠缠在一起,哪有那么容易好聚好散…
  • 九转灵腾

    九转灵腾

    五洲盛世,福兮祸兮;殊不知盛世即为乱世,引来盛世下的明争暗斗;血光之灾,祸兮福兮;虽远古家族的血脉觉醒;却与自然仿佛终身隔绝;且看他,携神仙伴侣,闯五洲盛世;炼混沌体质,融自然之灵;成就九转灵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