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32900000021

第21章 平台立交(1)

建平台

我校是西部一所通过合并组建的新升本科师范院校,由于西部特殊的经济文化背景,学校的发展面临重重困难:(1)多年遵循的专科办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本科办学的要求,过去办学的封闭性不能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教育观念亟待提升;(2)多年的专科办学格局导致高水平教育教学资源的相对贫乏,特别是高水平师资十分欠缺;(3)科研工作基础薄弱,投入低、成果少、质量差;(4)办学财力物力严重匮乏,办学条件与本科教学要求差距很大。“低、少、弱、缺”所导致的全方位不足(低:办学理念层次低,管理水平低,教学、科研水平低;少:优质教学资源,特别是师资、人力资源少;弱:科研工作基础薄弱;缺:办学财力物力紧缺,特别是资金严重缺乏)严重制约了学校发展的质量与速度。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21世纪,面临量的扩张与层次上迅速提升的压力,面对质量和速度的挑战,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的新升本科院校,如何提升办学理念?如何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如何加强科研以促进教学?如何迅速解决财力物力匮乏,特别是办学资金缺乏的问题?这些都将成为决定我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我校党政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师生员工,认真学习,努力探索,通过升本前的不断摸索与升本后的四次全校性的教育思想大讨论,逐步统一了思想,从学校实际出发,顺应高等教育社会化、综合化、国际化发展趋势,“立足地方,面向西部,放眼全国,心怀世界”,初步构建起具有西部特色的新升本科院校办学资源整合模式:“内建平台,外搭立交,整合资源,跨越发展”。即,通过构筑校内“办学理念更新平台、教学中心地位平台、科研强校平台”,搭建“通向国内著名高校引智合作之桥、国际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之桥、社会引资合作之桥”,以人力资源、智力资源和办学财力物力整合为主旋律,创新发展战略,实现办学资源的全面整合与优化,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升学校档次,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构筑平台是整合生存与发展资源的前提与基础。根据我校“近期内将学校建成办学质量较高的教学型师范本科院校,并逐步向教学科研结合型大学发展”的定位,遵循“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思路,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在“制度建设、教学机制建设、文化建设”三方面,从表层建设到深层构建,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力争见大成效。

(一)建“办学理念更新平台”,构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的办学模式

针对办学理念上存在的问题,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带领全校教职工努力学习、深入探讨,充分整合国内外高等教育的信息决策资源,从战略高度出发,锐意进行“制度创新”与“管理机制创新”。

1.升本前,学校就开始探索发展之路,实现了与西华师范大学(原四川师范学院)联办本科的办学实践。升本后,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工开展了四次教育思想大讨论,解放了思想,统一了认识,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体,干部当好后勤兵和服务员,全心全意为学校谋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厚德、博学、笃行、弘毅”为精神内涵的学习型组织文化,确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实现了办学理念的更新。

2.开展学习调研,促进观念创新。升本后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派出管理干部、教授等70余人次赴德国、美国、加拿大教育考察,百余人次到国内兄弟院校考察;同时,还就高等学校办学、管理、发展等问题邀请国务院学位委员、著名武术教育家邱丕相教授、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我校客座教授韩庆祥教授、中国教育学会顾明远教授、教育部教育发展中心周满生教授、《人民文学》副主编、北京市写作协会会长、著名作家肖复兴先生、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郭华榕教授、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赵伟教授等十余位著名学者来校召开学术讲座。

3.学习先进管理思想,力求管理模式更新。为提高学院管理体制的“科学化、民主化、信息化、高效化”水平,学校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管理思想与管理技术,加强了民主制度建设,实施党务政务公开、重大问题公示制度,采购招标制度、干部轮换制度,改革了人事分配制度,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革新传统人事管理,加快推进了后勤社会化步调,改变了专科办学时代“一杆到底”的管理体制,构建了“校系两级管理”体制,层次上升、重心下移。以办学理念为指导,从管理体制着手,构筑了一个方向明确、前景清晰、开放的学习型组织环境。

(二)建“教学中心地位平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为新升本科师范院校,学院始终把教学改革、建设与发展平台的构筑放在内部办学资源整合机制建设的首位。在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质量保障三个层面上,以调动教师“教”的积极性与学生“学”的积极性相结合为着眼点,不断完善校、系(院)、教研室(实验室)三级课程教学管理,做到了“五有和两重”,即“有规划、有制度、有机制、有任务、有检查和重基本环节管理、重过程状态考核”。

1.早在升本前,我校就提出了“七认真”的教学基础管理模式。升本后,我校在省内同类院校中,率先试行了以鼓励创新为特色的学分制,制定了学生创造发明奖励学分的制度,实现了教学管理网络化,着手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参与、360度评价的教学质量全面管理监控机制。

2.加大了学科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力度。我校设置本科专业(含方向)33个,涵盖文、理、工、教、管、农等学科。在课程建设上,特别注重了选修课的建设,不到三年,已建全校性公共选修课250余门,同时,积极开展双语教学试点,制定了高起点、可持续发展的优质课、精品课程建设规划。2004年苏智先教授的《生态学》等课程进入省级精品课平台,到2007年3月,我校已申报成功省级精品课5门,立项建设校级精品课程57门。制订、实施主讲教师审核制度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有关文件,积极开展中老年教师示范课与青年教师赛课活动。

3.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力度。近年来,每年引进100名硕士学位以上新教师的计划基本实现。同时,借助校内重点实验室、重点文科基地,留住、吸引了一大批博士、硕士,并以此“筑巢引凤”,聘请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到实验室现场指导。通过“引进、外聘、送培”和政策性“鼓励考研”,使教师队伍的学历、学位结构得到了优化。

4.加大教学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办学条件。近年来,用于教学建设的经费每年以2000万至3000万元人民币的幅度增长,教学硬件环境、实验室操作条件与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技术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

5.人才培养既是教学工作的目的,又是高效服务社会的主渠道,与教学活动相辅相成。对于人才培养平台的构筑,我校坚持“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与管理,制定措施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奖励学生的创造发明,同时,设立了学生科研活动基金,使学生科研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建“科研强校平台”,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

作为新升本科院校,科研是教师发展的台阶,是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构筑一个起点较高的平台,使我校薄弱的科研能尽快走出低谷,需要在人力资源整合方面打破传统人事管理的限制,进行跨校资源共享与科研项目合作。

1.我校制定了有关方面的管理制度,已经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华盛顿大学等国内十余所高校和国外几所高校聘请客座教授60余名,指导我校学科专业发展、科研定向以及青年教师的进修提高。

2.结合学科专业发展,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我校加大了科研团队建设与基地建设。对一些师资力量强、科研水平较整齐的学科进行重点建设。目前,已建成四个重点实验室,均聘请到国内外同行中的一流专家作名誉主任和学术委员:(1)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建立了“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聘请了9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组成学术委员会;(2)应用心理学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联合建立应用心理学实验室,该实验室又与新华劳教所联合建立了我省第一家违法心理矫治实验室;(3)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与北京邮电大学合作建立程控交换与通讯网实验室,共同进行项目研究,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组织了博士、硕士五人小组带项目进入实验室开展研发工作,在2004年的“四川省大学生软件创新项目”比赛中,我校计算机科学系本科学生在重点实验室完成了六个项目。(4)资源环境科学系的“数字化与资源环境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已获得纵横向重要课题3个,科研经费150余万。该系与中国科学院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心共建的“3S技术应用中心”科研开发势头看好。

3.借助国内外专家资源,整合本校专家、人才,我校成立了“川西北保护大熊猫教育研究中心”、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四川民间文化研究中心、李白文化研究中心等文科研究基地与研究中心。其中四川民间文化研究中心和李白文化研究中心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成立,为学校的科研、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4.学校加大了科研投入,每年校内投入经费150万元以上,加大了学科科研立项与教育科研立项的力度;同时制定了激励强度较大的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成立了著作与教材出版基金;为鼓励青年教师热心研究、退休老年教师奉献余热,在科研项目资助经费中专列了青年项目与晚霞项目。

上述三个平台的搭建,基本解决了办学理念、办学基本结构与功能模式构建的问题,一种内部管理良性运行体制的形成,有力地整合了校内教学、科研、人才培养资源,并为整合与吸收校外资源历练了厚实的内功,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搭立交

(一)建立起通向国内名牌高校引智合作之桥

与国内重点院校、重点专业、重点学科建立广泛的联系,通过专家讲学,专业联合共建,送出去,请进来,共同培养研究生等方式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在教学、科研各方面充分整合智力资源,以迅速转变教育思想,开阔视野,加快教学的规范化建设、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

1.实施“双百三十”工程。学校组织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开展各种形式的国内外、校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教学、科研与生产相结合;促进了学校各学科发展、开阔学校学术视野。通过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举办学术讲座,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增进学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为学术梯队的搭建奠定基础。学校计划在两年时间内聘请100名国内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学校的客座教授,举办100场学科前沿学术讲座,建设10个校级重点实验室、10个文科重点研究基地、10个重点专业。目前工程计划落实情况良好,以聘请国内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学校的客座教授为例,2003年共邀请了42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前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其中有37名专家和学者被我校聘请为客座教授;2004年共邀请了38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前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其中有21名专家和学者被我校聘请为客座教授;2005年共邀请了30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前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其中有11名专家和学者被我校或各教学单位聘请为客座教授。2006年共邀请了39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前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其中有4名专家和学者被我校或各教学单位聘请为客座教授。目前已经聘请的多位客座教授全部是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带头人,其中,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40余人,外籍教授4人。

通过聘请的客座教授对我校青年教师进行学科指导,我校已有20多位青年教师考上了硕士、博士研究生,对我校青年教师成长与师资队伍学历结构的改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院士、博士生导师还在我校学报发表论文,提高了我校学报的办刊质量和学术影响。

2.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开展科研项目与人才培养项目合作,提升学校教学、科研平台。我校现已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美国桥岗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高等学校建立了科研合作或人才培养合作关系。

同类推荐
  • 比尔·盖茨最实用的11种经营

    比尔·盖茨最实用的11种经营

    比尔·盖茨成功秘诀:向未来进军,不断创新,连续创新。创新可以让自己保持活力,创新可以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很多软件企业不能只会呼喊狼来了,而是要拿起武器迎接残酷的战斗,最有力的武器当然还是拿出世界水平的优秀软件,与狼共舞。成功的做出风险预测,会让企业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面对商场变换速度的迅猛,经营者们一定要完善老产品,推出新产品,不断提升自己,力求做到最好。
  • 电话销售口才

    电话销售口才

    从电话销售的初步入门为起点,按照电话销售的实际操作步骤分为十二章,由浅入深讲解散了电话销售的具体操作方法,操作技巧、提升销售能力的训练,以及辅助大量的经典销售案例。
  • 三国的奥秘Ⅱ

    三国的奥秘Ⅱ

    三国乱世,曾经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三国故事,千百年来始终为后人所津津乐道。或为曹操的奸诈狡猾而切齿,或为刘备的仁义真诚而感动,或为孔明的鞠躬尽瘁而痛惜,或为关羽的忠义孝勇而折服,或为赵云的文武双全而赞叹……不可忽略的是,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领导与被领导的艺术,也正是因为与众不同的处世之道,才使得他们在群雄并起的时代脱颖而出。管理企业亦需要有自己的领导艺术,怎样才能使员工心甘情愿为企业付出?怎样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员工工作热情?职场中人更需要懂得被领导的艺术,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一席之地,这样才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游刃有余。
  • 小本经营致富门路250条

    小本经营致富门路250条

    《小本经营致富门路250条》由杨晓光、奚亚杰、赵春媛编著,《小本经营致富门路250条》是一本专门介绍怎样通过小本经营赚钱致富的大众通俗读物。书中针对当今中国大多投资经营者财力有限却渴望成功的状况和心理,从市场的大量案例中,精选了250条投资较少、风险较小、回报较快的致富捷径,以供大家了解、选择作参考。通过这些介绍,人们可以举一反三,有所领悟,有所借鉴,从而根据自身的条件,走出最适合自己的致富之路。
  • 未来,相信而看见:马云的商业管理智慧(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未来,相信而看见:马云的商业管理智慧(谷臻小简·AI导读版)

    50年人生经验,20年创业精髓,书中涵盖马云的经营智慧、领导智慧、管理智慧、战略智慧、生活智慧等方面,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不经意间,恍如与马云倾心面谈。
热门推荐
  • 你许我我诺你

    你许我我诺你

    两人从小定下婚约,但在她回家的途中,遭遇车祸,父亲死了,母亲疯了,家里一团乱,而她也忘记了记忆,新闻中的强强联姻也消失在众人耳中,十二年后,她十八岁了,两人重新相遇,而她却有了自己喜欢的人,有了自己的男朋友,如若能再来一次,他绝不会让她出现意外,也不会让她遭遇车祸,他会紧紧的抓住她的手“我对你的每一项,都是你能够用来呼风唤雨的特权。”
  • 我是天庭仙二代

    我是天庭仙二代

    职场混混张陵,在某天接到神秘电话激活前世记忆,他乃天庭人事部长-东木公的第五子,只因生活作风问题被贬凡间轮回五百年,如今期限已满即刻召回天庭。张陵吃了颗灵果平复了内心震惊后说道:“开什么玩笑!回去?老子不把这凡间玩个天翻地覆,如何对得起我凌霄美男子,蓬莱小霸王的称号!”
  • 直播之最强迪迦

    直播之最强迪迦

    一天,我偶然穿越时空,成为了迪迦奥特曼,外加一个直播系统。我决定用直播系统通过直播让那些瞧不起迪迦奥特曼的粉丝受到打击。
  • 火之战歌

    火之战歌

    茫茫大陆,芸芸众生。活着的人称为王者,死去的人成为传说,更多的人化为乌有。
  • 友情的地老天荒

    友情的地老天荒

    这是一件发现在大学中的恋爱纠缠,你爱我时我不爱你,我爱你时,你却又不爱我。为弟弟操碎心的哥哥,对妹妹很暖心的哥哥,早已看透人世间的一切,又有对世间充满阳光充满希望的,几对恋人由友情转化为了爱情,让我们拭目以待。
  • 神探狄仁杰同人之爱你永不变

    神探狄仁杰同人之爱你永不变

    观看完了《神探狄仁杰》的所有剧集,却发现我最看好的官配李元芳和如燕还是没有在一起。尤其是那个迎阳公主居然敢跟如燕抢李乖乖,气的我啊@_@。就忍不住想写一篇关于李乖乖和如燕姐姐的故事。希望小伙伴们能够喜欢╭(╯ε╰)╮文中故事要从电视剧《神断狄仁杰》里面在月氏国发生的事情说起……
  • EXO之划出那道晗颜

    EXO之划出那道晗颜

    下辈子我要当你的一颗牙齿,因为我心痛了,你也会跟着痛,你才会心疼我
  • 我在神魔世界破案

    我在神魔世界破案

    慕九穿越到神魔世界,发现自己前身的死亡竟然缠绕着重重谜团。为了找出真凶,也为了在这强者为尊的世界里活下去,慕九不得不练武自强。来自前世的一道神秘闪电寄宿在他的识海,令他成为武学绝顶天才。就在慕九隐匿实力,默默向着修行高峰攀登之时,他无意中得到一枚奇怪的残缺玉玦,而一位神秘的少女,也因此找上门来……针对整个宗门的可怕阴谋正在暗中酝酿,天才神探能否发现真相,又能否化险为夷?
  • 戴望舒作品集(6)

    戴望舒作品集(6)

    一九二八年,戴望舒从法译本《西班牙的爱与死的故事》中选译十二篇小说(另有《良夜幽情曲》和《夏娃的四个儿子》二篇为杜衡所译),分别于当年九月和十二月,以《良夜幽情曲》(收入小说七篇)和《醉男醉女》(收入小说七篇)为题,分作上下两集在上海光华书局出版。上集有译者的《题词》,下集收录孙春霆所作《伊巴涅思评传》。一九五六年七月,上海文艺出版社根据译者遗留的改正稿,并作了一些必要的修润,以《伊巴涅思短篇小说选》(共十二篇)为题印行。本辑收入的十二篇小说和译者《后记》,即依据这个版本。
  • 重空星辰

    重空星辰

    随着人类文明的迅速发展,人类开始了对未知宇宙的探索。浩瀚的宇宙中,存在这无限的可能。在一步步地探索中,人类也发现了其他文明,以及浩瀚宇宙中所蕴含的神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