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56400000038

第38章

科举之史——中国科举简介

中国的科举制度,源远流长,意义非凡。它经过数百年的酝酿、产生而后定型,最终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人才选拔制度,是一种具有开创性的、极其完备而严密的选拔官员的基本制度。

自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首创进士科始,至清代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废除科举制止,科举制前后绵延长达一千三百年。这一制度在中国乃至世界人事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非凡意义,其影响超越国度,波及世界。

一、科举制度的沿革

追根溯源,中国古代选拔官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实行了不同的制度。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种:禅让制度,世袭制度,察举制度和科举制度。这些制度,先后存在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中国科举制度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其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

(一)源于汉代

初期,实行了先察后用的察举制度。汉代前元十五年,汉文帝曾主持考试性质的察举,是为科举考试的萌芽。

(二)始创于隋代

隋文帝统一中国(公元569年)后,废止了曹魏九品中正制,将选拔官员的权力收归中央,于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正月诏举贤良。隋炀帝即位后,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始设进士科,宣告科举制的诞生。(史载:“进士,乃殿试考取之人,可进受爵禄之义”。)

(三)确立于唐代

唐承隋制,推行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的科举制度,并逐渐制度化。其分为常科(每年分期举行)和制科(皇帝下诏临吋举行)两类,并以文科为主,兼开武科。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始设状元。初始泛指新进士,宋代主要指第一名,有时也用二、三名,之后限指第一甲第一名。

(四)发展于宋代

宋代科举,扩大取士名额,提高中举后的待遇、采取了锁院、别头试、弥封、誊录、三级评定等一系列措施,确立了一年次的三级考试制度。

(五)承接于元代

元代初,重武功而轻文治,科举一度中落,曾停止科考三十余年。直至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才恢复科举,并分为左、右两榜:右傍为蒙古人、色目人,左榜为汉人、南人。

(六)兴盛于明清

明代,仅设进士一科取士,确定八股文为各级考试的重要文体,科举地位较以前更为提高。清代科举,基本承袭明制,更为繁密周详,科举制度的弊端也日渐显露。

(七)衰废于清末

清末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1年)以后,科举制度明显衰败。随着新式学校的兴办和选举制的实行,废除科举制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光绪一十九年u903年),由袁世凯,长之洞等奏请皇帝废止。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甲辰科克后,清政府迫于大势所趋,正式宣告予以废止、科举制度从此寿终正寝。科举之史,

二、科举的程序

科举取士,各个时期在考试的科目工程序、场次、科第名称等方面,不尽相同,但科举考试的程序与场次,大体分为地方考试和京师考试两种。唐及五代称“解试(县试)”和“省试”。宋太祖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创立殿试,形成“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考试制,并为后代所沿袭。元、明、清各朝,改称为“乡试”、“会试”和“殿试(御试)”。“乡试”及第者可否为官,各代规定不一,但“殿试”及第后,先取得出身资格,即可视才量能授职。

元代的科举,将蒙古人、色目人与汉人、南人分开,御试后蒙古人、色目人为一榜,称右榜;汉人、南人为一榜,称左榜。第一名赐进士及第,授从六品官;第二名以下及第二甲,皆授正七品;第三甲皆授正八品;两榜相同。

明清两代,参加科举者,须先参加童试,即童生试。这是取得生员资格的人学考试,是读书士子的进身之始。主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统称“童生”。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阶段。院试录取者,即可进人所在地的府、州、县学为生员,俗称“秀才”。生员分为廪生、增生和附生三等,经科试合格后,即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乡试多在秋季举行,故称“秋闱”,春季举行则为“春闱”,得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考试的场所,科举之初,省试一般在吏部举行。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1年),科举考试转由礼部掌管,开始建立贡院。宋哲宗以后(公元1086年),礼部及各州都建立贡院。

明代贡院形制,已经规范化、制度化;清代沿用不变。贡院四周分内外两层,围墙顶端布满带刺的荆棘,故贡院亦称“棘围”。

会试与殿试,是中央考试。在乡试的次年春季,举人汇集京城,先由礼部举行会试,又称“礼闱”或“春闱”,考三场,每场三日。取中者为贡生,第一名称“会元”。会试后,贡士再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神殿复试。决定等第的殿试,试期一天,依成绩分三甲,分别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然后授官。殿试第一甲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或“鼎元”、“榜首”;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第一名称“金殿传胪”;三甲若干名,第一名称“玉殿传胪”。

三、科举制度与社会文明

科举制度的实行,长达一千三百年,几乎占据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它对于祖国的统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各民族的团结与融合,中华文明的建设与传播,崇文重教民风民俗的形成,都产生过巨大而积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约计曾产生过一千二百名文、武状元(其中文状元约八百名)、近十一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和无计其数的秀才。隋唐之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从未参加科举考试的只是极少数。许多名臣名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乡育家、科学家、外交家和军事家等,大都为科举出身。特别是十余万进士大军,乃是我国官员队伍中平均文化素养最高的基千和主体,也是官员队伍中最精干最活跃的成分。中华民族的兴衰,朝代的更替,国家的治乱,都与他们密切关联。

中国的科举制,面向社会,不分贫富贵贱,通过考试择优选技人才,公平竞争,打破了豪世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官场知识结构产生极大的变化,是一种科学而合理的人事制度。它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深入人心,有关科举取任的种种故事,不但存在于史书、小说,表演于戏曲、舞台,而且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各个方面,因而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学而优则仕”的文化现象,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四、科举制度在海外

中国的科举文化,超越国界,东风西渐,对东南亚乃至西方文明的发展,有着重大而直接的影响。历史上日本、琉球等曾一度仿行过科举,高丽(今韩国、朝鲜)和越南曾长期实行过科举制度。十六世纪以后,中国科举制度由来华的欧洲传教士传于西方。十八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西方各国从中国科举考试“自荐人选,统一标准,择优录用”的原则的合理性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法、英、德、美等国都先后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故西方有人把科举制称为古代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视为世界现代公务员制度的渊源。美国学者柯睿格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汉学家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英国剑桥《中国隋唐史》编者崔德瑞说: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

同时,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也曾吸引了诸多异国他乡、远玮近邻的读书人。唐代以后,不断有外国人长途跋涉,前来中国留学,学习中华文化,有的还参加了科举考试,且不断有人登上中华科举之金榜,进士及第后有的荣归故里,有的则留下做官从业,并长期生活在中国。

总之,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骄人的辉煌,是一种具有世界意义的进步和文明,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同类推荐
  • 十月围城前传

    十月围城前传

    本作品由陈可辛“人人电影”授权改编,改编作者:雪地粽子(周蓓)。200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每个人心中一座城——《十月围城前传》是一曲十里长街血腥厮杀前的悲壮序歌是基于人性本身的一段挣扎探途是镜头语言向文学语言转换的一趟奇异冒险是取材于电影却又不同于电影的一次灵魂偷渡
  • 明朝故事

    明朝故事

    【起点新作互助联盟作品】————————————————帝王,草莽,明朝的人生重新选择。英雄,美人,千年的故事万古流芳。明日梦中的王朝,故去随风的往事。————————————————PS:没想到,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架空也成了老套的故事。看多了成王败寇,离合辛酸。让我们轻松的踏上去明朝的列车,去领略下窗外那片不一样的风景。Y诗云:皇帝就该拿来砍,拉起队伍来造反。富贵还乡有娇颜,霓裳羽衣舞翩跹。
  • 重生逍遥君王

    重生逍遥君王

    穿越古代世界,秦铭只想好好活下去,可却被逼当了驸马爷。他以为这辈子就只能苦逼的抱着最美公主没羞没臊的过一辈子了。然而,麻烦,才刚刚开始~
  • 重生佞臣

    重生佞臣

    厉尽磨难,凤凰涅槃重生,奸佞之臣兴亡史。
  • 大唐腹黑录

    大唐腹黑录

    建国以来最杰出的反腐奇才,不慎穿越大唐,被卷进了四大门阀的家族争斗。泯灭正义、抛弃良知,不择手段、不惜代价,他的眼中只有四个字。——家族利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是他立身处世的手段。博揽群淑,善解人衣,是他流连花丛的标榜。色艺双绝,名播大江南北,以琴技震惊当代的天下第一名妓,收。刁蛮任性,泼辣火爆,大唐首富的骄蛮孙女,收。风华绝代,才情横溢,以诗文震慑当世、从不把任何男子放在眼里的冰美人,收。……门阀版的《纨绔子弟》大唐版的《楚氏春秋》且看史上第一腹黑的穿越者,如何玩弄权术、整饬对手,把他的家族捧为大唐第一门阀。且看史上第一风流的穿越者,如何左拥右抱、环美在侧,妻尽天下美女、享尽人间艳福。发布三个QQ群,1群:67673286;2群65427539;3群62846273
热门推荐
  • 野风部落作品集

    野风部落作品集

    很多不同类型的作品,放在一起,只是为了抒发感情,顺便看看我自己有没有能力写书作文。
  • 厉先生一直暗恋我

    厉先生一直暗恋我

    上一世,她听信谗言,与父亲决裂。将厉泊忱视为恶魔,恨之入骨,一心逃离:后惨遭陷害,家破人亡。重回20岁的江谨甯一路扁绿茶,揍白莲,打脸虐渣:管你什么妖魔鬼怪拦路阻拦,挑拨离间,急忙抱紧老公大腿,扭转局势,走向人生巅峰!
  • 上清阴阳录

    上清阴阳录

    本书讲述了南茅北传中原大地后发生的故事!懵懂少年仰慕道术机缘巧合下初窥道门,及长后,他收厉鬼、斗妖邪、镇僵尸、铲邪教,一肩担日月!他硬骨柔情,只想一心守着自己心爱之人看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怎奈一朝惊变,阴阳相隔!三生石前,他方知与她藤树相缠之缘早定;奈何桥畔,他对她许下生死不弃之约!六道轮回中,他们还能否认出前世那双熟悉的眼眸......
  • 冰雪公主的复仇使命

    冰雪公主的复仇使命

    本是快乐公主,却被妹妹的阴谋推向深渊,从此变得冷漠,无情,嗜血。十年后她华丽回归,开始她的复仇使命。
  • 妃出没,王爷请注意

    妃出没,王爷请注意

    一朝穿越,一卷圣旨,她成了众所周知傻王爷的王妃。却不知原来傻王爷是又可爱又粘人,让她不禁全心寄放于他。一次意外,泼妇三王妃人人皆知,一次醉酒,王府被她闹得鸡飞狗跳,邻国公主、旧情人,都是些毛?王爷可是只喜欢她这个名正言顺的王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阎殿恋上拽拽女

    阎殿恋上拽拽女

    他是地狱的王,她是黑道霸主的妹妹,她拽,她狂妄,他冷,他凌厉,但是,他可以包容她的一切,只因为她就是她……磨难?艰辛?怀疑?有什么好怕?只要有彼此在身边,什么……都不曾是阻碍……
  • 三国萌哒哒回忆录

    三国萌哒哒回忆录

    看三国志产生的脑洞,都是小短篇。主体构造参考三国志,适合看不进去古文的小伙伴食用。没有情节,只有流水账。没有虐点,全是轻松。更新时间不好说,主要看脑洞开得大不大。不管脑洞大不大,总之,坑很大。
  • 古道苍生

    古道苍生

    本是战乱中的孤儿,被一道士所救。以赤子之心入仙途,修炼数百年不改本心。执苍生经,修苍生道,得踏苍穹之力,以济苍生。
  • 又见花开

    又见花开

    北京,这座繁华的城市,承载着我们太多的梦想,有的时候,梦想到了快要开花结果的时候,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寒风浇灭。正如那每年都会盛开的花儿一样,也许这一年没能绽放美丽,但下一年一定会大放异彩!
  • 若时光都记得

    若时光都记得

    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很好的记录者,但是我比任何人都喜欢回首自己走过的路。在我提起笔准备写这个文的时候,恍然明白,不论来世还是今生,爱,只能用爱来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