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41500000018

第18章 山西省各市县书院(5)

华诗社常氏家族十四世常望春、常麟书,首先以词章相唱和;继又联合十四世常赞春、常旭春、常澍春、常灏春等二十三人成立华诗社,社址原在车辋村贵和堂书房院“夫木多华馆”。为让众学子潜心研学创作,后迁于太原新南门内黑瓦关帝庙。华诗社五日一会,互阅所作诗章,并规定月程,按时评比,后又增加考定经史、研究训诂、相互质疑问题等内容,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研究文史的学术团体,与当时太原的晋阳书院、令德堂书院名望相当,时称“省城文鼎”。由于诗社名声日盛,外姓学者亦多有设法前来从学求进的。常麟书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从京师返乡后,先将族中私塾合并,开办新式教育,又租太原上马街黑瓦关帝庙,率族中学习优秀的弟、侄辈赞春、旭春、麟图、运藻等人赴并,进行“封闭式”教育,成绩斐然,使这个书院很快就与晋阳书院齐名。光绪二十八年(1897)随他学习的赞春、旭春、麟图三人同榜中举,一时传为三晋佳话。山西巡抚岑春煊、英人李提摩太曾亲自到黑瓦关帝庙,邀请他到新创办的山西大学堂中斋部主讲政治经济学。

太谷县

凤山书院院址在县城西门内。明嘉靖九年(1530)布政司参政秦伟买县城西门僧寺改建成书院,有正房、南厅房、东西厢房各4间,东院讲堂3间。万历二十四年(1596)书院倾废,课士寄于文昌宫。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知县吕崇谧筹集乡绅捐银3000两,于县治东察院废址重建,仍颜曰“凤山书院”。以太谷“其南枕凤山之秀,复有鸟马、象峪诸河为之襟带”,“凤山者,县南山,因名焉”。内构大门3楹,二门1楹,讲堂5楹,东西厢房各5楹,堂后正房5楹,东西厢房亦各5楹,庖厨井厩毕备。乾隆二十六年(1761)知县高继允率绅士捐银1200两,存商生息,作为脩金膏火。以后官绅继续捐助,至清末基金达白银2万两。增修西偏院西庭5楹。书院设山长,初由知县、教谕、训导聘用。道光年间订立条规:“俾院中号舍,不得托吏役以为来往充公之所。其主讲者,听绅士公议聘请,不由官荐。”主讲始由绅士公议聘请。榆次王格平以名进士被聘主讲20余年。光绪二十八年(1902)知县洪缙奉文改书院为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易名官立高等小学堂。民国三年(1914)购买校东民宅,添建斋舍40间,教室5楹,辟大操场一所,别开一便门,颜曰“凤山别墅”。

有《凤山书院碑记》,吕崇谧撰文。

《新建凤山书院记》,武一韩撰文。

《捐置书院膏火碑记》,高继允撰文。

《凤山书院碑记》,孟生蕙撰文。

《续捐凤山书院膏火碑记》,邑令单铸撰文。

繁穰书院清雍正元年(1723)知县司马灏文假文昌宫地建繁穰书院。因太谷县曾称繁穰县而得名。聘进士杜先瀛为主讲,甲辰、丙午两科中举者皆为书院弟子。书院废于何时不详。

近居书院清道光十七年(1837)教谕、训导以修文庙余金重修县学,易名为“近居书院”,不久仍称县学。

张庄书院张庄位于白米镇的一个村,在民国七年至民国三十四年期间(1918—1945)有一位名叫章承之的“太谷学派”传人在此开办书院传道讲学,一时门徒云集,影响甚广。书院为前后三进式院落,每进6间,共18间;东西厢屋各6间,共l2间。来学习的弟子门徒都寄宿在书院内,20多年间,先后有近千人在这里拜章承之为师,研究儒学和佛、道学说,参加各种讲学和研讨活动。

祁县

昭余书院院址在祁县城内,创建于金大定年间,因祁县古时有“昭余祁泽薮”而得名,后废。明万历时知县王时英改为射圃,建厅3楹。康熙十二年(1673)知县陈祖德重建,前为昭余书院,改射圃3楹为祁大夫祠,但经费始终拮据,入学生员不多,日久颓废,不复修葺,薮乞丐者不时栖止于内。道光五年(1825)知县国旺捐廉首倡,城乡绅士各自量力输资,将内外川厅讲堂一律更新,东西两旁又添设房舍,以为诸生肄业处所,并重修祁大夫祠,筹备膏火,延请名儒,使书院焕然一新。道光二十六年(1846)知县程茂冲向富商大贾倡捐,得银2万两,发当行生息,以为每年延师脩馔及诸生膏火等费,书院赖以复兴。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称祁县高等小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祁县巨商渠本翘和祁县士绅商议,集资2万两白银,以昭余书院旧址创设祁县中学堂,亲自担任董事长,把余下的钱存在商号,以利息为学校经费。

有《重建酂侯祠记及昭余书院记》,陈祖德撰文。

《昭余书院设立膏火碑记》,程茂冲撰文。

《重修昭余书院碑记》,国旺撰文。

平遥县

卿士书院在县城上东门内尹公祠,明嘉靖初年,巡按御史沈俊巡视山西,到平遥拜谒尹吉甫祠时建议修建书院,选址在尹公祠。因尹吉甫祠早在宋徽宗宣和年间曾由县令李说更名为“周卿士庙”,遂定名为“卿士书院”,取纪念周宣王时卿士尹吉甫最先修建平遥古城之意。并请沈俊亲题书院匾额,由景泰元年(1450)知县石钰主持修建,布局更新,斋舍宏敞,随即延师课士。嘉靖十年(1531)延请曾受教于卿士书院的学生雷洁(举人)为山长。至明末毁于战事。

西河书院在县城南大街子夏祠(今书院街东端路北,公安局办公楼为书院旧址之南半部)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知县王绶奉中丞命,捐俸创建,名西河书院,取意于卜夫子子夏教授西河故事。书院为三进式院落,前堂后阁,堂额曰“文学阁”,阁为5间,奉祀卜子夏,以尊遗教;起层台,额曰“抱经”,中有一亭,额曰“言诗”,树有松柏槐柳楸。两廊各有厢房3间。再南为中门、甬路、大门等。西河书院为平遥县十二景之一。书院聘名贤刘涵主讲其中。康熙四十七年(1708)置地1顷94亩7分5厘,充供给租课。乾隆末年官场腐败,僚属侵吞,农田租佃银无法保障,经费日益亏损,书院废坠,后改为公馆,田亦迷失。

有《创建西河书院碑记》,王绶撰文。

超山书院(曾名古陶书院)

超山书院原址在城东15里冀谷村,有塔,高300尺,名超山书院,创建人不详。

古陶书院康熙四十二年(1703)前后知县王绶创建(《职官志》称,王绶立大小书院,一于下东门外,一于县治西南)日久废。嘉庆二十四年(1819)知县杨霖川因本县为省城太原修建贡院摊捐银3200两有奇,贡院工程止用银2000两,发回银1200余两,又募捐银700余两,于文庙明伦堂与尊经阁之间,修建讲堂3间,无门窗后壁。称古陶书院,取意于平遥为古陶唐遗墟地,后魏以前称平陶县。书院有讲学地,而无束脩膏火之资,不能延师,生童亦无住院肄业者,书院因而停建。道光十九年(1839)知县靳廷钰邀集绅士劝修文庙,余银9000余两,又捐俸300两,诸董事各捐资,凑成万两之数,发当商以六厘半生息,每岁得息银650两。山长束脩火食银300两,生童膏火及杂费银300两,余银50两为历年修补房屋之用,仿照祁县、太谷、榆次章程,生息之项由董事二十四家轮流值年管理,官吏概不经手。山长由绅士寻访进士之有品学者任之。以知县为主,两学师长为监院,每月官课1次,生童山长院课1次,膏火银出于公,有定数,奖赏银无定数,出于官。书院规定,生童既取定膏火后不连应下两次之课,则扣除膏火银两,山长奖赏银即从此项下散给。山长束脩由值年董事按季致送。生童膏火由值年学长散给。一切杂费概由值年董事经理。

超山书院原名古陶书院,道光二十二年(1842)知县陈昆玉扩建竣工。改名为超山书院,取境内东南巽方位有超山耸立,足以促进本县文风文运高长之意。咸丰年聘徐继畬为山长,与诸生整顿书院。诸绅士以讲堂无牖壁不可居,又因房屋少山长不能挈眷口,遂于讲堂前后增牖壁,于讲堂两旁增东西厢房各3间,东西厢房之北增小屋各2间,为安厨灶薪炭之地;又以门外出路系偏坡,车马不能达,取土填筑为阔;巷中间铨砖为门,颜以版额;书院之规模完备。超山书院讲席共12人,全为进士,如徐继畬等人。超山书院共旧存本银32000两发商,每年按一分生息,年得息银3200两充作经费。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高等小学堂。1958年,在平遥中学兴建教学楼的工程中,将超山书院旧址拆除殆尽。

有《平遥县超山书院创建重修碑记》,徐继畬撰文。

《新建超山书院碑记》,陈翁玉撰文。

鸣凤书院清咸丰六年(1856)城内三畛上西门街冀家,在自家花园中创办鸣凤书院,占地3亩,有小楼1座,还有书斋、寝室、花园、鱼池等。为私立书院主要供本族及亲友子弟就读。同治年间废。今为平遥火柴厂办公区。

有《三畛鸣凤书院七绝四首》,折遇兰撰文。

《桓至夜乃归诗以记之即三畛鸣凤书院》,徐继畬撰文。

介休县

静林书院在绵山,因静林河而名,创建和颓废年代不详。据回銮寺北宋咸平五年(1002)碑记,唐宪宗时宰相令狐楚曾在绵山创办静林书院并在此读书。乾隆版《介休县志》也称:“相传为令狐楚读书处,今圮。”

景贤书院在城东南,明万历初创建。年久拆毁,康熙时已废。

三贤书院在城东5里,原郭林宗祠。明嘉靖元年(1522)御史沈俊建,又因祀介子推、文彥博而名三贤书院。久废。

绵山书院院址在文庙之东,原为明万历十八年(1590)知县史记事所建育才馆。有讲堂学舍共28间,集诸生春诵夏弦其中,并作《劝士规》五条以课之。书院日久倾颓,大半成瓦砾。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知县王谋文即其原基址重建,扩屋共44间。改名为绵山书院,以昭其地。聘请本县进士等为主讲。乾隆四十五年(1780)史村寨捐地6顷94亩5分,每亩每年租银4钱1分,共收银284两7钱;道光二十一年(1841)知县某人捐集膏火息本银4000两;光绪十年(1884)知县吴匡捐集银12000两,以6000两发商,生息银648两,以上三项共租银1082两充作膏火之资。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高等小学堂。

有《绵山书院碑记》,王谋文撰文。

灵石县

二贤书院在城内二贤祠,乾隆二年(1737)创建,其他不详。

双藤书屋院址在灵石县两渡村,清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何思钧创办。何思钧曾就读于桐城派姚鼐门下,学识渊博,官至翰林院检讨,纂修《四库全书》总校官。回乡后创办双藤书屋,聘名士讲学其中。乾隆中至光绪初,何家考取进士14名,举人29名,贡生22名,监生65名,山西曾有“无何不开科”之说。

竹林书院原址在灵石县城内察院。乾隆二十四年(1759)建。根据《大清一统志》记载)道光年间邑绅赵子瑗发起募捐,集银2000两,聘名师讲学其中。年久倾废。咸丰三年(1853)夏门村梁鹿捐钱2万串拟建书院,病故后其妻梁武氏及其子梁秀钟捐资修建书院。嗣经知县杨鼎昌筹拨银1000两发商,岁生息银80两以为膏火奖赏,因无脩膳资,无力延请山长,每月课卷由官评阅,加以奖给。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称第一高等小学堂。

桂馨书院桂馨书院位于灵石县静升镇王家大院内,是静升王氏一族的家族书院。约在嘉庆元年(1796)到嘉庆十六年(1811)间修建。王氏18世孙湖南宝庆府知府王肯起名为“桂馨”,意为期望王氏子孙金榜题名,一举折桂,文气有如丹桂的馨香般绵延不绝。书院坐北朝南,用月洞门、垂花门把院落分作三进,分别为前院、中院、内院。主院的二、三进院落间设了三级台阶,通往中院的入口处同样也设有三级台阶,内院正房前的台阶仍然是三级。这重复三次的三级台阶隐含有连升三级之意,可见读书入仕、求取功名乃王氏家族对子孙的厚望。内院正房是先生授课之处,为三开间的锢窑,装饰简朴清雅,有一种脱俗的书卷气息。第二进院落非常空阔,几乎没有任何房屋,是作为赏花观景的怡情之所。跨院中的精舍,在院落的西北角,为书院中藏书和主人静修之处。通过精舍的轩窗远望,近可以观瞻月亭,远则赏文笔宝塔、霍山雪巅,仰观绵山奇峰,层峦叠嶂平视深山藏古寺,层云绕梯田,组成一幅有空间层次的景观,是主人赏景清修的最佳去处。跨院内还设有通往院外的暗道和了望用的高台。这样书院不仅可以读书怡情,还增加了防御、避难的功能,充分显示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书院为王家共培养出举人9名,进士4名,走上仕途的达43人,实现了家族由商贾起家,耕读入仕,逐渐成为“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的灵石县一大望族的扩张和转变。

修身书院院址在灵石县枣岭村。光绪十六年(1890)秀才胡良弼无志仕进,意仿效先人在家设帐授徒,名修身书院,取《礼记·大学》“欲齐其家者,必修其身”之义,乡人亦称胡家书房。清代岳鸿举题联:“介福无疆,学传汉宋;休徵有象,堂设中西。”书院招收四乡学童,讲经史、诗文,成绩斐然。光绪二十一年(1895)乡试,学生30余名参试,全部考中秀才。为此,生徒于该县通济桥头,为之立道碑1座,表彰功绩,其联为“春风化雨恩浩荡;身教言传德崇隆”,横额为“尊师重道”。

寿阳县

寿阳书院创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有知县郑金撰碑记,明末清初兵燹荒旱,至康熙初,书院破坏无存,基址也不知所在。康熙四十年(1701)知县钱(原姓刘,后改钱)熙贞改建旧察院行署为书院,名寿阳书院,祀韩昌黎。乾隆十八年(1753)知县张淑渠见书院老屋败垣日就倾圮,倡议重修。经绅士捐助,次年书院重修一新,并增建学舍数间,其前为门屏,其中为讲堂,其后为师儒之舍,其左右为生徒肄习之所。又略购经史古文诸书贮其中。

同类推荐
  • 中华喜事大观

    中华喜事大观

    喜——是百姓生活的福气标志;有喜——就有了生活中的居家之祥气;民间有喜——就有了极力向上的如日中升之瑞气。喜,是民间生活幸福的一个重要标志。喜,是一种好日子、好心情、好时光、好前景。喜,是一种民间传承明光的文化。喜,总是异彩纷呈:大年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五节、清明节等,诸多时节,百姓都会张灯结彩、披红挂绿、歌舞蹁跹。喜,是艺术作品:喜字、喜花、喜联、喜礼仪、喜乐、喜歌、伴嫁情歌、祝颂寿诞、喜寿星座、剪纸泥塑、匾额壁挂、绣品礼花等等。喜,无处不在,是一种吉祥文化。
  • 惧感、旅游与文化再生产——湘西山江苗族的开放历程

    惧感、旅游与文化再生产——湘西山江苗族的开放历程

    本书内容包括导论、山江苗族的历史与记忆、山江苗族的日常生活世界、山江苗族的社会结构、山江苗族的巫蛊世界与惧感、山江苗区的旅游与惧感的文化再生产。
  • 炎黄源流歌述

    炎黄源流歌述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数千年来朝代更迭,战争频繁,政治改革,农民起义,民族和战,经济兴衰,科技发展,文化繁荣,历史事件浩如烟海,出色人物比肩接踵。作为一个中国人岂能不知中国历史?我常想:诗歌的一大特点是易诵易背,有些学科的知识,因用诗歌的形式写出,所以容易掌握,如《濒湖脉学》、《药性赋》;农谚凭着口头传诵,使耕作要领得以流传。如果把中国历史以诗歌的形式写出,对于初学历史的人岂不很有帮助。
  • 中国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1)

    中国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1)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贵州人民出版社推出的文史精品年度佳作所收录的文章正是以此为目标的。2011年正值辛亥革命百年,而《共和不和》《末世摄政王载沣的角色》《辛亥百年》和《三0二九广州起义之罗生门》从清朝、北洋政府、广州起义等多个角度全方位阐释了辛亥革命前前后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帮助读者全面而深刻地了解辛亥革命。卢荻、吴韶成和莫栋梁、项小米的文章向读者们介绍了为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斗争胜利做出突出贡献的地下工作者的生平,历史不会遗忘他们。而最后一类文章更为有趣,李洁非和吴正格的文章则分别从桃色与党争的关系和满汉全席的发展入手,揭示了明朝和清朝在政治上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见微知著,发人深省。
  • 天下为公

    天下为公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立志勤学、爱国爱民、惩恶扬善、褒勤贬懒、精忠报国、孝亲尊师、诚实守信、谦虚礼貌、律己宽人等方面的伦理道德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传。本书以“天下为公”为主题来讲解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黑墟降临

    黑墟降临

    夏穿越未来附身于纳音传人伊拉,来到星战结束后的变异世界。长城化身穹顶在最后关头保住了原始人类,多年来,异界凶灵与进化后的人类以界墙为界,和平共处。但凶灵虎视眈眈,大战一触即发,伊拉穿行在魔兽凶灵遍布的故国大路上,又将发生怎么样的故事呢?
  • 莫言作品解读

    莫言作品解读

    知名学者王德威、邓晓芒、史景迁、李陀、李敬泽等对莫言各时期代表作品的解读之汇编,涵盖莫言所有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佳作,清晰展现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30年文学创作的轨迹,通过读懂莫言的作品,读懂莫言的人生历程。知名学者王德威、邓晓芒、史景迁、李陀、李敬泽等对莫言各时期代表作品的解读之汇编,涵盖莫言所有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佳作,清晰展现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30年文学创作的轨迹,通过读懂莫言的作品,读懂莫言的人生历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特效之王

    特效之王

    新书《术咒》,命运给易阳开了一趟顺风车,然后他在影视圈中踩了脚油门,江湖人称——烂片终结者。完美特效已上线,五毛特效请靠边……PS:读者群954695440。
  • 乐府里的飞雪

    乐府里的飞雪

    殇家唯一一位嫡系后裔殇飞雪,在潇岚乐府发生了各种离奇事件。灼家那位如同妖精般的少年,甘愿为飞雪破坏家族规矩,誓死捍卫。还有许许多多的伙伴,为了飞雪,甘心受苦。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那间地宫,藏着千古秘密的地下宫殿,飞雪的到来打破了一切平静,千古谜团,就等着她前去发现。
  • 桑森

    桑森

    都说小医生Sun不食人间烟火,小仙女的颜,最温和好说话的性子。初见,看她和最凶险的犯人言笑晏晏,沉森就知道,小仙女看着纯良,心是黑的。某天,沉先生钦点墨小仙女:“这段时间,做我助手如何?”小仙女笑眯眯,毫无攻击性:“我什么都不会,我不喜欢给人添麻烦。”言外之意,你也别来给我添麻烦。“无妨。”围观群众:不,不要相信他,你当然不会给他添麻烦,但你一定会被花式嘲讽!救救孩子吧!小仙女云淡风轻,行啊。……一个逃犯,两条岔路,里面一片漆黑。昏暗的灯光下,两人用唇语交流。墨桑:我左你右。“你一个人吗?”沉先生着实差异,“原则上来讲,我不阻止成年人作死行为,但你今年好像才17。”小仙女勾了勾唇,眼底几分戏谑:“你要真害怕了,跟着我……”“不必,我同样不喜给人添麻烦。”沉先生眼角抽了抽,忽然觉得小仙女拿错了剧本,人设都快崩了。【二】她生来就是硬茬,从来不会屈服,向来薄情寡义,直到,一头栽进他的怀里,望进他眼底和煦春光。“后背可以放心交给你,心也给了你,余生,烦请多多指教。”1V1HE小甜文。披着医生皮的冷淡小公举X钟爱化学的腹黑犯罪心理学家
  • 独宠王妃:废材小姐很妖娆

    独宠王妃:废材小姐很妖娆

    她,二十一世纪的神偷,各种牛比的偷窃手段。一朝穿越,相府不受宠小姐,废材?草包?看她如何逆袭。斗庶姐,虐渣男。正当她自由时,却掉进了一个编织的温柔的陷阱中,回过神,发现已经被他牢牢套住。某女:“滚开,不要烦我!”某男:“娘子,我都是你的人了~”某女汗颜,怎么就摊上这么个难缠货
  • 缘来皆为尘埃

    缘来皆为尘埃

    “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这场交易谁认真的了谁就输,尚易,你输了?你违反了我们的约定”“输又如何,就算输了全世界但是我还是赢了你”
  • 假面下

    假面下

    他和她都带着假面,他的假面后是温暖阳光,她的假面后满是伤痕,他们带着假面靠近,又带着假面离场,始于假面,终于假面,然后,故事真的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