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41500000019

第19章 山西省各市县书院(6)

受川书院乾隆三十三年(1768)知县龚导江增建仪门(后称云门)修治墙垣,寿阳书院更名为受川书院,以寿阳邑居受水之阳而名。嘉庆二十年(1815)知县希灵阿重修;道光十年(1830)知县钟汪杰重修并增建考棚及学舍。计有:正厅5楹,正厅东北学舍2所,内一所西舍3楹,题曰“静深”;外一所正舍3楹,东舍3楹,讲堂左偏南向为观德亭,右偏南向学舍3楹,讲堂前东西厢学舍各3楹,东舍曰“进德”,西舍曰“修业”;又前为东西考棚各8间,司书执役舍各1楹。东序考棚18楹;又前为云门,门外东西厢碑厅各3间,大门3楹,内设启事、司阍二舍,门外左右舍各1间,南照壁一座。脩膳膏火费:康熙间知县钱熙贞置地77亩,历经乾隆、同治等年相继捐置,共地3顷34亩4分3厘,每年约收租钱80千文有奇,约收租米12石有奇。以每年租值为修理书院之费。乾隆十八年至二十九年(1753—1764)三位知县共捐银1000两,存当商每月一分五厘生息;道光十九年(1839)重修文昌宫,拨入布施钱1000贯存当商,按月五厘生息;同治十二年(1873)重修文庙,拨入布施钱1800贯存当商,期年六厘生息,均为生童膏火及斋长茶资、院夫工食、礼房纸笔之费。光绪二十八年(1902)受川书院更名为寿阳第一高等小学堂,到民国初年更名为第一高等小学校。

有《重修寿阳书院碑记》,张淑渠撰文。

《重修受川书院记》,龚导江撰文。

《寿阳县文昌庙记》,祁寯藻撰文。

《重修受川书院记》,钟汪杰撰文。

昔阳县(原乐平县)

松峰书院系元末罗庄孔子五十一代孙孔克威,元末避乱徙居乐平,建松峰书院,院址在县南三都别墅,以近松子岭故名。中书左丞吕思诚为书院题额。书院有“夫子居殿”一楹,塑孔子像于中;有“闻诗”、“闻礼”两斋为讲课之处。三都附近乡绅捐地3顷,作为书院之供给,使书院不致湮没而无闻。后废。

有《松峰书院记》,吕思诚撰文。

沾城书院

文昌书院书院前身为金泰和年间创建之学宫,经元、明多次修建。清康熙四十三年(1703)于学宫草场旧址改建文昌阁,开办义学,延师课业。乾隆三年(1738)知县蒲苍璧增修。乾隆十九年(1754)知县鹿师祖在乡绅中劝谕得钱若干缗,重修文昌祠,起楼阁以奉文昌之神,撤去戏台,开堂庑以为讲肄之地,改文昌祠匾额为“文昌书院”。聘请浙江解元张世荦为山长。以余钱发商生息,为束脩膏火之费。

沾城书院乾隆二十三年(1758)知县陶镛将文昌书院中的东西两斋、明伦堂、尊经阁及学署重修扩建,改名为沾城书院,因北魏时乐平称沾城而名。知县按月亲课,给饭食以赡生童,镌课卷以示奖励。后聘请杭州拔贡候补知县杨延杓为院长课士,刻有《沾城书院课艺》。光绪二十七年(1901)改为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为中学校附高等小学校。

有《新建文昌书院记》,曾尚增(本州知州)撰文。

《沾城书院课艺序》,清宗人府丞储麟趾撰文。

《沾城书院课艺序》,书院院长杨廷杓撰文。

皋川(州)书院

少山书院道光元年(1821)附贡生宋从龙暨侄中和,捐钱8000缗创立,名少山书院(少山,在县西南25里,一名沾山)就文昌祠为斋舍,另建山长室3楹课士。后因书院发商生息经费多所阻滞,宋氏将此项资本交官,知州王继兰遂于平定州西关置买大公馆一所,每年出息以为经费,仍入不敷出,遂于道光三十年(1850)停课。光绪元年(1875)知州孔广培将大公馆归入流项,书院因无经费而停办。

皋川(州)书院原少山书院。光绪三年(1877)州判贺光谦、教谕王楙桐及邑绅倡捐,继续筹办书院。三年后筹得资金,发商生息,扃门课士,逐设奖赏,改名为“皋川(州)书院”(金兴定四年乐平县曾升为皋州)但其规模远不如前。光绪二十九年(1903)设立学堂,将皋州书院并入,取名乐平学堂。民国五年(1916)学堂奉命撤销。

左权县(原辽州)

紫金山书院紫金山,在左权县芹泉乡上庄村东南,东距河北邢台70余公里,因常有紫气腾浮而得名。元代设有紫金山书院,郭守敬曾在此读书。明洪武、永乐年间书院被毁,现遗址保存完好。紫金山书院被后人称为古代的“清华大学”。紫金山,位于山西省左权县与河北省邢台县交界处。查《中国书院辞典》,河北省的书院内未记载,因此将其收录本省。

山书院清乾隆二十年(1755)知县创建,先设在考院西侧,嘉庆二十年(1815)迁往大南街,因境内有山而名晕山书院。山,在州西3里,上有山神祠,供奉邹国公孟子七世孙女,宋代敕赐额曰“昭德圣母”,明洪武七年(1374)赐曰“山之神”。书院坐东向西为前后两进院,中有洞门、花墙相隔,临街有楼庭5间,中开大门,门顶榜书“山书院”。后院正厅悬“藏修息游”匾额。前后院南北共22间房舍,有讲堂、书斋、山长室、监院室、生童宿舍、厨役房等。书院设立董事会,推荐山长主持院务,光绪间廪生刘履恒、王基正先后任山长,聘请杨希震、宋继铭等人讲学其中。咸丰七年(1857)置买城内郗街街房2所,共13间出赁,每年得房租钱60千文作为山书院经费。旧存公捐银1830两,光绪五年(1879)代理知县陈栋捐银160余两,共成银2000两,发当商生息银280两以作经费;有学田500余亩和租房10余间,租钱俱作书院经费,书院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国初年改为在南小学,由在城、南街两社合办。民国十年改为山西省设军用电报局,至抗战时废。

榆社县

箕城书院在县城隍庙西,原为地藏庵。乾隆七年(1742)知县费映奎将旧有地藏庵危房修缮20余间,以及东关义学旧基改建创办书院,因榆社为箕子之遗封,故名曰“箕城书院”。书院聘请榆次新科进士赵崇文为山长。乾隆三十六年(1771)房舍倾圮,知县叶廷推重建,邑绅张聚奎、张聚琛捐银500两,越明年知县何瞻汤踵理其事,工始竣。道光二十四年(1844)知县卓熙泰、咸丰九年(1859)知县李国瀛相继修补。书院膏火经费:乾隆三十七年(1772)绅士禀请知县将地藏庵原有地25亩归入书院,惟资斧不足。有邑绅原任山东长清县令张廷僚情愿捐地370余亩,每岁地租以供束脩膏火煤米、月课诸生、试卷、饭食、奖励、前列纸笔及苫补屋宇、置办器具等费用,如有不敷,自行捐补。由于管理不善,以租户多抗欠不完,议归邑署由礼房经催,前后知县辄以地瘠民苦往往挪用,费既支绌,不能延请主讲,天长日久,制度破坏,考课废坠,书院名存实亡。到光绪六年(1880)知县王家坊以县衙倒塌,将书院略加修葺,寓居其中,书院自此消失。光绪七年(1881)知县将旧额租田逐一清厘造册,暂议于书院设立义学一所,定额32名,择经明行修之士一人为义学师,每月给脩膳6000文。旧有书院田地共107顷6分2厘,山地瘠薄,每年仅收租米50余石,黑豆7石余,夏麦4石余,草钱8串余,米麦豆三宗均以时价折钱交纳为经费。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箕城书院地为箕城高等小学堂,民国元年(1912)改为高等小学校。

有《书院义学碑记》,费映奎撰文。

《告书院士子文》,费映奎撰文。

和顺县

梁余书院县城有梁余书院遗迹,但无可考。和顺本晋大夫梁余子采邑,北齐建邑初名梁余县。名梁余书院,取意于此。

云龙书院院址在县署东中街路北,系义学旧址,乾隆三十五年(1770)知县唐楷于义学旧址创建,北建正堂5楹,东西各号房5楹,又南3楹为讲堂,前门3楹,规模粗具。取县西有云龙山,为游观胜地,而颜曰“云龙书院”。捐置膏火田176亩为学田。书院几经废兴。道光十五年(1835)知县张兆衡捐银800两重修书院,并将余钱发商生息,为书院经费。又购经史若干卷,藏于书院。云龙书院有本钱4000串发商,按年一分生息,嗣因商号闭歇亏短本钱2500串以地折给书院。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为高等小学堂,民国二年(1913)知事张夔典改为高等小学校。

有《建和顺县云龙书院记》,唐楷撰文。

《重修云龙书院捐增膏火暨设立义学碑记》,张兆衡撰文。

6、吕梁市

离石区

永宁州书院原永宁州属书院,乾隆二十九年(1764)知州蒋龙昌将义学修拓改为书院,称永宁州书院。后倾颓。

龙山书院原永宁州属书院,旧设立在永宁州治北,年久倾圮,后并入州节孝祠。同治五年(1866)知州梁承光重建于州治南,名龙山书院,因境内有龙山得名。同治二年(1863)州人傅君仁捐地40亩,租谷14石5斗,张邦佐充公地一块,租钱16千文,共岁收租谷14石5斗,租钱26千文,除完粮外俱作经费。龙山书院有生息本金3100两,钱1912千文,每年共得息银321两,钱1120文,为书院膏火奖赏之用。同治八年(1869)知州贺澍恩设立月课,定甲乙奖赏,延师讲习。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为高等小学堂。

凤山书院创建年代不详,系永宁州知州和本州乡贤办,因设在凤山道院而称凤山书院。经费开支主要靠学田地租基金生息和州府少量学银。同治年间永宁州举人贺守宽曾设教其中,十年间仅凤山书院就有冯能慎、张怀珠、宋尚存、王成等18名童生考取秀才。

龙凤两山书院当时有51亩学田,每年收租钱42千文,为膏火脩膳经费。

汾阳市

卜山书院(大相村)院址在县城北大相村子夏祠,卜山为子夏晚年居住地,“子夏退隐谒泉山,因名以卜”。元至正十年(1350)邑人樊宗英世居卜山下,建祠请于朝,得敕额“卜山书院”。书院基本是依据城内学宫的格式布局,院落分三进,前院有泮池,池上有石桥,书房等设在东西厢房,历年久远,屡经修葺。明万历间樊氏后嗣重修卜山书院,冀南道分守彰其门曰“世义”。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汾州府知府牛镇重修,嘉庆年间罗城镇议叙千总李万清,捐资修葺卜山书院,功未竟,临殁,嘱其弟善其未竟之事。今遗址尚在。

有《重修大相里村卜山书院碑记》,知府牛震撰文。

卜山书院(城内)清康熙初,以大相村卜山书院远在郊野,又于城内学宫西偏创立书院,为屋若干楹,仍以“卜山”名之,后亦废。

有《卜山书院记》,朱之俊撰文。

仰高书院汾州州属书院,在汾阳县治西。明嘉靖元年(1522)省督学周宣命知州张钺即狄公祠隙地建,参政李元题名“仰高书院”,宜仰子夏之文、狄公之武也。有正舍3间,左右计6厦,诸生朝夕讲论其中。嘉靖五年(1524)知州郭铿又捐资增拓,使之完备。聘冯思翊为山长,冯博学多才,循循善诱,嘉靖中榜眼孔天胤、进士王文翰等皆出其门下。书院不知废自何时。

有《增拓仰高书院碑记》,郭铿撰文。

白公书院在文昌庙启圣祠西。为汾州州属书院,明万历十二年(1584)知州白夏所建,州人景仰白夏之人而以“白公”名之。书院倾废已久。

文昌书院在今汾阳城内小南关县学巷,为汾阳县属书院。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汾州府通判王重光在县学附近创建。其废已久。

西河书院(旧名棠荫书院,改称西河书院,为汾州府属书院)

棠荫书院院址在府治东街路南。康熙二十四年(1683)知府张奇抱建,构堂3楹,左右拱以修廊。“因颜院之眉曰‘棠荫’,且与四公生祠合为一所,俾汾之士人知得优游,弦诵于兹者,其来有自”。

西河书院雍正七年(1747)知府窦容恂在原棠荫书院旧址上拓建,改称西河书院。乾隆十二年(1747)知府魏元枢拨银3000两,每岁收息银360两,又自捐养廉银50两及八属县各捐银多寡不一,岁成600两,为延师置弟子之费。乾隆十八年(1753)知府顾鸿重修,复拨银3500两,合前共6500两,每岁收息银780两,以充束脩膏火经费,免州县捐助。道光三年(1823)知府余永龄拨当商旧存敬惜字纸款内每年息钱58千800文为奖赏资。道光十年(1830)山长于仁鉴增建房间,知府象曾捐廉缮修,事未竣罢官归。道光十一年(1831)知府史梦蛟继之而成。道光十五年(1835)劝捐银400两发当商生息,岁收息银48两为膏火资,又劝捐钱300千文发当商生息,岁收息钱36千文,遇闰加增为岁修资。知府瑞斌于光绪二年(1876)拨公项发商生息,书院岁久未修,倾颓已甚,知府朱采甫乃倡捐廉300两,汾阳县知县、平遥县知县各捐银200两,介休县知县、孝义县知县、永宁州知州各捐银100两,派绅士经理,修葺一新。书院先后聘任过的山长有冯应寿、冯应荣、高庭藩、吕笃、常棣华等。学子来自州府所属各县,多时有百人。每月课试分上、中、下旬进行三次,课试后书院按等级进行奖赏。书院设有董事处,其成员由当地乡贤硕儒组成,董事处设董事经理1人,负责聘请山长,山长再聘请学行素著的举人、进士任教,书院设监院1人,由府学教授充任,每月课试出榜,签署府学教授之印。设斋长1人,负责后勤事务。设院绅1人,由当地知名绅士充任,管理书院经费,负责发放学子津贴奖赏等。光绪二十八年(1902)汾州知府改西河书院为西河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西河学堂与算学堂合并成汾州府中学堂,并附设高等小学堂。

有《棠荫书院记》,张奇抱撰文。

孝义市

中阳书院院址在孝义县城东南隅,后迁县城内仓巷。乾隆二十三年(1758)孝义知县庄行恭以僧人吉有成在官银400余两,又捐银7600余两,于已废察院行署旧址,筹建书院。生员任学翰受人指使以书院细事捏控,于是邑人不乐经理,知县庄行恭亦忿愤,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谒疾以去,事遂中辍。嘉庆三年(1798)复由生员任敦元督理监修,七年书院落成,因孝义古称中阳而得名。有学田340余亩。同治六年(1867)知县鲍庠购城东南霍氏旧居,重修扩建,书院设施已具规模,有讲业堂3间,试院门、斋房、东西生员号房25间。嘉庆四年(1799)和同治五年(1866)绅民先后捐资办学银1000两,钱1800千文,充作书院经费。书院设山长1人,教师2人,杂夫6人。在学生徒40人。同治十三年(1874)聘皖南名士莅院讲学。光绪初年(1875)知县何含章续集绅民捐资办学银1000两,一并发商生息银200两,钱180千文。光绪六年(1880)先后捐集书院息本银已达3500两,息本钱1600千文。光绪十二年(1886)知县魏秉钰捐酒行季规银70两作为书院补充经费。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阳书院改制为中阳高等小学堂。

文水县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交通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交通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中国民间禁忌风俗

    中国民间禁忌风俗

    本书包括禁忌的起源、日常生活中的禁忌、各行各业的禁忌、人生一世的禁忌、万事万物的禁忌以及禳解禁忌免遭惩罚等方面的知识。
  • 句典

    句典

    《句典(经典·珍藏版)》是一本关于中华传统语言的精彩汇编,也是了解古代文化、传习古代经典、掌握古人智慧的优秀普及本。本书可谓妙趣横生的语言储备库:哲人慧语,应对妙语、嘲戏绮语、村言野趣,谐谑调侃活生生的语言文字和故事,都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这些警语妙言经过智者高士的巧妙概括,既显得高度精炼,又极易触动人的心灵。随手翻过,珠玑遍拾,让人不知不觉间激活思维,从政汲取鲜活的智慧营养。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生肖文化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生肖文化

    本书详细讲述了取人名的方法、技巧以及禁忌,同时介绍了商业领域的取名原则、思路、方法等。
  • 生肖文化:腾蛇乘雾

    生肖文化:腾蛇乘雾

    本书研讨了生肖蛇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热门推荐
  • 恋爱小小姐

    恋爱小小姐

    晚上,韩兮兮吃完晚饭,到公园去散步。公园内,她看到一个极为讨厌的背影。就很不客气地问到:"你怎么会在这啊,恶魔!”“我怎么就不能在这啊,恩?”听到声音,他转过身来。“我又没说你不可以在这,真是的。”兮兮不屑的回答道。“你喜欢落雨轩,对吧?”他的话刚一落音,兮兮就低吼道“这关你什么事了啊,叶弈城,你别多管闲事好不好!”叶弈城一听,激动地上前抓住兮兮的手腕口气略带一点悲伤的语气问:"你是真的喜欢落雨轩吗?”当叶弈城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兮兮心想:他不用那么激动吧,只不过,为什么我看到他......
  • 重生之特工女王回归

    重生之特工女王回归

    当前生为一位CEO时,却遭遇背叛。当企业蒸蒸日上时,却有人泄露机密。当男友与闺蜜相爱时,雪秋才明白一切都是他们的骗局。然而,她命不该绝,重生之时,复仇之路即将来临,areyouready?接受来自现实的责罚吧!她,一个在学校里拖后腿的小女孩,虽有美貌却没有智慧,乃是全校倒数第一。当学霸遇上学渣,惊天的逆转,你准备好了吗?
  • 三国血修罗

    三国血修罗

    三国的各位大大来到2015能干嘛?吃饭睡觉打豆豆?打打杀杀的他们能忍?所以由本修罗带领他们混黑道。神马黑手党,山口组的,都是浮云。没错,给你不样的三国,不一样的黑道。
  • 乱世之三国鼎立

    乱世之三国鼎立

    本书是根据《三国演义》所改编!二十一世纪少年刘协正在读大学,听教授讲的的一篇三国演义中汉献帝刘协被逼退位,心中感慨万分,傍晚,回到寝室,梦见一身穿龙袍的少年对他说道:你既然这么感叹孤这一生的命运,那么,孤给你一次改写孤命运的机会,去吧,完成孤未完成的事情!
  • 重生之鬼界为尊

    重生之鬼界为尊

    诸神之战,席卷仙凡,家族上下,几无一人幸免。魔界重生,悠悠万载,弹指挥间,纵横杀戮纷纭。曼妙红颜,香消玉殒,隔世为人,挥刀斩碎红尘。非人非魔,不灭之身,爱对天地,重生鬼界至尊。
  • 试炼巅峰

    试炼巅峰

    在复仇的催动之下,他走上了一条血腥的提升实力的道路,可是当他完成复仇之后,发现自己早已经陷入了一个设计良久的阴谋,到底如何抉择,正?邪?他该如何抉择?
  • 末日幻神

    末日幻神

    T-病毒带来的不仅仅是毁灭,还有……使生物链整体计划的机遇。第一阶基因锁是激发人体内的原因子,可能会产生异能,可能会产生超体,也可能……金泉咆哮:你妹啊!这袋盐怎么在我手上!摔!八个作死的年轻人跑到废弃的工厂,玩真人CS,无意中放出了暗组织在YC市的一些进化失败的人……
  • 重生之天师府的掌门人

    重生之天师府的掌门人

    天空雷鸣阵阵。一代天尊就此陨落!再世为人他是末法时代的一个捉妖师。命运让他振兴,天师府的门眉!同时也是一代天尊,大千世界唯我独尊!看他如何扶摇直上封神封仙!友情提示,这书中的内容可能和我们认知的不一样切勿与其他作品相交集
  • 流浪的龙王

    流浪的龙王

    龙王遭背叛,逃离海水,被当时二十多的苏蕴捡到,龙王便勉为其难住下了。只是想不到的是苏蕴待它这样好,帮它洗澡,喂饭,几乎比在龙宫伺候的人都要细致。它懒得动,便一住住了许多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