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1700000027

第27章 试论比较文学“普及性”教学目标的完成(1)

1981年,广西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相继开设《比较文学概论》课,至今已经有20多年了。20多年来,我们的比较文学教学应该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世界比较文学的发展历程相似,中国比较文学自复兴以来也不断有学者谈到比较文学的危机甚至死亡。然而危机就是动力,几十年来,比较文学学者们为我们交出了一份不俗的答卷,对人文学科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这些学者们还致力于比较文学的教学工作,努力培养比较文学的新生力量。于是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比较文学的相关课程,1998年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比较文学”被列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从此,“比较文学”成了该专业教学的必修课。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也随即展开。然而对于比较文学的教学目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孟华教授在北大——-复旦比较文学学术论坛上对《比较分析的“普及性”与“精英性”》作过精辟的分析,她说:“众所周知,举凡做一项事业,初起时总要造声势、创队伍,不如此,便无法使这门学科得以立足。更何况,普及与提高总是相辅相成的,能有一大批具有‘比较文学’意识的中学教员,能在我国的高等、中等教育中引入‘国际’的视野,引发对国际文学与文化交流的兴趣,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而且也可为高层次的比较文学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紧接着,孟华教授又进一步论证,“在时间方面,如前所述,中国比较文学事业早已过了轰轰烈烈的‘草创’阶段。近30岁的‘人’了,需要‘沉潜’,需要耐住寂寞去‘上下求索’。学问事本不易,更何况比较文学属于典型的‘舶来品’,中国学者若不拿出基于第一手材料的研究及由此生发出来的原创性思考,如何才能真正跻身于世界比较文学之林?至于‘队伍结构’,以我之陋见,比较文学队伍自身可做些分工:大专、中专受条件所限,或许只能以普及为主;但大本以上的教学及科研单位是不是就应将主要力量放在‘提高’上?是否就应要求学者严格按照比较文学自身的特质与规律去进行研究?要求学生必须在精通外语、熟读原著(包括作品及理论两个方面)的基础上去学习、思考和讨论?”这道出了比较文学教学中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有学者搬来欧洲比较文学的标准认为,举凡治比较文学的学者,至少也得精通2~3门外语,不能读原著仅靠译文就不能搞比较文学研究。作为一个严谨的治学态度,“原典实证”的方法无疑是比较文学研究者们所孜孜以求的一个目标,但同样的方法是否可以拿来运用于教学,这是有待于分析的。孔子讲“因材施教”就是讲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现在也一直强调老师备课不仅是“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备学生”。“因材施教”其实是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式。目前我们中国的一流大学中文系的确有一批外语好、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对他们进行“精英式”的教育必将为我们培养出一批新的能跻身于世界比较文学之林的学者,这对于振兴中国比较文学乃至振兴中国文化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另一方面,“精英”永远是一个社会中的少数,他们的作用是“振臂一挥”。我们不希望他们“振臂一挥”应者寥寥,那就一定要继续做好“普及性”教育,为完成这一“普及性”教学任务首先应该制定一份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一、“普及性”教学目标的制定

开放性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冲破传统的,以民族、国家为界限的狭窄文学观念,建立世界文学这种开放型的博大精深观念,为人们提供一个认识文学本质的最佳角度,因此这也应成为比较文学教学的一个核心任务。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应始终坚持知识讲授与能力培养并重。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将比较文学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实践到理论,以经典个案的讨论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比较文学的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第二个阶段是从理论到实践,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比较文学原理和研究方法去思考问题、研究文学。针对不同的阶段我们应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通过两个阶段——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实现普通高校比较文学“普及性”教学目标。

第一阶段,首先我们应帮助学生确立比较思维方式。黑格尔曾说过:“凡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之物”。所以比较法是科学方法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它是客观的,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研究地理、生物,形成比较自然地理学、比较解剖学等等,将这一方法运用于文学研究就是比较文学,通过比较文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比较文学不应是简单的‘类比’,而应是运用解析式的‘比较思维’,对研究对象作深层次的把握。因此,那些随意“拉郎配”的组合,那些一望而知的表面特征,不应成为‘比较’的对象。”如果有人认为比较文学就是那种“狗比猫大,猫比狗小”式的比较,认为只要任选两个对象比一比,自然就是比较文学了。这其实正是缺乏“比较思维”的表现。“‘比较思维’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存乎一心’的东西,也难以一下子说清楚。但至少它不应该是‘对比思维’或‘类比思维’而应该是一种特别注重‘跨’的思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如果能使学生树立起一点比较思维的思考问题的方法,那不仅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恐怕对他们的一生都会受益无穷。

其次,本阶段我们还应向学生讲授比较文学的几种主要研究方法及学派,向学生介绍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方法、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方法以及中国学派的阐发研究方法等,使他们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知识,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内容有一个总体把握。

在培养了良好的比较思维方式并掌握了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就要进入教学的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如何将理论用之于实践。

首先在第二阶段我们应教会学生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学习了比较文学原理之后,再回过头来看以前学过的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就应该有一种“打通”的观念。比如我们可以以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为例,来思考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以前中国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是孤立的两门课,现在我们就可以运用比较思维的方法将两者“打通”。其次,在思考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去研究中外文学,主要是采用课程论文的方式,指导学生自己去进行研究。

二、“普及性”教学目标的完成

确立了教学目标等于为我们的比较文学课搭好了一个戏台,至于如何唱好这出戏,也就是如何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实现这一目标,方法很多,在此我仅就个人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从讲授新课的角度谈,由浅入深、由实践到理论是人们认识的普遍规律,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相对于文学史的课程,《比较文学概论》理论性要强很多,所以我一般在介入理论分析之前会给学生介绍几个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之时再进行理论讲解,这样就会使理论的接受更容易一些。当然,研究个案的选择是比较重要的,我一般会选择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中国比较文学学者的研究个案,这样会增加授课的可接受度。比如第一堂课我一般会向学生讲解比较文学的定义。我们知道比较文学的定义是授课的难点之一,定义的多种提法给刚刚接触比较文学的学生带来了困难,所以我一般会将学者们关于比较文学定义的争论放到比较文学的历史和学派一章中处理,同时从比较文学研究个案入手,先给学生举了两首诗为例:

例1

我怎么能够把你来比作夏天?

你不独比它可爱也比它温婉:

狂风把五月宠爱的嫩蕊作践,

夏天出赁的期限又未免太短:

天上的眼睛有时照得太酷烈,

它那炳耀的金颜又常遭掩蔽:

被机缘或无常的天道所摧折,

没有芳艳不终于雕残或销毁。

但是你的长夏永远不会雕落,

也不会损失你这皎洁的红芳,

或死神夸口你在他影里漂泊,

当你在不朽的诗里与时同长。

只要一天有人类,或人有眼睛,

这诗将长存,并且赐给你生命。

莎士比亚

例2

迢迢牵牛星

(无名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然后由此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这两首诗好在哪里,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的观点慢慢集中于莎士比亚的诗主题是爱慕,而中国的《迢迢牵牛星》则集中于“怨”,我们由此展开讨论,并总结出“西方爱情诗最长于‘慕’,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雪莱和白朗宁等人的短诗是“慕”的胜境;中国爱情诗最善于‘怨’,《卷耳》《柏舟》《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梁玄帝的《荡妇秋思赋》以及李白的《长相思》、《怨情》、《春思》诸作是‘怨’的胜境。”在同学们有了形象感受之后,我会告诉大家这就是比较文学要做的研究,也就是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之间或多国文学之间的比较(结论1)。

然后再向学生展示《拉奥孔》的雕塑及维吉尔关于拉奥孔的诗:

……

当拉奥孔自己拿着兵器跑来营救,

它们又缠住他,拦腰缠了两道,

又用鳞背把它的颈项捆了两道,

他们的头和颈在空中昂然高举,

拉奥孔想用双手拉开他们的束缚,

但他的头巾已浸透毒液和瘀血,

这时他向着天发出可怕的哀号,

正像一头公牛受了伤,要逃开祭坛,

挣脱颈上的利斧,放声狂叫。

……

维吉尔《伊尼特》

由此进行诗画比较,得出结论2:比较文学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之间的比较。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现在通常所认可的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雷马克)

每当我讲授一个新的理论时都会采用这样的方法,讲影响研究前会先给学生讲一到两个影响研究的个案,讲平行研究前会给学生讲一到两个平行研究的个案,一般来说这对于学生有兴趣进行下面的理论学习都能起到比较好的作用。但要让学生真正吃透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仅仅让学生坐在下面被动的听课是远远不够的,当然对于一个大学三年级的中文系的学生(我们学校是三年级开设比较文学课程)要让他完全自主学习理论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对于理论的讲解我觉得是有必要而且是应该精讲的,我一般采用讲授法,尽量深入浅出,生动形象。但我觉得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介入课堂学习,这就是要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听课。任务呢,考虑到学生的水平不能太难,并且又要有学科的前沿性。我采用的方法是在一部分理论授课结束时,请学生去自己所能看到的《中国比较文学》杂志上找出相关的文章。比如讲完影响研究后,我会将学生以4-6人为一小组,请他们去查阅最新的杂志,然后就他们所认为的相关研究文章写出读书笔记,并交给老师批阅,在老师给他们作一定的指导和修改后,再和学生进行个别交流,然后请他们做成powerpoint在课堂上分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一般一组15-20分钟,就一个研究个案作演讲,然后老师会给他们作出评议,其中也包括对他们前期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以使同学都能很好的理解哪些才是真正的影响研究的成果,这会为他们日后自己进行研究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在经过师生一学期的共同努力后,学生对比较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对于学术规范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应该有能力去尝试课程论文的写作了。课程论文的写作同样需要老师的全程介入,首先在学生确定题目的阶段应该给学生一些具体的指导,当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及研究兴趣,选出或提出适当的题目,对这个题目,老师一定要跟学生面谈以确定题目的可操作性及切入点。比如有一个学生对英国作家王尔德很感兴趣,想做王尔德在中国的研究,这样的题目对一篇课程论文来说可能太大了,在跟这个学生的几次交流后,发现他对于王尔德的名作《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很感兴趣,于是就引导他从据此改编的剧本《少奶奶的扇子》入手做一个对于改编和改写中“创造性叛逆”的研究,这样的切入点就使学生在创作时更容易把握。当然这个题目不具有原创性,但是对于本科生的课程论文我们不能过多的苛求其原创性,但是学术规范应该从写作第一篇论文时就要在其头脑中打下深深烙印,因此我会要求学生即使在做一个小题目时,也应先去搜集前人的研究成果,尽可能多的阅读文本。写作的过程中,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都应加以注释。

本科阶段中文系的《比较文学概论》教学毕竟还是一种“普及性”教学,但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比较文学的种子会种在他们的心中,至少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方式。

刘燕/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比较文学与跨文化所

通过考试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习惯

比较文学一般被列为高校中文系、比较文学系的必修课或其他文科系的选修课。除了课堂讲授、平时作业外,期末考试也是培养学生对于本课程掌握、理解与运用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如果纯粹为了考试而考试,一方面学生非常不喜欢这种死记硬背的机械方式,另一方面老师也难以判断不同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因此,比较文学结业的考试方法非常值得我们探究。本文以一次比较文学的考试题型为个案,详细分析了考试类型、答题方式和评分标准,并总结了其中的经验得失,由此探讨比较文学教育的目标所在,希望得到各方专家学者的商榷指正。

一、以分析题为主导的综合考察方式

比较文学的结业考试大致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平时作业,有中期、末期两次,占总成绩的30%。其题目多为思考题或运用题。例如:你对比较文学这门课程有什么认识?找出两首中外爱情短诗、短篇小说,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影响研究、平行研究)比较其异同。除此之外,还有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一般采用开卷形式,学生可以带教科书、笔记和相关资料到考场。

同类推荐
  • 在所有的风景里,我最喜欢你(文字版)

    在所有的风景里,我最喜欢你(文字版)

    关于我们,关于这本书:13岁,相识,同一所初中,隔着一道墙,分在两个班。16岁,读了同一所高中。17岁,相恋。那一年,有我无限的勇气进行无数次的表白。在无数次地被拒绝后,经过三个月的不懈努力,平凡男终于成功和小班花在一起了。18岁,我们上了同一所大学。有了一群共同的可靠又可爱的小伙伴。19岁,我们第一次一起旅行。22岁,我们毕业,在各自的领域里奋斗。25岁,我们结婚。然后,我们去度一个很长的蜜月,在世界的风景里,你负责笑,我负责拍,偶尔会用上三脚架自拍我们的招牌动作。以后老了,即使我不在了,也有满满的回忆可以陪着你。这辈子已经拥有了很多,此时我最想要的,是你可以幸福一辈子。
  • 卧底历险:我的第四次死里逃生

    卧底历险:我的第四次死里逃生

    本书作者以冷静的笔端将自己经历的一次次卧底暗访的历险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下来,包括“保安员冒险来信大揭黑幕”、“逃离黑窝”等二十章。
  • 趣味罪行揭露(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罪行揭露(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从19世纪中期开始发展。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被认为是西方探案故事的鼻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这段时期,称之为西方探案故事的“黄金时代”。仅英美两国,就出现了数以千计的探案故事。当时阅读探案故事已不仅仅是有闲阶级的一种消遣,下层阶级的人也竞相阅读。
  • 唐诗三百首新注

    唐诗三百首新注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
  • 心曲没有终止符:非正常离世作家非常档案

    心曲没有终止符:非正常离世作家非常档案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美国、俄罗斯、苏联、日本等国家一些作家的传略、自述、名言、作品等。无论他们以何种方式离开这个世界,我们都是应当记住他们的名字。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栩栩如我的心意

    栩栩如我的心意

    “你不是挺高冷的嘛?”“高冷是对别人,对你是特殊。”“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喜欢你呢?” “我对你,志在必得。” 直到他的到来,她才懂得原来喜欢,如此美好。 她喜欢的样子,他恰好都有。 从来没有这样的心动,能被一个人如此坚定的选择。 “我想和你成为一家人,同呼吸共命运。”他如是说。 高甜日常,在线发柠檬~~
  • 东枌墨槿开

    东枌墨槿开

    林千槿以为,作为青梅竹马,她和楚云墨会像家中安排的那样,结婚,生子,然后一起老去。就像林家和楚家上上下下所认为的一样。可是,十四年上元节的那场大火,将这一切尽数毁去。林家全族在一夕之间被血洗,偌大的林府化作废墟。而楚家却飞黄腾达,坐上了王位,成了皇族。林千槿和表妹拼死逃出。她以为一切都会变好,却不料这只不过是一场悲剧的开幕。原来,自始至终的种种,都不过是“她以为”而已。
  • 武道惟守

    武道惟守

    科技帝国的窥视,古佛的降临。万界都在窥视这座没有神灵的世界。然勇者无畏,战者无阻,大爱无疆。守护是武者之心,力者之源。武道惟守!
  • 异族异世界

    异族异世界

    身世,异世,异族?天使,吸血鬼,龙......?兄弟情,友情,爱情牵绊?团结与背叛,弱小的人类能否用科技战胜强大的异族?一股沉寂已久的黑暗力量正在崛起。
  • 进化别样人生

    进化别样人生

    达尔文曾提出“自然选择学说”,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在当今世界,竞争是前所未有的残酷,也许进化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少年们迎来了别样的人生
  • 太子殿下国师大人来了

    太子殿下国师大人来了

    “你是何人?”“在下国师--楼彧。”从易祈年见到楼彧的第一面开始,复仇便拉开了序幕。古佛寺的禅清大师对楼彧说:“你是个不祥之人,连老天都要惩罚你,让你拥有超凡的智慧,却给了你一躯羸弱的身体和一场死劫。”易祈年:“你到底是何人。”楼彧:“我啊,是一个不祥之人。”楼彧帮易祈年铲除所有障碍登上皇位,却死在他手上。“原来,你就是我的死劫,我并不想活,只是想知道,到最后我会死在谁手里,我并不恨你,哥哥。”(注:这是一本没有男女主的一本文,不喜欢的勿喷。)
  • 我的狼人老师

    我的狼人老师

    他是叱咤草原的狼王,他是侠骨柔情的汉子,他是暴力自恋的老师,他是暧昧多情的花痴。高远说我只一普通人。
  • 我若为后许你为皇

    我若为后许你为皇

    她风流倜傥,潇洒不羁,为他她华丽转身,琴棋书画,医术暗器,请看她如何只手玩转天下他谦谦君子,面容如玉,遇她他成功转型,温柔霸道,腹黑无良,请看他如何陪她一览江山——————一朝穿越,五岁的身躯,华丽的身份一次遇见,倾城的容颜,无尽的想念——————请勿相信简介,放心跳坑(>_<)
  • 第一次日出

    第一次日出

    挥手灭杀远古妖兽,抬腿踢飞上古神王,将那些狂傲的天才全部踩在脚下!温柔的人族美人,无边的艳福接踵而至,俘获倾国倾城的绝色妖女,学会世界最强的功法,为擒制吸血鬼和狼人,吞噬凝元兽珠,修为不断突破,一路披荆斩棘,最终踏上终极强者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