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3400000022

第22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2)

库兹恩斯不愧是个专家。他一上任,立即采取了三项重大措施。一是进行市场调研,得出只有生产出价廉且美观耐用的产品才能打开销路的结论。根据社会的消费水平,定出每辆汽车售价为500美元的奋斗目标。二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生产成本,达到价廉的目的。如果公司采取流水作业生产线,就能大批量生产。不久,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装配线诞生了,装配一辆汽车的时间由原先12小时28分钟缩短为9分钟,生产效率提高了100多倍,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三是建立一个完善的销售网。

三条措施施行后,福特公司立即在汽车行业崭露头角。1906年,在其他竞争对手只生产专供有钱人乘坐的高级汽车时,福特公司却推出一种能大量生产、售价便宜的汽车。这种汽车每辆售价500美元,上市后,立即夺取了汽车市场半壁江山。两年后,福特公司又推出更便宜高效的T型旅行车,每辆售价仅为850美元,后来又逐步降到令人难以置信的450美元。T型汽车一时风靡世界各地。在短短7年的时间里,福特公司一跃成为世界汽车制造业的“大哥大”,亨利?福特本人也由此获得“汽车大王”的称号。

面对频频传来的捷报,亨利?福特被成功冲昏了头脑,开始变得独断专行。他独揽公司的一切管理大权,取消了经理制,公司的高级领导人员不过是虚设的组织形式,公司的一切决定、一切人事安排、一切生产和买卖事务都由他一人说了算。这种家长式的管理体制造成公司管理极度混乱。由于任人唯亲,在公司担任高级职员的500余人中竟然没有一名大学毕业生;机械、厂房陈旧,无人过问技术更新;财务报表像杂货店的账本一样原始,没有预决算,甚至早已死亡的职工名字还列在工资单上被人冒领薪水……此外,他还一意孤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有才能的人纷纷离去。1915年,连与他共同打江山的库兹恩斯也对他感到厌倦,失去了信心,不得不离开其经营近10年的福特公司,另觅天地。

在公司的组织管理、产品更新换代上,在T型车问世后的19年里,亨利?福特一直以这单一的车型供给市场,靠吃老本过日子,这大大阻碍了公司业务的发展。而它的老对手通用汽车公司却迅速地赶超了上来。通用公司不惜以重金聘请被誉为“现代化公司组织天才”之称的阿尔弗雷德?斯通担任总经理。通用向各阶层供应新型车,向富豪们供应“卡迪拉克”,向中等富裕的人供应“欧兹莫比尔”,向不那么有钱的人供应“雪佛兰”,展开了同福特公司争夺市场的激战。

面对通用公司咄咄逼人的攻势,福特公司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1928年,福特公司无可奈何地让出了世界汽车销量第一的宝座,屈居“老二”,通用公司则戴上了这顶“汽车大哥大”的桂冠。1929年,福特公司在美国汽车市场的占有率降为313%。到1940年,竟跌至189%,真是惨不忍睹。

面对福特公司如此糟糕的情况,年届八旬的亨利?福持把公司的全部行政权交给孙子福特三世。

面对这家每月亏损900万美元、濒于破产的公司,受过高等教育的福特三世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挽救福特公司,就得对管理体制进行一番彻底的改革,要完成这一改革,关键在于要有一批具有全面管理经验的人。为此,福特三世在国内掀起了寻觅人才的活动。经过一番努力,原通用公司副总经理欧内斯特?布里奇,通用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刘易斯?克鲁索,后来担任美国国防部长的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和世界银行行长的查尔斯?桑顿等10位卓越的经营管理人才被他招至麾下,为重振福特公司效力。

福特三世对他们委以重要的职权管理公司,布里奇等人果然不孚重望,他们上任后经过调查、研究,决定从管理体制人手整改公司。首先,他们把集权制改为分权制,把全公司分成15个自治部门,各部门经理全权负责本部门的工作,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作出各种决定。第二步,对公司财务进行整顿,从根本上废除以往的财务操作程序,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财务运行机制。第三步,全力开发国外市场。鉴于国内汽车市场的饱和状况,福特公司把精力放在国外建厂和建立销售网点上,这显然比别的公司棋高一着,领先一步。

公司的面貌很快便焕然一新。运行机制的改革的第一年,公司即扭亏为盈。第二年,除掉税款,公司净赢利66367万美元。1948年,公司净收入达94346万美元。1949年,利润为177046亿美元。经过连续几年的努力,福特公司终于保住了美国第二大汽车公司的地位。

可是,当福特公司的发展再次处于高峰时,福特三世又犯了他祖父曾经犯过的错误,变得日益专横起来。在他看来,公司是他家族的企业,他认为公司的生产、经营诸环节已经理顺,自己已经“毕业”了,勿需左右大将再去“攻城掠地”,若再留用这些招聘来的能人,迟早有一天会“功高震主”,影响到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

1960年,福特三世对布里奇说:“布里奇,我已毕业了。”聪明的布里奇听出了弦外之音,不久便离开了福特公司。此后,为福特公司的重新振兴立下汗马功劳的10位能人纷纷离去,最后只剩下总经理米勒一人。

1968年,福特三世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把在公司里一直干得很好,且有崇高威望的总经理米勒给解雇了,由被他挖过来的原通用公司副经理诺森接替,诺森在福特公司仅仅干了19个月,也如米勒一样被炒了鱿鱼,由听话的艾科卡取代。艾科卡在福特公司任分部经理期间,领导设计、推出了野马牌汽车,为福特公司争得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升任总裁后,艾科卡大胆革新、压缩开支、开发新产品、扩大销售量,使福特公司的销售额和利润获得空前增长。1977年,一年就给公司创利17亿美元,1978年又创利18亿美元,在汽车业创造了奇迹。然而,像艾科卡这样的功臣也遭到了福特三世的猜疑和妒忌,他担心福特家族大权旁落,1978年10月15日毫不考虑后果地解雇了艾科卡。

艾科卡在福特公司干了整整32年,其中担任总裁8年,对公司感情至深。他一直忍受着福特三世的种种刁难,不愿主动辞职,但没想到最终还是被无情地解雇了。

解聘这些优秀的人才,尤其是艾科卡,给福特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它造就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艾科卡应聘于正处于困境中的克莱斯勒公司总经理,带走了大量人才,凭着自己的才干,抢夺了汽车市场的部分份额。

福特三世不仅不提拔和善待功臣们,反而“卸磨杀驴”,能人们被解雇后,很快管理便出现了混乱,在美国汽车市场上,福特公司所占的比例一年小于一年。1978年占236%,1981年跌至166%。从1980年至1982年,公司亏损30亿美元,福特公司又面临着新的危机。

1980年3月,63岁的福特三世不得不让出由他掌管达35年之久的公司经营管理大权,让给非福特家族的利普?卡德威尔,宣告了有77年历史的“福特王朝”的结束,开创了美国企业界把家族企业大权传给非家族人经营管理的先河。

知人善用,惟才是举

李嘉诚由一个微贱的打工仔,一步步发展成了香港首屈一指的富商;长江厂也由一个破旧不堪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庞大的跨国集团公司。他的巨大成功,除了靠他自己的勤奋和能力外,还得助于他的“用人之道”。

随着企业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企业主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而企业主手下的辅佐人才,在不同的阶段,也不相同。

在长江塑胶厂草创初期,别说他的下属,就是李嘉诚本人,也须凭自己的双手安装机器、生产制品、设计图纸;靠自己的双腿,走街串巷,采购和推销。此时,他需要的是能像他自己一样埋头苦干的创业人才。

上海人盛颂声、潮州人周千和就是李嘉诚在创业之初最希望的那种忠实苦干的人才,他们从20世纪50年代初就跟随李嘉诚。盛颂声负责生产,周千和主理财务,他们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辅助李嘉诚创业,真可谓长江厂劳苦功高的元勋。周千和回忆道:“那时,大家的薪酬都不高,才百来港纸(港元)上下,条件之艰苦,不是现在的青年仔所能想象的。李先生跟我们一样埋头搏命做,大家都没什么话说的。”

“有人会讲,李先生是老板,他是为自己苦做值得,打工的就不值。话不可这么讲,李先生宁可自己少得利,也要照顾大家的利益,把我们当自家人。”

李嘉诚自己则说:“长江工业能扩展到今天的规模,是要归功于属下同仁的鼎力支持。”

盛颂声、周千和都是忠心耿耿、埋头苦干,并且能够同甘共苦的人。因此,李嘉诚将他俩倚为左膀右臂。

创业阶段是艰苦的,如果没有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共识,一般人很容易见异思迁。

多年的患难与共,使李嘉诚与盛、周二人不仅建立了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而且对他们的人品与能力也极为信赖。1980年,李嘉诚提拔盛颂声为董事、副总经理;1985年,他又委任周千和为董事、副总经理。

有人说:“这是很重旧情的李嘉诚给两位老臣的精神安慰。”

其实不然,李嘉诚在给他们委以重职的同时又委以重任。盛颂声主要负责长江公司的地产业务;周千和主理长江的股票买卖。这两项业务可谓长江集团的重中之重。

1985年,盛颂声因移民加拿大,脱离长江集团;李嘉诚亲自为他举行盛大宴会饯行,使盛氏十分感动。周千和则始终如一地在长江服务,后来他的儿子也加入长江,成为长江的骨干。

李嘉诚深谙用人之道,他宁亏自己,也不亏大家,使企业富有凝聚力。长江有起有落,但不管怎样,鲜有跳槽者,这不能不说是李嘉诚用人的成功。

跟随李嘉诚创业的“老臣子”盛颂声在1980年谈到长江实业成功的原因时说:“这主要是靠李嘉诚先生的决策和长江实业同仁上下齐心的苦干。”

“李先生每天总是8点多钟到办公室,过了下班时间仍在做事,公司同仁也都如此,这就使长江实业成为一家最有冲劲的公司。

“李嘉诚先生作决策快速而准确,这么多年来从没有看错过人,没有做过错误的决定。长江实业盈利近10亿港元。这么大的生意,公司的工作人员总数不足两百”。

“事业有成之后,李嘉诚又尽量宽厚待人,使和他合作过的个人或集团,全赚得盘满钵满。这便奠定了长江实业今后作更大发展的基础。”

兢兢业业是一家公司兴旺的基础,而与合作者利益共事,更是李嘉诚一贯的精神准则。

李嘉诚很念旧情,对曾有功于长江者,都以恩相报。他留人先留心,因此才有了后来人才济济、高人满堂的大好局面。

李嘉诚说:“只有博大的胸襟,自己才不会那么骄傲,不会认为自己样样出众,承认其他人的长处,得到其他人的帮助,这便是古人所说的‘有容乃大’的道理。”

“假如今日没有那么多的人替我办事,就算我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办法应付那么多的事情,所以成就事业最关键的是要有人能够帮助你,乐意跟你工作,这就是我的哲学。”

从以上分析,李嘉诚用人留人的方法,概括起来,无非有这样几条:其一是以身作则,其二是利益共享,其三是以情感人,其四是知人善任。这几条,看起来简单,但真正用起来,非有博大的胸怀不可。对下属若是抱着过去的地主使唤“长工”的心理,不可能招揽到一群同心同德的追随者。

启用新秀,广招人才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不但要靠一批与自己同甘共苦的人继续合作,还需要不断的引进新鲜血液,吸收年轻有为的新人加盟,这样,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创业之初,忠心苦干的左右手,对业主起步发家有很大的推助力,但发家之后,元老重臣们不一定都能跟得上新的形势。

如果企业家要扩大事业,就必须向外招揽新的人才,这一方面可以弥补老臣们胸襟见识上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专门人才,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因此,一个企业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就需要任用不同的人才。

李嘉诚深明此理,虽然一直看重那些初期的创业伙伴,但并不一味倚赖元老重臣。

不可否认,元老重臣们劳苦功高,且经验十分丰富,但他们必然会拙于开拓,缺乏闯劲,作风易流于保守。

有鉴于此,在事业小有成就之后,李嘉诚便决定起用新人。

在长实管理层的后起之秀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霍建宁。他的引人注目,并非因为他经常抛头露面。实际上,他从事的是幕后工作。此人擅长理财,负责长江全系的财务策划,他处事较为低调,认为自己不是个冲锋陷阵的大将,而是个专业管理人士。

霍建宁毕业于香港名校香港大学,随后赴美深造。1979年学成回港,被李嘉诚招至旗下,出任长实会计主任。他利用业余时间进修,考取了英联邦澳洲的特许会计师资格证(凭此证可去任何英联邦国家与地区做开业会计师)。

李嘉诚很赏识他的才学,1985年委任他为长实董事,两年后又提升他为董事、副总经理,此时,霍建宁才三十五岁,如此年轻就担任香港最大集团的要职,实属罕见。

霍建宁不仅是长实系列四家公司的董事,另外,他还是与长实有密切关系的公司如熊谷组(长实地产的重要建筑承包商)、广生行(李嘉诚亲自扶植的商行)、爱美高(长实持有其股份)的董事。

传媒称霍建宁是一个“浑身充满赚钱细胞的人。”长实全系统的重大投资安排、股票发行、银行贷款、债券兑换等,都是由霍建宁亲自策划或参与决策的。

这些项目,动辄涉及数十亿资金,亏与盈都取决于最终决策。从李嘉诚对他如此器重和信任来看,可知盈大亏少。

霍建宁本人的收入也很可观,他的年薪和董事酬金,再算上非经常性收入如优惠股票等,年收入可能在1000万港元以上。

霍建宁不仅是长江的智囊,而且还为李嘉诚充当“太傅”的角色,肩负着培育李氏二子李泽楷、李泽矩的职责。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嘉诚十分重视对专业管理人才的任用,将之视为事业拓展的基石。不但能够不拘一格委以大任,而且给予其相应的收益,以增强其归属感。

在长实公司高级管理层的少壮派中,还有一位名叫周年茂的青年才俊。

周年茂是长实的元老周千和的儿子。周年茂还在学生时代,李嘉诚就把他当作长实未来的专业人士培养,并把他和其父周千和一道送赴英国专修法律。

当周年茂学成回港后,很自然地就进了长实集团,李嘉诚指定他为长实公司的代言人。

1983年,回港两年的周年茂被选为长实董事,1985年后与其父亲周千和一道擢升为董事、副总经理。当时,周年茂才30岁。

有人说周年茂一帆风顺,飞黄腾达,是得其父的荫庇,因为李嘉诚是个很念旧的主人,为感谢老臣子的忠心耿耿,故而“爱屋及乌”。

同类推荐
  • 人力资源部管理制度范本大全

    人力资源部管理制度范本大全

    本书是“企业规范化管理制度范本大全”丛书之一,由“时代光华管理培训研究中心”整体策划完成。由中国商学院MBA成就奖获得者李晶编著。本书立足中国企业实际,结合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将枯燥的理论简单化、流程化、制度化,对人力资源部门管理的相关制度、流程、管理表格、文案等进行了介绍。本书囊括了几乎所有的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相关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以及相关管理表格。
  • 前沿管理:13位中国商界大师的经营理念

    前沿管理:13位中国商界大师的经营理念

    本书是继《大败局》之后又一人文管理之作,CEO的圣经,所有梦想成功人士的必读书。13位中国商界大师的经营理念,他们有眼光、胆子大,会做人以及勤奋和执著,当然,运气的因素也不可避免。他们的发展历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也都遇到过挫折,尝过失败的滋味。然而他们却凭着自己的双手,艰苦奋斗,努力打拼,才由昔日的一文不名到今日的商界大师。
  • 跟李嘉诚学创业

    跟李嘉诚学创业

    《跟李嘉诚学创业》对李嘉诚的创业过程及成功之道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阐述。告诉我们应该从李嘉诚身上学些什么:从李嘉诚作为一个推销员,我们学习如何赚到人生第一桶金;从李嘉诚作为一个小老板,发奋图强成为“塑胶花大王”,我们学习他如何开拓自己的事业;从李嘉诚把握投资良机、兵不血刃、以小搏大屡战屡胜,我们学习他如何运用非凡的商业智慧;从李嘉诚善用人才“海纳百川”,我们学习他充满智慧的管理艺术;从李嘉诚以“做事先做人”之信条搏击商场数十年,创造了一个只有朋友,没有敌人的奇迹,我们学习他做一个高尚的商人……
  • 利润之上的追求

    利润之上的追求

    很多企业的目标都是创造利润,并且实现利润最大化,但是,在贾长松老师看来,企业要想持续赢利、基业长青,必须有利润之上的追求。自我超越不容苟且马虎、不要把事业当成作业、尊重和关心员工,给予他们成功的机会、为顾客提供负担得起的优质产品、为顾客提供友善的服务、梦想+想象力+创造力=生产力,创新经营,追求卓越、战略的终点是幸福,不是财富、立即行动出结果、团队管理靠关系不如靠格局、诚实、正直、公平,有企业社会责任……这些超越利润目标的追求,是企业实现真正强大的思想和动力,是永远经得起考验的企业卓越之本。
  • 企业纳税会计实务指南:餐饮企业

    企业纳税会计实务指南:餐饮企业

    本书根据餐饮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全面详细地介绍了餐饮企业纳税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并以税种为主线,通过对大量案例的剖析,系统介绍了各税种常用的筹划方法。
热门推荐
  • 我的限穿生涯

    我的限穿生涯

    本书就是一个有时间限制的万恶穿越!各种地图可以有,但是侧重点为一些事件,覆盖一个时代的很少。
  • 试婚99天:老公我们不约

    试婚99天:老公我们不约

    (男主重生文)莫名其妙的,时清浅被自己小时候的小哥哥给缠上了。“小哥哥,你...想干嘛!”顾爷暧昧一笑:“不想干嘛。”等时清浅松了口气时,惑人心神的声音又响起。“不想干嘛,想干你。”……[1v1,男主狂妄傲娇,女主清高自傲,主角身心干净。](都说最美不过初遇,我却觉得,只要是你,就好。)——顾以巷
  • 步锦年

    步锦年

    自诩聪明,算无遗策的陆丽锦重生了,直到闭上眼的那一刻,她才发现,她拿别人当棋子,其实自己才是别人手中的棋子。重步锦瑟年华,她又怎可辜负了老天对她的厚爱?
  • 以汉为名

    以汉为名

    这是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在异界苟活十八年后开始的故事。这里有张良、荀彧、诸葛亮、刘基等善谋之士;有孙武、韩信、卫青、李景、岳飞、徐达等善御之帅;有项羽、霍去病、李存孝、杨再兴等善勇之将;还有越女、马钧、孙思邈、李淳风、李白、张三丰等奇人异士;且随主角刘钰一起领略众英杰在这异世再展风采……
  • 学院时光的物语

    学院时光的物语

    一个很平凡的女孩,她长相甜美,但是她喜欢把自己打扮得很丑,不喜欢张扬,她叫苏汐茉。他是一个长相帅气的一个阳光大男孩,但是他地下私底下却是一个极其霸道,冷酷的人,他家境很好,很神秘,叫韩文宇。他们是那天相遇,却是一种独特的方式见面。。。。。。(什么方式呢?这是机密喔!)
  • 空间农女修仙记

    空间农女修仙记

    木云伊,大龄剩女一枚,没什么别的爱好,就喜欢去旧货市场淘一些别人称之为垃圾的“宝贝”,一次偶然的机会木云伊买下一个黑黝黝的手镯,没想到刚离开旧货市场就踩空了下水盖,然后在一阵臭气熏天中华丽的穿越了······
  • 人形计算机

    人形计算机

    一个少年,为了一个不经意产生的想法,走进了一座废弃的作战人形生产工厂,造就了一台人形计算机。一场寻宝任务,一个极权主义的实验基地,一种恐怖的病毒,一次本不能引起轩然大波的爆炸,摧毁了人类持续了600年的大厦。以往的辉煌早已粉碎,人类羸弱的身躯在病毒的侵袭下成为肉泥、成为食物,或者幸运的成为———怪物。而少年则会和他的人形计算机重新建立一个全新的政权,放眼于星辰。没有理想的永生,只是折磨。———叶泽
  • 被遗忘的那五年

    被遗忘的那五年

    有人说过,人的一辈子会遇见两个人;一个在心里,一个在远方。很多时候,心里的那个人和远方的那个人,我们未必会分的很清楚。人,就是这样,要等到真正失去的时候,才会反应过来。哦!原来,是我错了,她以为,她不会那样,然而,她也逃不过命运的考验。
  • 当傻妃有了系统之后

    当傻妃有了系统之后

    计算机系的楚郗一梦醒来,发现自己竟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圣德皇太后,楚南安!是平行时空还是前世今生,是机缘巧合还是故意为之,平静和谐的宫廷下竟是暗潮涌动。本以为可以凭借系统一改历史的楚郗却发现现实与她所想的大相径庭。原来历史的发展,从来都不在一个人手中.........
  • 夹科肇论序注

    夹科肇论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