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51200000009

第9章 文化渊源(2)

汉代匈奴臣服诸羌。汉武帝时,霍去病打败匈奴,设立河西四郡,开通西域,隔断羌与匈奴的联系。元鼎五年(前112年),匈奴策动先零羌、封养羌、牢姐羌,合兵十万,攻打令居(今永登县),次年,李息、徐自为率军10万打败羌人,占领河湟地区,置护羌校尉,设立浩亹县,治在今永登县河桥镇。汉宣帝元康三年(前63年),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巡察河湟地区,滥杀羌人,激起诸羌反抗,攻打金城等地。神爵元年(前61年),赵充国率军从金城渡过黄河,在河湟地区采取安抚和屯田政策,传来中原先进的农耕和水利技术,设金城属国,安置诸羌,直到西汉末,羌汉共处无事。东汉末,羌汉之战不断,金城郡一带,成为拉锯地带,汉羌人民备受战祸之苦,人口不满百户。汉献帝建安末年,苏则任金城郡太守,出塞招徕3000多落羌人归郡,引进中原先进的耕作技术,亲自教民耕种,当年就获大丰收,归附者日多。

汉代,金城郡分布过先零、烧当、卑湳、罕、牢姐、勒姐、当煎、当阗、烧何、吾良、且冻、傅难等羌人部落。东晋十六国时期,仍有羌人在金城郡等地活动。西秦建弘八年(427年),居住在西秦武始(今临洮至兰州)的山羌叛秦,秦王炽磐遣左丞相昙达招慰,山羌执昙达,送于夏国。其后,羌逐渐与汉人及其他民族融合。

(2)月氏

月氏先秦时驻牧在今河西祁连山敦煌一带。西汉初,月氏遭受匈奴冒顿单于的袭击,绝大部分迁徙到伊犁河流域,史称大月氏;少部分留居祁连山南至湟水流域,与羌人杂居,通婚,史称小月氏。汉武帝元狩年间,取河西,开湟中,小月氏来降,与汉人杂居。其服饰、饮食、语言大致与羌人相同。有7大种,有精兵9000人,分布在湟中及令居(治今永登县城附近)。还有数百户在张掖,称义从胡。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湟中义从胡北宫北玉、李文侯等起义,与北地先零羌遥相呼应,合攻金城。金城人边章、韩遂响应起义,杀护羌校尉泠徵、金城太守陈懿,席卷陇右。月氏俗以金、银、钱为货,畜牧逐水草而迁徙,与匈奴同俗,信奉佛教。后来,小月氏逐渐融合于羌人和汉人中。

(3)西戎

上古,今兰州地区为羌戎族驻牧地。秦穆公时,西伐诸戎,“并国十二,开地千里”(《史记·秦本纪》)。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宣太后诱杀义渠戎王,灭义渠戎,在戎人居地置陇西郡(今天水至兰州)、北地郡(今平凉、庆阳至宁夏)、上郡(今陕北)。此后戎族不见于记载。

(4)匈奴

匈奴战国时崛起于大漠南北,不断侵扰燕、赵、秦北部地区,今兰州地区毗邻秦国,为匈奴驻牧地。永登县树屏曾发现匈奴墓葬1座,出土鹰头饰、鹿形饰、犬纹牌饰等铜器164件,是匈奴曾在兰州地区生活过的明证。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蒙恬率军攻打匈奴,占领“河南地”,设置榆中县,防御匈奴。秦末匈奴重新占领“河南地”,降服诸羌,侵扰汉境。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击败匈奴,收复“河南地”。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两次出击河西走廊的匈奴,占领河西,在今西固城附近置金城县,控制黄河渡口。是年秋,河西匈奴浑邪王四万匈奴在金城渡过黄河降汉,汉武帝封浑邪王等为侯,将匈奴部众安置在“河南地”五郡。匈奴一部安置在天水郡勇士县(今定西、榆中一带),保留匈奴的生活习俗,置天水属国都尉(治所勇士县)管理之。后来,这些匈奴融入汉族及其他民族中。

十六国时,匈奴赫连勃勃在今陕北建夏国。后被北魏攻击,赫连氏部众西徙。宋文帝元嘉三年(426年)八月,夏主赫连昌遣征南大将呼卢率骑兵两万,攻打西秦苑川(今榆中县苑川河流域)。

(5)卢水胡

卢水胡为匈奴的一支。汉以来,匈奴残部散居河西各地。

十六国时,居住在临松(今张掖市南)、卢水(今西宁西。一说今黑河)的匈奴沮渠氏部兴起,史称卢水胡。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沮渠蒙逊遣其将从湟水运粮,自率众攻克西秦广武郡(治今永登县城)。因运粮不继,从广武到湟水渡浩亹(治今永登县河桥镇)。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沮渠蒙逊灭西凉国。此后被北魏封为凉王,史称北凉,统辖河西走廊及河湟地区,今兰州黄河以北为北凉辖地。宋少帝元嘉十六年(439年),北魏灭北凉。

(6)吐谷浑

吐谷浑为鲜卑部的一支。宋文帝元嘉七年(430年),吐谷浑王慕璝占领西秦苑川、金城等地。次年,大夏王赫连定拥西秦百姓十多万,渡金城黄河,欲西击北凉王沮渠蒙逊,吐谷浑王慕璝遣慕利延等率3万骑兵,乘大夏军一半渡过,发动突击,生擒赫连定,献给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遂拜慕璝为大将军、西秦王。北周至隋唐,兰州仍有吐谷浑。榆中县城关镇朱家湾村曾发现唐代吐谷浑王族慕容氏墓葬就是证明。唐太宗贞观年间,吐谷浑王伏允遣兵不断侵扰兰州等地,威胁中原与西域交通,唐太宗遂出兵击败吐谷浑。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吐蕃灭吐谷浑,数千帐吐谷浑人归附唐朝,被安置在凉州南山(今祁连山至兰州一带)、浩亹水(今大通河)南。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又徙于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置为安乐州。唐肃宗时,吐蕃攻陷安乐州,其部众散居于朔方(今内蒙古乌审旗)、河东(今山西蒲州),被讹称为退浑、吐浑。五代至宋初,部分吐谷浑重返凉州南山。自元初起,吐谷浑失载,而在其故地出现了西宁州土人,这就是后来此地形成的土族的渊源。

北魏时吐谷浑曾在黄河上用木头建成“河厉”,其实就是无墩虹梁木拱桥。唐朝吐谷浑“河厉”技术传入兰州,在阿干河上建成握桥。

(7)乞伏鲜卑

公元3世纪鲜卑族西迁时,鲜卑乞伏氏5000多户迁至陇山之西,牧于牵屯山(今平凉崆峒山西)。先后击败鲜卑族鹿结、利那、莫侯等部,收其部众数万落,迁居苑川(今榆中县苑川河流域),后迁度坚山(今靖远县),史称陇西鲜卑。十六国时期,其首领乞伏司繁臣服于前秦苻坚。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年),淝水之战大败的前秦苻坚,被姚苌所杀,乞伏司繁之子乞伏国仁乘机拥部落10万多人,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筑勇士城(在今榆中县夏官营)为都城,领秦、河二州地,分其地置苑川等12郡,改元建义,史称西秦。太元十三年(388年),国仁死,其弟乞伏乾归继位,迁都金城(今兰州市西固城一带),自称大单于、河南王,置百官,仿汉制。

其中金城人边芮为左长史,表明乞伏氏政权吸纳汉族,以巩固其政权。次年正月,前秦符登封乾归为大将军、大单于、金城王。不久,南羌独如率众七千降乾归。五月,乾归击破休官阿敦、侯年二部,其部众5000多落归降。于是,秦、凉鲜卑、羌、胡多率众归降;吐谷浑亦遣使朝贡;前秦符登遣使结好,以子为质。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391年)至十七年,乾归两败西凉吕光,国势达到极盛。东晋安帝隆安四年(400年)正月,乾归因所居金城南景门崩塌,认为不吉利,即迁都苑川。乾归被后秦姚兴打败,降为属国。隆安五年(401年),后秦姚兴遣乾归从长安回镇苑川,但只能以后秦镇远将军、河州刺史、归义侯名义统率部下,其公卿、将军皆降为偏裨。晋安帝义熙三年(407年),后秦姚兴任乾归为主客尚书,以其子乞伏炽磐行西夷校尉,监其部众。义熙四年,因后秦衰败,炽磐召集诸部两万多人,筑城嵻崀山(今临夏州太子山)而据守之。义熙五年,乾归逃回苑川,即秦王位,公卿以下皆复本位。义熙六年,攻占后秦金城郡,复都苑川,攻占后秦略阳、南安、陇西诸郡,徙汉、氐、羌等族2.5万户于苑川、枹罕。

义熙八年(412年),兄子乞伏公府弑乾归,子炽磐诛公府而继位。义熙十年(414年),炽磐攻灭鲜卑秃发傉檀。宋文帝元嘉五年(428年),炽磐子乞伏暮末继位,政刑滥酷,内外崩离,连年与羌人、匈奴、吐谷浑混战,最终在元嘉八年被夏主赫连定所灭。

迁徙陇西和建政前,乞伏氏鲜卑基本上保持鲜卑族的习俗,游牧为生,肉酪为粮。信仰原始巫术,崇拜山川、日月星辰。实行子娶庶母、弟纳嫂子的婚俗。建立西秦后,乞伏鲜卑逐步汉化,任用汉族官员,如金城边芮为左长史、麹景为侍中,加强统治,并崇奉佛教,炳灵寺石窟为其所凿。

(8)秃发鲜卑

秃发鲜卑是从鲜卑族拓跋鲜卑分出一支汉魏间,秃发匹孤率部从阴山迁至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游牧。曹魏时,迁至河西、陇右,与当地汉、羌各族杂处错居。传至壮果、多谋略的秃发树机能,尽占凉州地,史称河西鲜卑。初依后凉,东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秃发乌孤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建元太初,建都广武(今永登县南),攻占金城。隆安三年(399年),为避后凉威胁,向西拓地至乐都(今青海)、湟水、浇河3郡,黄河以南12部大人皆归附,迁都西平(今西宁)。东晋安帝义熙四年(408年),秃发辱(今单立人)檀自称凉王,史称南凉。义熙十年(414年),被西秦乞伏炽磐所灭。

秃发鲜卑以游牧为主,其治下的汉人、羌人从事农业。从迁徙河西到建政期间,秃发部虽然仍保存原有的部落形式和习俗,但与汉族杂处,遂不断吸收汉文化,效仿汉族习俗。盛行佛教。

(9)粟特

粟特人是中世纪丝绸之路上东西方贸易的承担者。粟特人原在中亚两河(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居住,分布在绿洲上的康、安、曹、石、米、罗、何、贺、史九国,昭武九姓,以国为姓。7世纪后,大量粟特人成群结队,沿丝绸之路东行唐朝做生意,接触其他民族,懂得多种语言,能歌善舞,信仰祆教。粟特人推举出“萨保”(队商首领),留居沿路城市,形成聚落。“萨保”既是粟特人的首领,又是祆教的教主。唐朝,兰州也有粟特人的聚落,建有祆祠,辟有葡萄园,酿造葡萄酒,常常宴饮歌舞。粟特人从敦煌携带大麻纺织品、毛毡及金钱,来兰州等地出售。再从长安、洛阳等地,购回成捆丝绸,及兰州及其周边地区的麝香,西运中亚交给粟特商人。粟特人队商拥有自己的武装,用以自卫。《唐康续墓志》,当时粟特人在河西、兰州一带的情况:“东晋失国,康国跨全凉之地。控弦飞镝,屯万骑于金城(兰州);月满尘惊,壁千营于沙塞。”可知当时,兰州即有粟特人聚落,并有自己的卫队。

(10)吐蕃

“吐蕃”为大蕃之意。为青藏高原土著民族。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吐蕃大首领坌达延、乞力徐等率10万,攻打临洮,侵入兰州,抢掠监牧马,被陇右防御使薛讷击败。此为吐蕃进入兰州的最早记载。安史之乱,驻防陇右、河西的唐军东调平叛,吐蕃乘虚东侵河陇。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吐蕃占领兰州、河州等州。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吐蕃在原州(今宁夏固原)、兰州之间以牛运粮。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大理卿刘元鼎赴逻娑(今拉萨)与吐蕃会盟,途经兰州,见城郭未曾毁坏,多种水稻,桃李榆柳茂密,住户皆唐人,夹道观看会盟团。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沙州人张议潮起义,可实际上吐蕃仍占据兰州等州,一直延续到北宋。吐蕃在河陇地区沿袭唐制,设节度使为最高长官;在州一级用蕃制,设节儿,管理吐蕃帐落及汉人等民族事宜。吐蕃官员强迫被征服的汉族等族,改穿蕃装,说蕃语,令丁壮供军役,老弱者沦为奴户,为吐蕃贵族耕牧。期间,大批吐蕃军士及其随军仆役留住各地,逐渐与汉人等民族杂处,慢慢受汉文化影响,渐次定居耕牧。至9世纪中叶,吐蕃政权瓦解,吐蕃人结为部落,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各有首领,内属者谓之熟户,其余谓之生户。至唐末,河陇各地的吐蕃人,多转为当地编氓。五代宋金时期,众多吐蕃部落分布在甘青地区。其中,分布在兰州地区的吐蕃主要有巴令谒三族;龛波给家22族,居马啣山;懒家族,居今榆中龛谷;章家族,居兰州东南;渴龙族,居马啣山;乞当族,居马啣山;马波族,居马啣山;刑家族,居马啣山;公立族;绰克宗族,居榆中龛谷;注丁、擦令归2族,居兰州东南;李巴毡部,居兰州北部;葩俄族,入金后,从廓州(今青海)迁兰州;阴波族,居榆中龛谷;巴勒斯丹部。上举诸族多为熟户,宋招募其丁壮为弓箭手和番兵,与西夏作战。宋金以后,兰州等地吐蕃逐渐汉等民族融合。

吐蕃崇信佛教,尊崇喇嘛。作战时,部落间“传箭”联系。饮食以饮茶最为重要——为此与中原王朝以马易茶,其次是青稞炒面、酥油、牛羊乳、牛羊肉。居瓦房、土屋、板屋、毡帐。

(11)唃厮啰政权

“唃厮啰”,藏语译音,意为“佛子”。本名欺南陵温,北宋河湟地区吐蕃首领。欺南陵温为吐蕃赞普后裔,生于高昌磨榆国(今新疆吐鲁番),12岁时被河州吐蕃人何郎业贤带到河湟地区,又被宗哥(今青海湟中)僧李立遵、邈川(今青海乐都)吐蕃首领温逋哥劫持到廓州(今青海尖扎),尊其为赞普,又迁至宗哥(今青海西宁),李立遵为论逋(相)。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李立遵挟唃厮啰赞普后裔威望,策动该地吐蕃诸部叛宋,联合马波叱腊、鱼角蝉等部族首领,率马啣山、兰州、龛谷等吐蕃兵,攻打秦州,在伏羌砦三都谷,被宋将曹玮击败。宋仁宗时,渐已长大的唃厮啰,与李立遵分裂,徙往邈川,依附温逋奇,被推为邈川主。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被宋朝封为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不久,发动政变的温逋奇被杀,唃厮啰举族迁往青唐(今西宁)。此后,唃厮啰以青唐为首府,筑宫殿,设官制,定典章,建佛寺,尊佛教,发展农牧业,推进商贸,依附宋朝,抗击西夏,统一甘凉河湟吐蕃诸部,成为延续约百年的地方政权。也是宋与高昌间重要商道朝贡马,更是宋朝牵掣西夏的重要力量。12世纪上叶,唃厮啰后代率部内徙,逐渐与汉、党项融合。

唃厮啰时期,吐蕃接受汉族影响,在饮食、服饰、住所、官制、礼仪移居生产技术上多有变化。牧区住毡帐,农区居土房、板屋。以肉乳为主食,喜饮茶酒。信奉佛教。亦信苯教。

(12)党项

党项,古羌人的一支。南北朝时期,分布在今青海东南部河曲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唐前期,吐蕃征服青藏高原诸羌,大部分党项迁徙至今甘肃、宁夏、陕北一带。北宋时期,建立以党项为主体的西夏政权。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赵元昊率西夏军进攻唃厮啰,攻取兰州,沿阿干河进军马啣山,在瓦川会(今榆中县新营),筑城据守。还建阿干城(今兰州市阿干镇)、康古城(今榆中县小康营)、汝遮城。这一系列的城,形成一道防线,与马啣山以南的唃厮啰对峙,以截断宋与唃厮啰的联系。在今永登南红城子置卓啰和南军司以拒宋。宋夏相接地区,党项汉人杂处,时或贸易交流。兰州黄河北岸盐场堡为宋夏贸易榷场。宋人用缯帛、粮食、茶叶、瓷器、金属器物,交换党项的青盐、药材、畜产品。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李宪率宋军与唃厮啰夹击西夏,党项退据黄河以北,宋收复兰州。宋夏两军隔河对峙,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乘夏军松懈,宋将钟传率步兵2万,骑兵3000,仅用6天,迅速搭建黄河浮桥,并在桥北头建金城关。关桥简陋,夏军用火船焚桥。数月后,权知兰州苗履,重筑关桥,使之高大、坚固,夏军对之无可奈何。关桥旧址在今中山桥稍东。

同类推荐
  • 神奇的想象——南北欧作家与中国文化

    神奇的想象——南北欧作家与中国文化

    书中主要内容有:欧洲人眼中的中国,中国文化和文学在荷兰的传播,中国文化在北欧的传播,易卜生在中国,意大利作家与中国文化等。
  •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真的,“回报”是幸福的。她让我们感到自我价值的丰富,人性光芒的闪烁,人生经历的厚重。我们生活得快乐健康或许是父母对我们的最大希望,他们或许没有想过要我们为他们做些什么,现在就让我们以自己和父母都能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去做这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 流行词语看中国

    流行词语看中国

    本书就是从“流行词语”的巧妙角度,撷取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流行词语,忠实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在物质生活、意识形态、道德情操、文化时尚变迁与进步的过程,以及与此有关联的背景史料,从各个方面,展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留下了中国民众真实、具象的集体记忆。
  •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在《<百家姓>新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各个不同人物的不同方面,从皇帝到平民,从名人到凡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了解到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积淀,从而能够启迪我们的心灵,开发我们的智慧,使我们懂得应该珍惜什么、追求什么、把握什么。全书涵盖内容广泛,文字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老北京的民情与礼俗

    老北京的民情与礼俗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热门推荐
  • 吃掉腹部赘肉

    吃掉腹部赘肉

    不用流汗,不用望“肉”兴叹,甚至不用花大把的银子买减肥药,本书告诉你修炼“小腰精”的秘方。
  • 侠道至终

    侠道至终

    江湖上侠客众多,但他们能带来什么?只需要轻轻的一个动作,故事就会偏离原本的轨迹。谁能笑傲江湖,中土九界任人纵横。一个过客,将会留下自己的印记。
  • 刘大观年谱考略

    刘大观年谱考略

    这是清代诗人刘大观的年谱。刘大观生活于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是清中期高密诗派的代表性人物,本书以考订其生平、交游、诗文创作时地为主,兼及当时的社会文化、学术交流、地域背景等内容。本书清晰地勾勒了谱主一生行迹,并充分展示了诗人所处时代文学创作、学术研究、吏治民生等多方面的内容。
  • 盛世倾宠:纨绔世子妃

    盛世倾宠:纨绔世子妃

    当一代名门嫡女受世人唾弃,人人得而诛之,究竟是她本性如此还是有人精心算计?世人传言她嗜血毒辣,无论老幼病残皆杀伐之。世人传言她独爱美男,不论年龄看上皆不放过。世人传言她丑陋恶寒,从不真颜示人。世人传言他力大无脑,力顶千斤却智商为零。可是爷不在乎,天下之大任我逍遥,皇权再手美男随我走!小剧情:“阿雪莫要走,娘亲说咱俩定了娃娃亲!”某男矫揉造作身体扭捏,纤指挑弄着秀发,眼送秋波。慕雪一阵恶寒,嫌弃的打量着他:“雪你妹,老娘是天煞孤星,小心克死你全家!”而后一溜烟的或慌而逃。心中暗自吐槽,我擦,娘亲真是朵奇葩,能给自己谋了个这种人当夫君岂不是要她小命?整日看他如此太监,估计迟早食不下咽一命呜呼!
  • 我也不想被忘记

    我也不想被忘记

    你还记得学生时代的某某某吗?一个曾经经历辉煌的黑老大,被受变节、出卖,直至穷途末路,开始了逃亡生涯,却突然想起了儿时的玩伴们,一起的纯真感觉,想要重聚辉煌,一步一步走向新的开始...
  • 绝世特工

    绝世特工

    他有着杀手和特工双重身份的男人。他驰骋战场,作战世界。看他如何杀敌饮血,看他如何温柔缠绵.他背负世界第一杀手的头衔,面对狠毒的敌人,直到取下敌人头颅为止。他步步艰辛,最终站在世界巅峰。
  • 青年枭雄

    青年枭雄

    一个为了寻找真相而出走大城市的青年一个为了报仇而去努力壮大自身的青年就这样走出了黑龙江省漠河县灵泉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EXO谁用流年抚她伤

    EXO谁用流年抚她伤

    我还喜欢你,就像风走了十万八千里,不问归期
  • 真红颜假祸水

    真红颜假祸水

    一个美女明星,一次不幸的穿越,一段段难以抉择感情,一句句扣人心弦的承诺!种种的不幸让那个叫做栾若西的女子在异时空不断的成长不断地看透世事,等一切尘埃落定之时那原本热血的心早已渐渐冷却了。最后当她选择悄悄离去,归隐于市!可她与那两个人之间的缘分似乎不像她想的那般浅短,而她也似乎有许多事情没弄清楚...等一切真相大白时她又该何去何从,而他们又会为了她放弃些什么呢...且看那风华正茂的女子在异世谱一曲沧桑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