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96000000023

第23章 名书名文精典集锦(23)

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议论逐渐递进。首句先设问曰:”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然后言先王之法缘何不可法。第二段由先王之法有其时说起,得出结论:”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说明应因时而制法,此为第二层。第四段起句言:“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言不要因循成法,应因时而变法,这亦是第三层主旨。这样先言不法先王之法,次言因时而制法,再言应随时而变法,一层递进一层,主题也逐渐深刻。在具体的议论中,亦颇有特色。概而言之,一是议论深刻,珠合璧连:一是运用比喻、故事等进行说理。如第一层论先王之法不可法,先言人有损益,已非原貌,“胡可得而法”?又以言语不一、古今异制言若“人弗损益”时情状,并从做事目的、言语滋味声色、好辩相诽等不同角度进行申说,论述透彻。此外还运用荆人袭宋、刻舟求剑、引婴投江等故事以及”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龟之藏”等比喻进行说理,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引用故事、比喻,亦不单纯罗列,而是夹叙夹议、即时破题,文章显得脉络一贯、主题集中,而又不失可读性。

从思想内容上来看,本文主要说明制定法令制度要从当时的社会实际出发,重在察今,不能谈古。这种政治主张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因为它反对无视效果的形式主义做法和静止不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提倡从实际出发,用发展观点去观察和解决问题。这些在今天对我们仍有启发。项羽本纪赞——《史记》

题解

所谓“本纪”,就是记载帝王历史的传记。“赞”则是“本纪”、“世家”、“列传”最后一段作者直抒胸臆,对这个历史人物的评论。在“赞”的开头冠以“太史公日”以资识别。因司马迁任太史令,所以“太史公”就是司马迁自称。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历史是必须客观地如实反映的。在叙述历史(也就是“本纪”、“世家”、“列传”的正文部分)时,作者只以第三人称的口气,行文中无法插入作者自己的话语(作者的立场,感情上的倾向,当然是客观存在),于是,便在叙述历史终结后,以“太史公”附上作者评论人物、抒发感情的小段文字。这里所选的便是《项羽本纪》最后所附的“太史公日”。它可以独立成篇。

原文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译文

太史公说:我听周生说,“舜的眼睛大概是双瞳孔”,又听说项羽的眼睛也是双瞳孔。项羽莫非是舜的后代吗?他怎么能兴起得这样迅猛!秦朝政治衰败,陈涉首先发难起义,天下豪杰蜂起,相互竞争,多得不可胜数。而项羽并没有一尺一寸的地盘,只是趁着这种形势从民间崛起,三年的时间,便统率五国诸侯灭掉了秦朝,把天下分封给各个王侯,一时天下政令都由他制定,号称“霸王”。他的王位虽然没有保持下来,但象他这样,从近古以来,还不曾有过。待他放弃关中,怀恋楚地,赶走义帝而自立为王,这就失去了人心,再怨恨那些王侯背叛自己,那就很难了。项羽自以为有功,骄傲自大,运用个人才智而不效法古人,以为霸王大业只靠武力征伐,就可以统治天下,只有五年的时间,他的国家就灭亡了,直到他身死东城,还不曾觉悟而责备自己,这实在是个大错误。他竟然说“是上天使我失败的,不是我用兵的过错”,岂不是非常荒谬!

赏读

司马迁写《项羽本纪》,从开头至结尾,对这位失败的英雄,可以说是倾注了饱满的精力和同情的笔锋,写得笔墨酣畅,神采飞动,堪称是《史记》中的经典之笔。

本文是《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最后一段,是司马迁对项羽的评论。司马迁肯定了项羽继陈涉起义后起兵反秦王朝的历史功绩,分析了项羽失败的原因,批驳了他的宿命论思想,但司马迁没有看到项羽失败的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损害了人民的利益,以及分封诸王侯所造成的天下分裂的局面,背离了历史前进的方向。相反却把它作为项羽的历史成就加以肯定和赞颂,这正反映了司马迁的历史局限性。篇幅虽短,以“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耶?何兴之暴也!”似乎偶然回忆起别人的一句话,而巧妙地用“项羽亦重瞳子”加以联结、对比。羽和舜不是同一类型,那么,项羽这个“重瞳子”为什么崛起得那么快、那么强大呢?下面便以非常有概括力的文字,写出了项羽的“兴之暴”:“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最后慨叹他“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无限赞叹之情溢于言表。再下去,历举了项羽处置不当和诸多失误以及他刚愎自用、“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还说什么“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等弱点。结尾以作者的一句评论作总结:“岂不谬哉!”仅仅看这一句,似乎太史公只是单纯地给予谴责;但是,如果把《项羽本纪》中所叙述的诸多史实联系起来,读者便可以体味到司马迁在这四个字中是包涵了多少沉重和痛心!前人曾评论这篇赞说:“一《赞》中,五层转折,喟叹不穷:而一《纪》之神情已尽。”可谓好评。

鸿门宴——《史记》

题解

本文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本纪是专记帝王事迹的。项羽虽未称帝,但他在秦亡汉兴之际曾一度发号施令,分封诸侯,左右形势,权威无异于帝王,故司马迁以本纪记之。项羽,名籍,字羽。跟随叔父项梁在吴起兵。在陈涉、吴广起义失败后,他与刘邦合力攻秦。公元前206年,刘邦自武关入秦,进入咸阳,申明军纪,与秦民约法三章,还军霸上,派遣军队把守函谷关。项羽闻刘邦先入咸阳,大怒,破函谷关而入,领大军四十万直抵新丰鸿门,准备进攻刘邦。本文就是记叙项羽破关而入之后,项、刘双方在鸿门宴会上斗争的情况。

原文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译文

沛公驻军霸上,未能与项羽见面,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说:“沛公想在关中称王,用子婴为宰相,珍贵的宝物全为他所占有。”项羽大怒说:“明天好好地犒劳士兵一顿,准备击败沛公的军队!”在那时,项羽有士兵四十万,驻扎在新丰的鸿门;沛公有士兵十万,驻扎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山东时,贪图财物,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中,一点财物也不要,一个妇女也不亲近,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小。我派人观望他那边的云气,都变幻成龙虎的形状,现出五彩,这是天子的瑞气啊。赶快进攻,不要失去机会!”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平常和留侯张良很要好。张良这时跟着沛公。项伯就在夜间迅速地赶到沛公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完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开,说:“不跟我走,就和沛公一块死啦!”张良说:“我替韩王来送沛公,沛公现在有了危难,逃走不仗义,不能不告诉他。”

张良就进到里边,把情况全部告诉了沛公。沛公大吃一惊说:“这怎么办呢?”张良说:“谁给大王献这个计策的?”沛公说:“有个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整个秦地都可以由你统辖了。’所以听信了他的话。”张良又问:“估计大王的军队能够抵挡项王吗?”沛公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他呀!那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您去告诉项伯,就说沛公是不敢背叛项王的。”沛公问:“您怎么跟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往来,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紧急,所以他就来告诉了我。”沛公又问:“他和你的年龄谁小谁大?”张良说:“他比我大。”沛公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可以用对兄长的态度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来与沛公相见。沛公奉上一杯酒为项伯恭祝健康,相约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点的财物都不敢取用,登记了官民户籍,封上了府库,等待将军到来。所以派将领把守关口,虽为了防备其他盗贼出入和发生意外的事情啊。日夜盼望将军到来,那里敢反叛呢?希望您把我的话全部告诉将军,我是不敢背信弃义的。”项伯答应了,并对沛公说:“明天不可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沛公说:“是。”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军营,把沛公的话完全告诉了项王。并且说:“沛公不先打进关中,您怎么进关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反而要进攻人家,这是不合乎道义的。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王答应了。

沛公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谢罪说:“我跟将军合力攻秦,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可是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先入关攻破秦国,在这里又能和将军相见。现在由于坏人的谗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王说:“这是您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王当天就留下沛公和他一块饮酒。项王、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就是范增;沛公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坐着陪侍。

在宴会上,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并三次举起身上所佩带的玉块向项王示意,项王却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呼唤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心肠太软。你快进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借机在座席上把沛公杀死。否则,你们都将被刘邦所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酒完毕,说:“君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有可以娱乐的,请让我舞剑吧。”项王说:“好。”项庄拔出宝剑舞了起来。项伯也拔剑舞了起来,常常用身体掩护沛公。项庄没有办法刺杀刘邦。

同类推荐
  • 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王安石散文

    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王安石散文

    王安石(1021—1086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今属江西省)。1021年出生在一个官僚士大夫家庭。父亲王益曾做过几任地方官,有些政绩,能为民办点实事。这对青年王安石有较好的影响。
  • 文言修辞新论

    文言修辞新论

    文言修辞学是研究探讨古诗文语言修辞现象的一门学科。本书对这一学科的发展源流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作了全面论述,并重点介绍了文言修辞的一些基本概念。
  • 朱湘全集·书信卷

    朱湘全集·书信卷

    书信卷收录了朱湘的《海外寄霓君》(1934年,北新书局出版),《朱湘书信集》(1936年,天津人生与文学社出版),以及陈子善编的《孤高的真情朱湘书信集》(200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的《集外》,另新收朱湘逸信1封,将朱湘书信比较完备地收录,全面展示了朱湘与当时文化名家的交往和朱湘的生活、一些作品背后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中感知那个时代的文人风骨和社会世情。
  • 安静的勇气

    安静的勇气

    土地的核心是人。永远的土地之子,无论迁居何方,都是带根的流浪。《安静的勇气(下午茶)》这本散文集,作者刘学刚笔下的事物是遍及整个大地的,他很好地融合了乡村人群共有的情感,以农耕文明的方式,进行细致的考察和温情的书写。他直面自己真实的家园,不虚妄,不矫正,家园里的每一种物事,都散发着人性观照的人文气息。这些散文文本,融入作者经由阅读和行走而得到的情绪,把对人间事物的热爱,以纤细、柔弱、低婉的语气,写得颇有深意,使得这本《安静的勇气(下午茶)》散文集有一种安静的、深入人心的力量。
  • 高平作家丛书:土塄上的孩子

    高平作家丛书:土塄上的孩子

    夯者脸上开心的笑容,幽默风趣的夯歌,瞎子富才与高平鼓书,心地善良的父亲母亲……作者用朴实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充满乡土气息的温馨画面。使我们在感受人间真情的同时,也仿佛看到了,作者那颗善良、朴实的心灵。城市化的今天,乡村正远离我们而去。“我确信乡村会永远存在,而且会以一种稳定的姿态坚守着脚下的土地”。多么善良朴实的百灵啊!我深深地为她这份对土地对乡村的执着而感动着。
热门推荐
  • 异世末日录

    异世末日录

    一个诡异的游戏广告将林大力带入了一个莫名的世界,这个世界正遭受着无尽的灾难。硝烟弥漫,丧尸横行,身为兵王的林大力的出现给幸存者们带来了一丝曙光。当太阳再一次升起时,是胜利的微笑还是惊恐的哭泣?本文将展现一个未知的末世世界,没有现代武器,没有魔法斗气。有的只是一把滴着血滴的断刃而已!!!!
  • 生财致富经济学

    生财致富经济学

    本书是一本写给普通大众的经济学读物,内容涉及理财、投资等人们比较关心的“生财致富”的话题。全书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讲解了人们在追逐财富的道路上需要学习的一些经济学常识,旨在告诉人们如何按照经济学规律去生活、去理财。
  • 在另一段时空等你

    在另一段时空等你

    探索内心世界的奥妙,记录生活里的慢镜头。
  • 允许我说我爱你

    允许我说我爱你

    家族联姻,他婚后却三天两头和其她女人传出绯闻。有人笑着说:“洛太太,你绿了。”她也笑:“我何时不绿过?”媒体也嘲讽她有名无实,他却将她揽到怀里:“谁说无实?明明一夜七次!”然而,当他的初恋回国——“洛凌澈,要杀我的是你.要复仇的是你,要和我一辈子的也是你,现在,要和我离婚的还是你,你到底要我这样!”再遇,他霸道的将她锁进怀里,贴着她红唇情深低喃:“洛......
  • 纵横成天

    纵横成天

    传闻,天有九重,九天之下,皆为蝼蚁。自古以来人,兽两族争斗不休,人御兽为坐骑,兽御人为奴隶。某天,九重天出现一批新的种族,自称魔族,他们残暴不仁,以人肉为食,同化人族,兽族。被魔化的修士、玄兽,只能丧失人性,不停地杀戮、破坏、直至死亡。看主角如何在逆境中突破,化腐朽为神奇,与魔族的斗智斗勇中,到底谁更胜一筹,谁会成为最终赢家?
  • 兽灵为妃

    兽灵为妃

    他是洹国第四子,传闻容貌极其艳丽然性情残暴,乃洹舜帝与一狼妖之子。她是宰相府幺女,在八岁的一场溺水事故后失去了言语的能力,却能与万兽为友。一遇宫闱内,二救树林中,三嫁天家里“命有须尽有,命无得问求。”“我是否,已经求得了你的心呢?”
  • 乱世闲人

    乱世闲人

    “这乱世,总归会结束,无论人也好,妖也罢,总归都是这天地之下的生灵,打生打死,打死打生,又有何意?”“所以,这就是你偷懒的理由?”“确切的说,我只是这乱世一闲人,何来偷懒呢。”
  • 桓公

    桓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在京都经营神社

    我在京都经营神社

    地狱空荡荡,人间魑魅魍魉。羽宫飒被选中侍奉神明,他努力经营神社,只想学习本领保护好自己,练成神术之后终于可以斩妖除魔了,拿起自己的武器准备下山,战斗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