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41500000025

第25章 山西省各市县书院(12)

桥山书院旧址在县城南安吉村北。清康熙八年(1669)邑人贾汉复慨然将自建的雨翠庄献出,知县李士淳建为桥山书院,取义《尚书·榇材》:“伯禽与康叔,朝于成王,见乎周公,三见而答之,乃问于裔子。曰:南山之阳有木名桥,南山之阴有木名榇。桥木高而仰,榇木晋而俯。桥者父之道,榇者子之道也。”宋·许月卿《次韵黄玉如大章携先集来访二首》之二:“桥榇风流满腹经,桂花香里识魁名”。贾汉复亦勒石记之于书院:“……余戊子岁得城南隙地构成小庄,颜曰雨翠,已二十余载,颇称爽垲。然余不敢私也,窃念有会馆不可无书院,今以此庄改为乔山书院,俾邑之荐绅士夫皆得托足于斯,肄业于斯,请于后人约我子孙不得视为私有,他人亦不得以势力攘夺……”清末,书院迁入贡院(现曲沃中学)之东。原址虽然湮没,但地名仍沿袭至今。

有《曲沃桥山书院碑记》。

学古书院即古文昌阁,有房屋15间,可容50余人,创建年代及其他不详。实为义学)

翼城县

绍文书院院址在旧县衙东、潞公轩西南(今翼城中学附近)即明代布政司行署故址。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知县林世炳改建为书院。有讲堂数间,学舍尚未建成,生童居旧官廨之所。由知县聘请山长,每月初三、十三、二十三日课士、阅卷,评定甲乙,优给膏火,以资鼓励。于学宫隙地造店数十间,岁收租以助应举之资。不久林世炳以内艰离任,书院亦称林公讲堂。

许公书院位于潞公轩后、林公讲堂右侧。乾隆三十五年(1770)知县许崇楷捐俸于旧院之东路公祠后,林公讲堂之右侧建房舍10余间,供生童居住。并创设几席延师讲学其中。公务之余,亲临考课,优给课膳,士子皆敬业乐群,此书院亦称许公书院。道光二十五年(1845)知县邓爱涛捐集银7000两发当商,以息银560两作为经费。光绪十五年(1889)知县泽宣因膏火太少,不足以励寒儒,遂增加生息银,捐廉以资鼓励。聘张恒春、江苏举人申赞皇、山东诸生许俨为山长,光绪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户部主事高祚昌晚年在本院讲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绍文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为高等小学堂。

有《书院碑记》。

翔山书院在城内同颍坊东北隅,因境内东南有翔山而名。明崇祯四年(1631)知县李士淳捐俸130两建,政务余暇,亲为诸生耳提面命,谈经讲艺,而尤自为文以课士,每课必遴其佳者付之剞劂,鼓舞多士,刻有“翔山社课”。至崇祯癸酉、丙子两科,翼城士子中举人者20余人,其中有6人登进士。翼城士绅为李建生祠——李夫子祠。书院经费及士子膏火由历任官绅筹捐基金,以所生利息作抵捐款。明末由于战事,书院被毁及中庭,后虽多次修复,但几经战乱,已焚毁无遗。民国时仅存北房3间,内有孔子塑像。民国十七年(1928)由公款局筹助动工经费重修。

有《翔山书院记》。

绵山书院原址在城东午寄村普润寺东,近临深沟,遥对绵山,故名。明嘉靖十二年(1533)本县廪生李詷创建。“内设有讲堂一座,堂外悬‘讲堂’二字匾,为知县顾玉书题;堂内有匾一悬,题曰‘绛帐春风’,为内阁中书侯续缵题并跋;堂北有容膝之亭,形势翼然,其外有小匾一悬,题曰‘停云亭’;北山墙上横石一块,载李詷建书院缘起;亭后有小门,经十数武有小石牌楼,上题曰‘天桥’;由桥北行即院之正门,门额题曰‘绵山书院’;院内讲堂南有书斋六间;有船式屋三楹,紧依沟崖中有匾一,悬题‘一房山’三大字;出入船屋由北山墙小门行走,门额有匾一悬,上题‘浮槎日月边’五字;由船屋小门外西行,又与普润寺通径,布局与城内潞公轩相似”。

扶风书院在城西门外,康熙年间知县马文镛建。书院规模及废时具体情况不详。

丽泽书院在县治北。创建年代、建筑规模及废时不详。

吉县(原吉州)

文昌书院(《清一统志》称文城书院)原址在吉州城南锦屏山巅。明正德九年(1514)本县进士丁汝谦倡议,由知州史纪筹款创建,不知废自何时。

吉昌书院原址在州城西门外开元寺旁。清咸丰五年(1855)知州张舒翘筹资创建,称吉昌书院。同治元年(1862)移至城外东南背崖村。知州姚官澄捐集钱1000千文,龙王庙六股头岁捐钱360千文。同治六年(1867)遭兵燹。光绪三、四年(1877、1878)复遭大祲,旧款散失。嗣经教谕郭世选查出旧存钱600千文,又龙王庙六股头捐钱180千文,共计岁得生息钱200余千文。光绪十二年(1886)知州赵德熙又捐集钱800千文发商,岁生息钱100余千文,俱作经费。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设为吉昌学堂。

乡宁县

鄂山书院或称云邱书院(《山西通志》称为云台书院,在南山文昌祠右)原址在县城东南50里之五龙宫,因五龙宫在云邱山南而得名,万历年间知县焦守己创建。邑人杨陶(杨笃的祖父)曾教读其中。后坍毁无存,亦无碑记。据杨笃记载,文昌祠建自明中叶,为邑先达会文处,迤西有亭,觞咏之所集也。亭之南有书院,讲习之所居也。其后院徙为墟。据道光十二年,即1832年,知县崔光笏记载:“其在城南面山,险阻僻远,艰于登降,且堂庑倾圮,无力修葺,仅存基址。中有官田,获租不及数金,颓废既久,修举为难。”

鄂水书院院址在县南门内。清道光十二年(1832)知县崔光笏因鄂山书院险阻偏远,颓废既久,修举为难。倡议并主持创建鄂水书院,共得集资捐钱3000余缗,于县城南门内之东侧购地,建讲堂5楹,东西两厢各为一院,规模与中对称,缭以群房,共30余间,师生讲席之地、寝食之所具备,名曰鄂水书院。次年即延师主讲其中,余钱发商生息,并置房产以为脩膳膏火之用。同治中,邑人阎时康遵父遗命捐钱1000千文,王建极遵父遗命捐钱500千文,均发商生息,岁生息钱340千文以作乡试宾兴之费。光绪二年(1876)知县许贞元捐廉银200两,光绪十二年(1886)知县唐安仁又捐集钱1000千文,均发商生息,以益脩脯之不足。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高等小学堂,民国元年(1912)改为高等小学校。

有《鄂水书院记》,罗绕典撰文。

《创建鄂水书院记》,崔光笏撰文。

隰县(原隰州)

紫川书院院址在安国寺东。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知州钱以恺以久废公所创建书院,取名紫川。因紫川水发源于县,以“西流之水主文主贵,故洙泗之水皆向西,紫川西入于河,灵秀之所钟必有时而发。余于隰之士有厚望哉”而名。书院建制“前为讲堂,曰‘笃志’,师子夏也;讲堂后建卜子祠,祀卜子,明文教所自也;其左建述圣祠。”并捐俸置书院田,开桑园地5亩植树,收租为卜子、述圣二祠春秋祭祀费,余钱作修理之费。又捐集钱1000千文发商,岁生息钱120千文以作经费,不敷系随时筹款办理。乾隆十八年(1753)知州博文增建考棚10楹,南北廊庑各5楹,延名师课士。乾隆三十一年(1766)知州穆丹置膏火田400余亩,乾隆五十二年(1787)知州韩汤衡集州人士捐膏火8900千文生息,以资课费。后一切废弛,四顾倾圮,课费资本只剩下700千文。道光年间,知州张焕光重修,又增750千文,讲堂前枯柏易钱50千文,合前凑足1500千文之数,以增加膏火等费用。同治五年(1866)光绪二十年(1894)知州相继修理书院考棚。光绪三十年(1904)改为高等小学堂。

有《紫川书院新栽松柏》。

《紫川书院新成志喜》。

《紫川书院新设考场碑记》,张鹏程撰文。

《紫川书院碑记》,李兆奎于道光二十八年四月立。

《重修书院考棚记》。

大宁县

图南书院院址在县治南仅数百步的翠微山(县南屏山之岨)清康熙二十年(1681)知县王维藩创建,率生童读书其中,因无力延师,公务之余亲自讲学,但为时不过一年,书院随王维藩病逝而废。

振文书院创建时间无考,院址在县治东关。旧有地亩自大祲后尽荒,无款可作经费。荒地后经民人先后开垦成熟地,共136亩4分,除完粮外,中稔之年约收地租钱63千630文,为书院经费。光绪三十年(1904)改设为两等小学堂。

北寨书院明隆庆六年(1572)知县邵蕙曾主持重筑北寨,建高览楼增西关城门,并在北寨建书院一座,不久即废。

文昌阁道光六年(1826)知县兰瑛以文昌阁为课士处,公余讲学,六年不辍,虽无书院之名,而实有书院之惠。

书院光绪二十年(1894)在县城西北角依傍水门设有一所私立书院,有学生10余人,束脩全由学生负担,不久因北寨山崩,书院被压毁而停办。

蒲县

崇文书院院址原在县西门外。清乾隆九年(1744)知县徐常捐资购民地开始创建,规模虽具,而未尝延师讲习其中,旋以病离任。十二年(1747)知县许绍熙卒其工。建有讲堂5楹,东西两厢各3间,为肄业之所;讲堂前筑一台,台南为登龙桥,左右各凿一池,象征龙门,外缭以墙垣。工竣余银90两,复劝捐银200两发典商,岁得息钱30两,以作资金,敦请名宿讲学其中。乾隆三十年(1765)易名南麓书院,本县人进士王居正受知县臣陈效聘请,在书院掌教。道光二十二年(1842)书院被洪水冲毁,于是购县城南门内民居为讲学之所。后购置王枟芳院落,重建崇文书院于城内。置地3顷,岁收租银,除完粮外余银数十两以为修膳之资。同治年间,曹和钧任山长,光绪五年(1879)县人曹肇绪、常昆山、席尚珍、冀万选等名士,受聘在书院执教。光绪三十四年(1908)崇文书院改设为高等小学堂,宣统二年(1910)改为蒲县两等小学堂。

有《创建崇文书院碑记》,许绍熙撰文。

永和县

楼山书院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知县王士仪创建。因县境内有南北楼山相对而名。院址在城内莲花池。因此也有称其“莲池书院”,知县王士仪以永和偏僻,民生不见外事,以至孤聘寡闻,科第寥落,于是捐资创建书院,并课士其中。但该县地瘠民贫经费难筹,书院难以维继,久废。

有《楼山书院禁约序》。

《莲池书院供奉纯阳帝君神位序》。

11、运城市

盐湖区

解梁书院原解州属书院,原址旧在解州治北即旧广慈寺,明嘉靖初(1522)解州知州林元叙及州判明正德三年(1508)状元吕枏改为书院,聚众讲学,四方学人闻其盛名,接踵而至。但书院年久颓废,遗址鞠为茂草。乾隆十七年(1752)知州韩桐倡率阖州士绅捐款,购置城内张氏旧园另建书院。自为记:“园之西相其形势,南建讲堂5楹,中置过庭,北窑仍旧为掌教燕息之所;东西肄业房各16楹,两旁分列;此外厨房厩蔬园无不具备。其东院屋宇尚存,饰而新之,惟上下庭相去稍远,中间建宜亭以通其气。又东为半舫居,叠山修池以增其胜。转角庭后增东北房5间,又创文昌、奎星二阁,主曜文运,合计两院90余间,东西遥峙门楼上下3楹,仍颜其额曰‘解梁书院’。”收远近六县学子就读。筹膏火生息银1500两,乡民雷潜捐地40余亩,年收租银40余两。二十八年(1763)知州言如泗找还原主张鳞趾地价60余两,永作书院业产。嘉庆十二年(1807)知州吴邦治因书院公项银亏缺无存,每年捐俸银400两,至十六年,合计捐俸2000两,重修院舍。又每年按400两捐俸数载,以为膏火。二十年(1815)地震,书院坍塌。道光五年(1825)知州张秀芝劝捐经费,富绅王之翰以千金首倡,共得捐银6000余两,大修书院。王之翰又以700两倡捐膏火,共捐银2000两,连修建余银并交绅士经理发商营运。同治间知州朱煐程豫增课额,前后捐俸千余两,又详请河东道王溥议准,每年从脚价津贴内拨银300百补膏火不足,永为例。十一年(1831)知州每年从大庙房租内拨银200归书院,又额外于乡会两试提用庙租,应乡试者各给银4两,应会试者各给银20两,光绪四年(1878)郡人乔南金施地900余亩,五年主讲(前工部侍郎)阎敬铭捐银1000两交当生息,以奖励士子。知州马丕瑶筹款重修,书院焕然一新,计有大门、二门、中院、东院、西院、上院等,有大成殿、转角亭、日新堂、梅花屋,东西套房,西院有文昌阁、东院东南有魁星阁,以及南庭、厢房、过房、厨房、园房等数十间,还有宜亭,亭北为养鱼池;纯阳阁下系窑房,上系明楼。规模俨然宏敞,体势肃然整齐。光绪二十九年(1903)书院改为中学堂,民国时州易为县,又改为第一高等小学校。

有《新建解梁书院纪事》,韩桐撰文。

《重修解梁书院并修建所属书院记》,言如泗撰文。

《重修解梁书院碑记》,吴邦治撰文。

裕斋书院私立书院,在解州西北四十三里张村,元人歧裕斋,以学行鸣,隐居不仕,于所居前建宣圣堂,岁时修祠事,习礼乐,举乡饮于其中。又建颜、曾燕居堂及学舍,诵读课士其中,人称裕斋书院,乡人世守之。明万历初废,惟宣圣堂尚存。

见山精舍在原解州西分司东,明正德中运判杨士魁建,名五经馆,久废。

正学书院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由巡盐御史余光视鹾河东时为加意培养人才所建,内有养蒙精舍,“中有游息亭者,即观德所也;亭后有堂六楹,曰养正,择师居之,所以教也;左右四斋,曰孝弟,曰谨信,曰恭敬,曰艺文,各六楹;弟子居之,所以学也”。凡朔望余光亲自施教。正学书院在创办44年后,正赶上张居正毁天下书院,它就被毁废了。

河东书院在运城北五里,今大渠乡,明正德九年(1514)巡盐御史张士隆创建,坐北朝南,沿中轴线向北,前有先门3楹、仪门3楹、讲经堂5楹,堂前台阶上建有卷棚,台下栽松槐,东侧崇义斋5楹,西侧远利斋5楹。讲经堂北为退思堂5楹,堂东偏南是左曲房,其后隶人房,堂西偏南是右曲房,其后胥人房。东面有碑亭2座,东号门、西号门各3楹,有厨2楹;退思堂北为四教亭,两旁有西蜂房,东蜂房;四教亭之北筑阇构藏书楼,题曰“书林”,中间为祭祀三晋名贤的神堂,两旁是藏典籍的房间;藏书楼四周环以池水,名环池,池内种莲,可泛舟而行,曰“天光云影”。环池北为乱石滩,滩北为山九峰,中峰曰“仰止亭”,东曰“杏坛”,西曰“桃源”;山旁有甃井,曰“源头”,山下有四洞,曲折通往后山,洞名“游仙”;山上怪石嶙峋,树木繁茂,左山名“豹变”,右山名“风鸣”;环池东为石榴园,亭曰“日心”,西为葡萄园,亭曰“月种”;山北西面亭曰“悠然”,其后牡丹园,亭曰“丽景”,又其后纫兰园,亭曰“余珮”,山北东面亭曰“绿漪”,其后荼蘼园,亭曰“微风”;又其后藉草园,亭曰“一般”;仰止山北为游息亭,又北为百果园,山北东西麓甃井槐亭,翻车上水,潜山翼流。

同类推荐
  • 神之门:神秘的中东文明

    神之门:神秘的中东文明

    走进《圣经》中的神秘土地踏着先知曾经的足迹探索神秘的中东文明!中东是西方文字的起源——腓尼基文字发源地;一神论在此地萌芽与发展;《圣经·旧约》中所叙述的场景在这里;先知摩西带领以色列子民前往的蜜与奶之地在这里;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奥斯曼帝国、阿拉伯帝国等均在此地留下了灿烂辉煌的遗迹中东,这片神秘的土地,虽然她所创造的帝国文明早已离我们远去,但她却是我们永恒的记忆。
  • 向来风花雪月:江南爱情笔记

    向来风花雪月:江南爱情笔记

    杭州最适合谈情说爱之处,或者说最易触景生情之处,应该还是在西湖边上。触景生情,小时候学写作文总是学不会,总是假生情或生假情。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在杭州生活的笔记,书中记录的是风景,记录的是历史,记录的是文化,记录的更是感情!
  • 生肖文化:苍龙腾空

    生肖文化:苍龙腾空

    本书研讨生肖龙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中国人自画像

    中国人自画像

    本书介绍了关于中国之家庭、宗教与哲学、婚姻、离婚、妇女、书面语言等方面的中国传统文化。
  • 宁波——这方水土这方人

    宁波——这方水土这方人

    本书是宁波市政府网站主持编写出版,全书采用汉日对照的形式介绍了宁波概况、政府区划、宁波名人、宁波经济、风光名胜、文化生活等内容。
热门推荐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
  • 网王:神的馈赠

    网王:神的馈赠

    阿基米德曾说: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整个地球.樱井一一则说:如果给我一个机会,我可以创造一个奇迹!故事纯属虚构。【多年前旧作,文笔稚气,请勿较真】
  • 当遇到大佬后

    当遇到大佬后

    遇上大佬怎么办?攻略他!扑倒他!爱上他!No,No,No。这些都不是正常操作。我们的女主染兮表示,遇上大佬就该打倒他!抢劫他!囚禁他!恋爱系统520在线卑微:一统血书,恳求宿主正常攻略!大佬很娇弱,大佬很珍贵。请爱惜~【快穿,1v1】
  • 都市重生之女王归来

    都市重生之女王归来

    无男主。魔界最强魔帝遭天帝暗算,魂魄散落在地球一个女孩身上,且看她如何一步步重回巅峰。(本文算的上是都市文,飞升之后是简略写的。我还是学生,一次不会更太多。)
  • 网游之暗夜刺客

    网游之暗夜刺客

    刺客,神秘,飘逸,冷酷,我想写的只是自己所认知的刺客,没有神器,没有无敌属性,没有超强运气,有的只是一些内测的知识,以及自身的技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克隆仙界

    克隆仙界

    奇珍仙草,我来克,珍奇异兽,我来隆。万千法决,为我仙,一本妙书,成一界。末世来临,身死的肖炼带着一位克隆专家的记忆来到了一仙侠的世界!当克隆于仙法结合时,曾经地球上默默无名的小子又会和仙侠世界中的仙尊魔枭碰撞出怎样激情的火花!
  • 九转定乾坤

    九转定乾坤

    亦正亦邪,全凭本心,世人评论,皆是浮云,无上武道,执掌乾坤。
  • 年少逍耀

    年少逍耀

    我想要“逍遥一生,放荡无羁”,一个人吗?不,两个人。你没有我不行,我没有你我干嘛要去完成梦想。那意思是我就是你的梦想?不,你是我一切美好的前提。
  • 三国殇蜀殇

    三国殇蜀殇

    大概是因为经过了近万里漫长而艰难的跋涉,黄河似乎已经累了,显露出一种疲惫之态,好似一条体力消耗殆尽的大蟒,不停地喘息着,缓缓地蠕动着,波光粼粼的河面,犹如它的层层叠叠的鳞片,慢慢地晃动着,闪烁着。也许,黄河是被与它只有一山之隔的那座久负盛名的古都吸引住了,想窥视一下这座名城的雄姿,或观赏一场正在这里上演着的人间悲喜剧,所以,它才久久徘徊着,不愿迅速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