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7400000010

第10章 义正词严晓以利害(1)

义正词严,是一种从正面阐述正确的道理,摆出事实,并以严肃的言词说服别人的一种谋略。面对强权,不怕暴虐,不畏邪恶,敢于挺身而出,从正面说明事件的正确性、必要性,说明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去启发、影响、折服对方。而对强权转弯抹角,旁敲侧击在此时显得软弱无力。

论辩要战胜对方,首先要使自己站在真理的立场上,实事求是。“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事实胜于雄辩”,这些格言都说明论辩的威力,首先来自真理的征服力和事实的雄辩力。打仗用兵,讲究师出有名。正义在手,所谓“师直为壮,曲为老。”理直才能气壮,义正方能词严。

直陈利害甘罗警醒张唐

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虽地处西陲,但由于实力大增、积极扩张,从而成为雄视中原,令东方各国感到震惊的虎狼之国。于是在战国末期,秦加快了兼并六国的步伐。

这时在秦国当政的吕不韦利用燕的弱小,协迫燕王接受了一个“协议”:燕太子丹前往咸阳做人质,秦派张唐去燕当相国。秦国的目的是拆散燕赵联盟,进而夺取赵国的河间之地。这是个使燕受制于秦的“协议”,尽管燕王内心一百个不愿意,但慑于秦国的淫威,也只好接受。

对于这种安排,张唐有喜亦有忧,喜的是沙场血战一生,终于圆了为相之梦;忧的是去燕国必须穿越赵国,而赵国上下对张唐却恨之入骨。早在秦昭王时,张唐攻打赵国,那几仗,赵国可输得惨了,赵王曾以“五百里之地”悬赏张唐的脑袋。要经过这样的国家去赴任,岂不凶多吉少!权衡之下,张唐只好割舍相国之职,但也不便向吕不韦吐露心曲。

此时吕不韦正处于权力顶峰,在秦国是说一不二的人,但在任命张唐的事情上却碰了软钉子,三番五次劝张唐都没有结果,使吕不韦又气又急,怏怏不乐。

甘罗这时是吕不韦的门客,他见吕不韦坐在一边生闷气,便凑上前去问:“相国这几天为什么一直心事重重?”

吕不韦平时对善解人意的甘罗本就很疼爱,这时听到他关切的询问,露出了喜悦之色,对甘罗说:“用尽了软的硬的,才取得了对燕国外交攻势的极大成功。最合适的燕相人选是张唐,可没想到张唐不愿前往,这将打乱我们整个的计划。先是我保荐张唐的,君王这些天几次问我张唐赴任的事,我正感到左右为难呢!”

“让我去劝劝他,您看如何?”甘罗听完了吕不韦的话后,微笑着说,显得十分自信。

“你?我亲自跟他说过几次,都说不动他,你一个小孩也能有办法叫他前去上任?”吕不韦不无诧异地上下打量着甘罗。

甘罗对吕不韦说:“您不是经常鼓励我说:有志不在年高吗?再说,我还没有去,您何必就把不行的结论下在前面呢?”

吕不韦见甘罗话语机辩,就答应让甘罗去试一试。甘罗立即去见张唐。张唐并不把吕相国的年轻门客放在眼里。甘罗进屋后,张唐只是抬了下眼皮,示意他坐下。甘罗开口就说:“我是特地来吊唁您的。”

张唐没好气地说:“小孩子满口胡言。我和我的家人都好好的,您来吊唁什么呀?”

甘罗接口问道:“您的功劳跟白起将军相比,哪个大?”白起是秦昭王时的名将,曾率秦军击败过韩、赵、楚的军队,为秦国夺得大片土地,被封为武安君。

张唐一听拿他与白起相比,连忙说:“武安君南征北讨,战必胜,攻必克,我的功劳怎么能与他相比呢?不能比,不能比!”

甘罗又问道:“昭王时的相国范睢,跟吕相国相比,谁更受到君王的信任呢?”

张唐不假思索地说:“范相国当然不如吕相国了。”

甘罗接口说:“既然您知道自己的功劳远不如白起,也知道吕相国的权力超过当年的范相国,那么,我明白地告诉您,您已经大难临头了。”甘罗顿了顿又说:“范相国当时决定攻打赵国,武安君不赞成,结果被逼而死。这件事您不是知道得很清楚吗?如今,吕相国几次请您去燕国挂相印,这是一件功在国家,利在自己的荣耀之事,而您却推三阻四,抗命不去。吕相国一旦动了气,您的下场还会比武安君好吗?”

张唐顿时神色大变,冷汗涔涔,他连忙起身对甘罗说:“我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多谢小先生对我的提醒,我现在就去找吕相国,然后马上到燕国赴任。

妙语感悟:

当对方不肯轻易顺从你的意见时,论辩者可以用自己透辟的道理,有力的谈话压制住对方,让对方屈从和改变主意。

反唇相讥冯唐面辱刘恒

冯唐的祖父是赵国(今山西中部)人,父亲徙居代国(今山西北部),汉建立以后南迁至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汉朝初年冯唐“以孝著,为郎中署长”,即担任汉文帝刘恒的侍从长官。

刘恒即位之前,曾被汉高祖刘邦封为代王,在代地居住了十七年,因而熟悉这一地区的历史和风土人情。

有一次,刘恒乘辇车经过郎署,问冯唐说:“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冯唐据实回答。刘恒又问:“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巨鹿(今河南平乡西南)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巨鹿也。父知之乎!”李齐征伐巨鹿立功,为刘恒所景慕。

冯唐答以“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

刘恒问:“何以?”

冯唐回答说:我祖父在赵时为将,了解李牧;我父亲原为代地之相,了解李齐,“知其为人也”。廉颇是赵惠文王的大将,屡次率军击败齐、魏、秦诸国;李牧在赵悼襄王时任大将,北征匈奴,西御秦军,颇著威名。这两员赵国名将皆因中秦的反间计而遭贬。”

刘恒听了冯唐的说明很激动,拍着大腿说:“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冯唐却讥讽道:“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被侍卫簇拥的刘恒猛然听到逆耳之言,心中立即腾起一股怒火,当时又无精神准备,转身便进入宫中。

过一会儿,刘恒宣召冯唐进宫,说;“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责备他为何当众侮辱我,难道不能在无人处讲明意见吗?

冯唐谢罪道:“鄙人不知后讳。”

刘恒对北边的匈奴仍推行汉初以来的和亲政策,双方约为兄弟,汉每年还送给匈奴很多财物,以求边境安宁。但匈奴贵族并不满足,时常牧马南下,“杀略人民甚众,云中、辽东最甚,郡万余人。汉甚患之。”

刘恒对抵御匈奴、巩固边防的方略极为关注,为此又召见冯唐说:“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冯唐借机发表具体意见,首先指出,古时候国王遣将出征,跪着推动出征将军车轮,并说国门以内的事,我来决定,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决定;军功爵赏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回朝时再禀奏。这并非空话。我祖父说过,李牧当赵国将军时,驻屯边境,军市之租用来犒赏战士,在外赏赐不用申报中央,“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选车千三百乘,殷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膻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伯。”又接下去说,赵王迁即位后,听从郭开的谗言,诛杀李牧,而任命颜聚为将,导致赵被秦所灭。现在我听说,魏尚当云中郡守,军市之祖都用来犒赏士兵,还经常个人出钱宰牛,款待宾客军士,所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匈奴曾入侵此地,魏尚统率车骑兵抵御,杀获甚多。军队士兵都是农家子弟,哪里懂得什么军中的文书?而终自力战,斩首俘获,向军府报功,“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吏奉法必用。”我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冯唐这段应对,中心意思是说君主用将应诚信,“委任而责成功”,批评刘恒苛求将士,不利发挥大将的“智能”。刘恒听了却十分高兴,当天即命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复任为云中郡守,又任冯唐为车骑都尉,统管中尉及郡国车士。

司马迁很赞赏冯唐所论将师,说:“有味哉!有味哉!”冯唐的见解确实耐人寻味。就这件事情说,冯唐敢于犯皇上之尊,面辱刘恒;刘恒虽心中难堪却不十分计较,仍然俯纳善言,君臣都是值得称道的。

妙语感悟:

对某些不友好的人恶意的讽刺,反唇相讥是捍卫自己尊严的有力武器。但一点要注意,讽刺是一种伤人伤己的表达方法,使用时要慎重。

步步紧逼李涛怒斥石敬瑭

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石敬瑭是中国历史上最没有德行的皇帝之一。石敬瑭原是后唐王朝的河东节度使,拥重兵镇守太原。为了过自己的皇帝瘾,他公开勾结北方的契丹贵族。依靠契丹的支持,攻灭了后唐。灭唐后,他把河北和山西北部的大片土地割让给契丹族,自己跑到河南开封做了晋朝的高祖皇帝。这个对内自称高祖的人,对契丹却自称“儿皇帝”,把契丹主称为“父皇帝”。

石敬瑭在位时的泾州驻军统帅张彦泽曾为他夺天下出过很多力。张彦泽凭此资本和手中的兵权,在泾州一带巧取豪夺,肆无忌惮。张彦泽军中的书记官张式的妻子生得十分美貌,张彦泽为了霸占人家的妻室,竟然把张式无辜杀死。张式的亲属忍无可忍,就向石敬瑭告了状。可是,石敬瑭借口张彦泽军功巨大,不肯治罪。

朝中的刑部郎中李涛听说这种情况后,义愤难平,立即上书给石敬瑭,表示坚决反对朝廷的这种做法,要求依法惩办张彦泽。石敬瑭看了李涛的上书后,很不满意,专门召见他进行训教。他当面告诉李涛说:“张彦泽是开国的功臣,如果因为这样一点小事受到处罚,会冷了功臣们的心。”

李涛听后,立即反驳说:“张彦泽身为军队统帅,为了夺人妻室随意杀害部下官佐,犯军令,坏国法,毁人伦,为天下所不耻,人人都说该杀,皇上怎么能说是一点小事呢?”

石敬瑭看着李涛慷慨激昂的样子,不以为然地训斥说:“真是大惊小怪!”

石敬瑭的态度一下子激怒了耿直的李涛。他在朝堂上向前跪行了几步,用手中的笏板使劲地敲打着殿上的台阶说:“张彦泽的罪行引起了多少军民百姓和朝廷大臣的愤慨,皇上知道吗?不惩办张彦泽,我真不知道皇上今后如何取信于天下!”

石敬瑭一听这话,便一本正经地说:“我这就是取信于天下的啊!当年起兵时我曾对张彦泽发过誓,将来我得了天下,许他死罪不死。这你知道吗?!”

李涛见石敬瑭说出这样的理由来,也就不管他的面子下得来下不来了。他高声反问道:“皇上要是提起盟誓、守信的话来,我倒是想起了一个人。请问皇上,您当初赐给丹书铁券的那个范延光,现在在哪里啊?”

李涛所说的范延光也是和石敬瑭一块起兵推翻后唐的主要人物,石敬瑭和他有八拜之交,结义之情。石敬瑭做了皇帝后曾赐给他丹书铁券,要保他永不治罪,世代荣华。后来,范延光又起兵反对石敬瑭,兵败被俘后,石敬瑭也不管什么丹书铁券,盟誓守信那一套,把他满门抄斩了。

石敬瑭怎么也没料到李涛竟然在朝堂上揭起他的短来了,就一甩袖子,转身离开座位向后宫走去。李涛一见,急中忘情,从台阶下边爬起来紧追下去,边追边喊,非要石敬瑭惩办张彦泽不可。石敬瑭以为李涛是疯了,心里反而有点害怕,只好点头应承,表示要惩办张彦泽。

妙语感悟:

说服中把目标分解,以小积大,步步紧逼,逐步达到目标。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做到步步为营,切不可急功近利,暴露自身破绽。

切中要害魏征至言取信于民

贞观初年,魏征就和刚刚登上皇位的唐太宗因为征兵年龄问题进行了一次大交锋。当时,唐太宗委派尚书右仆射封德彝主持全国的兵役工作。

唐王朝初年的兵役制度规定:男子16岁至20岁为“中男”,21岁以上为“丁”。男丁强壮者要为国家服兵役,其它不服兵役的男丁每年要服劳役一个月或几个月。封德彝等人为了扩大兵源,上书唐太宗,要求把服役年龄提前到18岁开始。这个建议得到了唐太宗的支持,但是,魏征和侍中王珪等人坚决反对,虽然此间下过三四次诏令,都没有能够按合法的程序得到执行。封德彝几次同魏征等人交涉,也无济于事,最后,他只好到唐太宗那里去告状。

他对太宗说:“魏征等人反对降低征兵年龄是没有道理的,根据具体负责征兵的使者们调查,不仅18岁以上,就是16岁以上的中男也有不少身强力壮可以服兵役的。”太宗对魏征等人再三地阻挠他已批准的决定,也十分恼火,一气之下,干脆又下了一道命令,说;“中男以上,即使不够18岁的,只要身强力壮,也要服兵役。”

谁知,魏征还是不同意,拒绝在命令上签字。这一下唐太宗可真被惹火了。他把魏征和王珪两个人叫了去,大发脾气,说:“中男中实在弱小的人,自然没人要他们当兵。要是确实强壮的,也可以挑选一些服役。这有什么不好?对先生们又有什么坏处?你魏征非得这样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是太过分了吗?”

魏征并没有让唐太宗的大发雷霆吓住。他十分严肃地回答:“我听说把池塘里的水抽干了去捞鱼,并不是捞不到鱼,但是明年就没有鱼可捞了;把森林都烧光去捕野兽,也不是捕不到野兽,可是明年就没有野兽可捕了。同样的道理,要是我们现在把16岁以上的强壮男子统统抽去服兵役,那么田谁种?工谁做?国家的租税和其它公差由谁来负担?而且这样组成的军队,今后也不可能是能攻善守的。倒不是因为士兵年龄小,主要是因为国家不守信用,有了规定也不算数。如果老百姓都不相信国家,军队还有什么斗志呢?如果我们守信用,精选足龄强壮的男丁入伍,军队人数可能少一点,可是民心顺,士气高,以一当百,我看比人数多了还强!陛下常常说,我当国君,首先要讲诚实和信用,要让各级官吏和全体百姓都去掉虚伪之心。可是自从您登基执政以来,办了三件大事,都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您今后怎么样去得到天下人的信赖!”

唐太宗听了非常惊讶,说:“有那么严重吗?我就不相信。哪三件大事我失信于天下了?”

魏征看到引起了唐太宗的注意,就不慌不忙地说起来:“第一,陛下刚刚继承皇位的时候,为了安定民心,下了一道诏书。诏书上说,凡是前几年老百姓欠下国家的租税和实物一律属于我,并且命令有关部门列为条令去执行。在这以前,您做秦王的时候,秦王府向自己封地的百姓收取的租税和实物不能算是国家的租税和债务。可是您现在做了皇帝,秦王府已经不存在了,百姓们过去欠秦王府的租税和债务并没有作为国家的租、债免去。要是都照着陛下的这种道理去办,天下还有多少可免的租、债呢?您自己下了诏令,自己又带头不执行,这不是言而无信吗!”

太宗听了微微点头说:“是我大意了,那么第二呢?”

“第二,贞观三年时,您曾下诏免除关中地区两年租调,关外地区一年赋役,当地的百姓听了无不欢欣鼓舞。可是,没几天您又下了一道圣旨,说是两个地区当年的租赋徭役已经收了一大半,要是从当年免起等于说了句空话,所以已收取和征用的就算了,其余的从明年起再免。这道命令一下,关中关外把已经还给百姓的租税又重新征收起来,那里的地方官吏有了您的圣旨为借口,把过去的租税也加在一起收,层层加码,百姓反而遭了一场灾难。请陛下好好想一想,这样的做法百姓们能不怨恨朝廷吗?您办事就这样朝令夕改,能取信于民吗?”

同类推荐
  • 凝聚人脉(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凝聚人脉(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本丛书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著作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付佳精品。
  • 解读人生智慧密码之九:心态影响智慧(下册)

    解读人生智慧密码之九:心态影响智慧(下册)

    人生的智慧与经验告诉我们:追求需要了解人生的轨迹,而成功则需要科学地认识自己。人生的成败,究竟是命运主宰的还是自己创造的。探讨与预测人生的发展,是一门学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生的未来是由现在的自我多种要素决定的。本套丛书集当代多家的研究成果于一体,系统地阐述了各种要素对人生历程的影响,它通俗易懂、体例活泼,重点突出,内容丰富,风格清新,读者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享受与愉悦。人生测试,目的是为了创造美好的人生未来。愿本丛书能给读者带来发现自己的快乐,带来明天的幸福人生。
  • 把话说到点子上

    把话说到点子上

    本书列举了不同场合与不同的人交谈时,可以运用的各种的说话技巧,让你在最短的时问内,用最精练的语言,引起对方的兴趣,打动对方,说服对方,使你在面对领导、同事、朋友等各种各样的人时,都能应对自如,巧妙地把话说到点子上。
  • 最新白领必备:商务礼仪·商务文书·职业化塑造

    最新白领必备:商务礼仪·商务文书·职业化塑造

    本书归纳了大量有关商业领域的最新交际技巧和礼仪规则,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解答了商务交往中的礼仪礼节,系统详实地介绍了现代白领应该具备和必须具备的礼仪知识。
  • 保持一颗平常心

    保持一颗平常心

    平常心并非深不可测的玄机,它只是普通人的平凡心态而已,说穿了即是吃饭好好吃,睡觉好好睡,做事当认真,为人不计较。但是,为何如此简单的事情许多人却很难做到呢?那是因为人们在生存竞争的巨大压力下、在名与利的多重诱惑下,滋长了自私、贪欲、痴迷、浮躁、报复、好胜、狂妄等种种不良心态,从而打破了一颗平常心,导致痛苦、烦恼和噩运纷至而来。既然如此,何不从今天开始化繁为简、回归本源,重新用平常心去参透贫富、威败、磨难、名利、荣辱和生死,以一种健康的心智去认认真真地生活,去感受生命的快乐呢?在当今的和谐社会,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工作生活,平常心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愿大家能够“常读此书多思量,平常之心处处有”
热门推荐
  • 休想成前妻!

    休想成前妻!

    这又是一个婚后才说爱的故事。宋倾心:“也许我曾经爱过你,但是现在已经不爱了,更不爱你的……性别。”顾昊天眯起眼,笃定地说道:“夫人,请不要再假装百合了。”
  • 良辰美景,此间少年

    良辰美景,此间少年

    一个小小的粉丝,竟也肖想与心中的偶像在一起,没有想到,她一步步逼近竟让这个离自己远在天边的人落入了自己的怀里。他,年少成名,是少见的天才明星,却一不小心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粉丝给收了心。爱情里,最美好的,不过是我需要你时,你正好就在这里
  • 六道九子

    六道九子

    亦魔亦神,是鬼非人,这个乱世之中,乐土属于真正有实力的人。想要一直活下去,唯独只有不断的战斗,在这之中体验死亡,体验悲凉,体验得失,感情本就是一把双刃剑。
  • 林拓啊

    林拓啊

    张大林和张蓦拓,两个身高一米九的仙男,两人均以文科老大身份考入上京电影大学,在上电大两人开启了全新的历程。
  • 天心命

    天心命

    一次意外邂逅,一个不该出世的孩子,一个不公平的命运,emmmmm不会写简介,要看就看,不看出门右转直走不送,不谢。
  • 路过你的故事(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路过你的故事(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爱情是每个年少时候该发生的故事,里面有酸楚、有甜蜜、有离别、有怨恨,可是,没有什么比经历这些更好的事情了。一个个陌生而冰凉的名字,却搭配着一个个熟悉而温暖的故事,虽然与我们无关,但我们总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
  • 超强能力拥有者却要被迫选择跑路

    超强能力拥有者却要被迫选择跑路

    “喂,我们为什要跑呀,我们不是很厉害的吗?”“唉呀,别说了,不想被捶爆就赶紧跑!”……
  • 漂流黎明的时空

    漂流黎明的时空

    以糖虎小队为主,介绍人类与外星人的奇幻故事。
  • 原来你的可爱都是装的

    原来你的可爱都是装的

    为了接近她装成小可爱~其实她喜欢狼狗大坏蛋~可他不知道装了三四年~终于娶回家本性难改变~……
  • 青山不负绿水长流

    青山不负绿水长流

    青衫烟雨客,疑是故人来。那些个刀光剑影的日子,唯有她,抵御岁月的漫长。不偏不倚,心之所念皆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