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1700000035

第35章 我指导比较文艺学博士生的体会(4)

“比较文学概论”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十分必要。虽然比较文学在国外比较普遍,并不是什么新兴学科,可在我国还没有成为大家都很熟悉的学科,因此,开设引导性的课程让本科生了解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简单的发展历史、基本的理论框架及方法体系,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这可以让本科生对该学科有一个初步的和基本的认识。从课程设置时间上,一般也安排在大四上半学期,学生已经学过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对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质有更为感性的认识。从我实际的教学经验来看,即使到了大四,很多同学对比较文学学科都不甚了了,缺少基本的了解,甚至以为简单的文学比较就是比较文学。所以,我们的比较文学概论课程,都是从最基本的对比较文学的理解讲起,追溯它的发展历史,在历史回顾中,梳理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突出比较文学跨语言、跨文化、跨民族、跨学科的学科特性。但限于时间和课时,这种概论性的课程只能是浅尝辄止的最为基础的教学,要将“比较文学”的教学引向深入,还可以辅以另外两类,即专题研究性课程以及比较文学与其他学科结合的课程。前者当然依赖于任课老师在比较文学研究方面的某种专长,比如主题学研究、形象学研究等,这类选修课程是比较文学概论的具体化和深化,引导学生对本学科有更为深入的把握。后者则带有跨学科性质,比较强调比较文学的实用性和方法性,借助于比较文学的理论与方法,来展开某种跨学科研究。比如研究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就必须将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有机结合,研究中国文学作品中佛教思想的影响,就必须将比较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比较文学的理论意义,也要对相关学科有较深的把握,以比较文学的眼光和视野,来拓展其他学科的发展。我认为,本科生的比较文学教学,以比较文学概论为基础,再辅以后类选修课程,就可以培养学生的一种世界性视野,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一种比较的方法,去思考我们习焉不察的诸多问题。这种比较视野与方法观念的培养,应该是本科阶段比较文学教学最为重要的目的。

进入研究生阶段,比较文学专业的教学与本科教学显然应该有明显的区别。一般来讲,应该是在本科阶段学习基础上的提升,但如何提升,从哪些方面加以提升,则很值得我们思考。研究生阶段不能再仅仅停留在对比较文学历史和理论的接受层面上,而应该引导研究生进一步思考,比较文学理论的当下形态与意义,即比较文学作为一种方法、理论、观念,对我们在多元文化时代阐扬和而不同的文化立场,推动异质文化之间的互识互证互补,从而达到不同文化的平等对话与沟通等方面,应该以及如何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应该是研究生阶段比较文学教学最为重要的目的。为了达此目的,我们有必要设计出一些与此相适应的课程。比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开设的“比较文学名著选读”就是行之有效的课程。这门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比较文学名著的研读,在充分吸纳消化比较文学理论思想资源的基础上,更好地从理论层面把握比较文学的发展脉络和特点,对比较文学性质有更为深切的认识,同时将历史上比较文学家的思想从史料层面上解放出来,在新的比较文学研究语境下进行新的阐释。这样,通过大量原著的精读,可以引导学生对比较文学学科某种基本问题进行梳理,这些问题可能是比较文学的热点问题,也可能是被忽略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理论思辨的兴趣,又拓展了学生的理论视野。从我们的教学实践来看,这种原典研读的方式,的确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开设了“比较文学通史”、“比较诗学”、“比较文化”、“《管锥编》选读”、“中外文学关系”等课程,这些课程都可以说是本科阶段“比较文学概论”的深入,也可以说是比较文学研究空间的拓展。“比较文学通史”可以强化研究生关于比较文学学科的史识。“比较诗学”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于当下文学理论界思考中国传统文论话语的现代性转换,建构中国特色的文论体系,显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比较文化”则顺应了国际比较文学界从文学研究走向文化研究的大趋势,由文学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赋予比较文学更大的现实性。“《管锥编》选读”引导研究生进入钱钟书独特的话语空间,体会异质文化对话与汇通的奇妙境界。而“中外文学关系”同样也是本科阶段的教学中语焉不详的热点问题,借助于比较文学理论,梳理中外文学关系的基本线索与经验,对于引导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也同样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认为,通过这些课程的设置,可以引导学生把本科阶段形成的比较文学的视野与眼光引向深入,并具体运用到比较文学研究实践之中,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思考比较文学的当下意义,为促进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与此述问题直接相关的是本科生与研究生比较文学教材的建设问题。一方面,目前本科生所使用的“比较文学概论”性质的教材很多,不少高校都有自编教材,缺少公认的权威教材。除少部分的教材有所创新外,大多数的教材都是简单的重复,造成很大浪费。更为严重的是,目前国内一些比较文学教材所阐述的比较文学理念,与国外的比较文学理念有很大的差异,已经滞后于国外比较文学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引进一批权威、经典的比较文学教材与理论著作,更新国内教材的比较文学观念。据悉,北京大学正在引进一套国外的比较文学名著,我认为这套名著至少应该包括以下数种:SusanBassnett的ComparativeLiterature:ACriticalIntroduction(Oxford:Blackwell,1993.),CharlesBernheimer编的ComparativeLiteratureintheAgeofMulticulturalism(Baltimore:JohnsHopkinsUniversityPress,1995.),ClaudioGuillén的TheChallengeofComparativeLiterature(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3.),DavidDamrosch的WhatIsWorldLiterature?(PrincetonandOxford: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03.)以及Spivak的DeathofaDiscipline(ColumbiaUniversityPress,2003.)等等。只有尽快将这些国外影响深远的比较文学名著译介到国内,才能真正推动国内比较文学观念的更新,从而更好地与国外比较文学展开交流和对话。另一方面,比较文学本科教材与研究生教材,从《比较文学概论》到《比较文学史》、《比较诗学》、《中外文学关系史》、《比较文学原典选读》等等,应该形成一个有机的序列。本科生教材,可以有某种权威的通用教材,而研究生的比较文学教材,绝不可能以一两本通用教材一统天下,而应该百花齐放。当然,也不是漫无边际,它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类,即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史、比较文学方法论、比较文学专题史及比较文学名著选读。这样,可以保证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较文学教学,达到较好的衔接。以本科学习为基点,到研究生阶段开始发散型学习。当然,我们现在讨论的只是“比较文学”的衔接问题,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应该尽可能地发挥“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学科特性,从长远来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事实性合并应该是可以预期的。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时代,我们越来越需要以比较文学的国际眼光,打通民族国家的局限,讨论世界各国文学发展过程与规律,研究各种文学现象之间的关系。两者的合并,一方面从学科设置上,有利于克服过于专业而狭隘的专业模式;另一方面从学科的特性来说,有利于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我们目前只是讨论了“比较文学”的问题,至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衔接,则是需另文加以探讨的问题了。

蔡春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对比较文学学科硕士阶段教学的几点思考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专业性学科,目前在我国高校已形成了一个囊括了本科、硕士、博士三阶段的多层次的教学体系。其中在本科阶段设立比较文学系的高校虽然是少数,但在本科阶段开设比较文学选修课已较为普遍。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扩招的浪潮,比较文学专业的硕士生与博士生的招收人数也在急剧地增加,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成为高校体系内该学科人才与队伍建设的核心环节。

作为一名该专业的研究生,我的硕士、博士两阶段的学习就是在国内比较文学专业的教学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完成的。作为一名该专业的年轻的硕士生导师,我的研究生指导工作也将成为不断完善这一体系的一个极为微小的部分。不管是在读学生、硕士生导师,还是以本学科的研究工作者自我命名,怎样才是一名合格的硕士、博士生?怎样才是一名合格的硕士生导师(也可以理解为如何培养出合格的硕士生)?怎样才能达到自身科研与研究生培养的良好契合?每一名学生、每一位老师、每一个研究者都有自己的个性,这三者怎样才能融洽地互为呼应、相学相长而非相克?学业与就业,为人与为师,学问与生活,理想与现实,它们孰轻孰重或者如何在有限的范围内抵达有限的结合?……诸如此类的思索与困惑似乎总是伴随始终。本论文即基于自身的学习与教学指导的体会,就比较文学学科硕士生阶段的培养浅谈几点体会。

一、准确定位:理性认识三个阶段的学习目标

在比较文学学科的本科、硕士、博士三阶段的渐进学习过程中,本科阶段的最基本任务在于积累感性阅读经验,硕士阶段的学习是对感性阅读的全面深入与一定程度的理性阅读经验的总结,博士阶段则进入了较为自由的阅读状态,在对某一问题(或专题)进行深度开掘的过程中,完成独立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这三个阶段中,硕士阶段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打基础阶段,是真正步入较为自由的学术研究的必经桥梁。

现阶段比较文学对自身的定位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跨”即意味着研究是以至少两种不同的文学(民族、语言、文化)或以科际整合为对象而展开的,这是硕士学习阶段需理性认识的首要问题,即确立明确的学科意识、准确地进行学科定位,并以此为前提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拟定学习计划与培养目标。从这一前提出发来审视我们现阶段的教学状况,有许多问题是值得思考的。

一、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的区别之一在于可以进行一对一的教学,目标应是“出精品”。这需要导师在渐进的指导过程中细心辨析每位学生的优劣之处,使每个学生尽可能地挑战自我,激发所长弥补所短。这一过程将历时三年,并且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而当下的量化评价机制对教师工作的辖制,以及扩招带来的诸如生源素质良莠不齐、学生人数过多等等弊病,使不浮躁的心态和扎实的学习更显得珍贵。

二、“跨”字决定了“出精品”的难度,故而培养方案、目标应具可行性,切忌好高骛远。例如,以我们现有的生源看,当前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多数来自中文系或外文系,就现有的具普遍性的本科课程设置而言,中文系的本科毕业生应已具备一定的古汉语阅读能力,能纯熟地用现代汉语写作;应基本掌握中国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的大体发展脉络(师范院校的学生还应包括“外国文学”部分),熟读甚至精读一定数量的经典作品;初步具备文学理论基础;具有较好的某一外语基础。外文系的本科毕业生则已较好地掌握某一外语的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部分该语种的文学经典或片断,对除中国外的某一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有初步的认识;阅读或浏览过一些中国文学经典,具备较好的汉语写作能力。即便如此,这两种类型的学生一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也必须直面“跨”字,一切都要从“跨”字开始,学生们不但需要大幅度地提高运用至少两种语言的能力,而且还要广泛涉猎至少两种不同的文化与文学,并要在这一基础上有选择性地精读,锁定关注的焦点,之后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要完成上述任务,谈何容易?所以,从长远的学术研究与发展的角度出发,要充分认识到“出精品”的难度以及硕士阶段打基础的重要性。

三、应发挥“跨”字的优势,让作为一门专业性学科的比较文学不仅成为学生学习、尝试进行学术研究的理性对象,还要使这一学科作为一种精神深入学生的内心,让学生真正地爱上这门学科。从20世纪80年代起,大陆学界曾多次涌现比较文学研究热潮。以国际性的视野从事文学研究对传统、封闭的国别文学研究的冲击为其主因(之后的文化研究对文学研究的冲击也是原因之一),其中当然也不乏诸如读该专业更容易走出国门等的实际考虑。这种一窝蜂而上的“热潮”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应,从最早的“阿猫阿狗比较法”到近几年的“正规军很少,游击队四处出击,流寇到处骚扰”的讽喻,形象生动地批评了这一学科在研究方法、观念以至从业者等各方面存在的流弊。这些流弊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成为促使我们反思我国比较文学学科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的动力,通过不断的修正来推动本学科的良性发展。

同类推荐
  • 做证的石头

    做证的石头

    新锐作家余显斌的《作证的石头》,所讲述的故事,总是波云诡异的,如云,罩着山尖;如雾,缭绕不散;如时间的叹息,在文字的夹缝中,悠悠传出。读他的故事,是一种想象,一种发现,一种热血沸腾的参入。在故事叙述中,经常,作者会骑着一匹想象的马,纵横驰骋。希望读者能在这本书的阅读,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天宇,俯视苍生,关注生活。本书收录的故事,内容广博,人物众多。其中人物有官场之人,平民百姓,富商老板;涉及内容,包括贪污受贿,尔虞我诈,还有人性的真善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峰回路转,详略得当,层次分明,使读者在故事欣赏的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精神的升华。
  • 砥砺前行

    砥砺前行

    本书回顾与总结了西南科技大学组建成立以来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记录和反映了学校十年来的奋斗历程。分“综合篇、发展篇、学院篇、专题篇”四部分,包括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技产业、合作办学与国际交流、学生工作与校园文化、图书与校园信息化建设、基本建设与后勤改革、抗震救灾与恢复重建等方面内容。
  • 名人传(译文经典)

    名人传(译文经典)

    1903年,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深感其时欧洲文化气息的沉闷与衰败,为了让世人“呼吸英雄们的气息”,他开始用文字谱写气势磅礴的生命交响曲:《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这正是本书所收录的三部作品。三位天才而创建至伟的艺术巨匠,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战斗不息。
  • 在云端·人生况味寄书衣

    在云端·人生况味寄书衣

    本书充满泥土气息的文字,弥漫着乡愁的韵味,这是文人们记忆中的故土、记忆中的乡村,乡村里的那些人和发生过的故事,都是远在海角天边的游子们无法割舍掉的情愫。去国怀乡之人,往往尺素相报。以文字形式传递心中的情怀,正是人间之美最好的表现形式。
  • 南都

    南都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贾梦玮关于丝绸之路的散文精选。六朝古都南京的历史况味如此富饶、丰盈,那些温馨和美好、张扬和放肆、落寞和枯索、无奈和参悟,此时此刻,都与秦淮河水一道,潺潺而来,忿而不怒,哀而不伤。正是因为有了贾梦玮在旧日旧事中的捡拾淘洗,历史不仅有着沧桑的面容,更有着清晰的年轮、流淌的血脉,它们挣脱枷锁,年轻气盛,瞩目心灵,雕刻未来。
热门推荐
  • 老婆最大之偷来的幸福

    老婆最大之偷来的幸福

    季颖这辈子最讨厌小三儿,可她偏偏却成了小三儿。
  • 药界宏图

    药界宏图

    五年时间光阴转,斩波劈浪命运变:从乡镇医院到医药连锁公司;从质量管理员到开创医药帝国;从不名一文到亿万富豪。期间丰铭扬历经几多成败荣辱,几许阴晴圆缺:善良家人的期盼;真挚朋友的支援;天降贵人的召唤;多情美女的纠缠;冷酷上司的羁绊;阴险同行的暗算;无良官吏的贪婪;黑暗势力的凶残。一颗勇敢的赤心,一腔济世的情怀,终创药界宏图大业,成美丽人生正果。
  • 荆家有女定天下

    荆家有女定天下

    江湖之大,无以为家。不过,转身之际有幸与她携手浪迹天涯。幸得良辰停此夜,踏尽芳菲,千山向明月。(纯爱百合小说)
  • 缤纷之蔚蓝(缤纷系列)

    缤纷之蔚蓝(缤纷系列)

    [花雨授权]谁又会想到,她和这个男人解除了婚约,但一场选举,一次庆典,却让他们的心灵越靠越近?于是,交织着理智与情感,年轻的心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震荡。带着一颗爱他的心,她却选择了和他之间的战争……
  • 名侦探柯南之零下的誓言

    名侦探柯南之零下的誓言

    作者建议:作品相关里的基本设定(一),一定要看。还有,因为前面的铺垫写得太多了,所以主角出现得较晚。——————这是一群没能长大的少年的故事。忆梦,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一个人。他在四年前被北川枫(原创人物,原名宫野泽宇,宫野明美的弟弟)所救,但到后来却不得他的喜爱,北川枫甚至一度嫌弃他。他是工藤优作的得意弟子,是宫野家的养子。常常对于组织的培训一屑不顾,经常自诩天才。在一次偶然中,他遇到了碰到了老师的儿子——变小的新一。有人跟他说,他失去了一份很重要的记忆,他开始去寻找,却发现,自己根本就不是所谓的宫野忆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少年阴司跟我回地狱

    少年阴司跟我回地狱

    晚上听到类似于敲门的闷响时,你有没有想过,或许是有谁正趴在门边拿锤子砸手指?想知道为什么上楼的时候看到的楼层是三楼,再走一层却是五楼了吗?他的衣服,穿反了。我想保护的从来都没有变过,让每一灵魂得到平等的救赎,他们不是鬼怪,他们是更可怜的“人”。——钖左。他从来都不知道,所谓的双胞胎,卫道者,都是前世种下的因,这一世他又是谁的果。
  • 殇王妃要逆天

    殇王妃要逆天

    生前,她爱一个男人,爱到连命都赔了进去一朝穿越,她已不是生前的她渣男,白莲,绿茶,通通滚蛋她本以为此生她无懈可击可是他的出现让她无力抵抗九五帝尊爱上她,横行天下,无人敢管
  • 生而帝王家

    生而帝王家

    生在帝王家是幸,还是不幸?如果生在摇摇欲坠的帝王家呢?
  • 圣庭

    圣庭

    挡不住的桃花运,无限风骚,以至于猥琐也成了一种境界,郑太就是这么一个猥琐男,上泡娲皇,下推幼女,在群魔乱舞、百家争鸣的神奇国度中,入主圣庭,睥睨天地,醒掌天下权,夜摸美人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