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276700000011

第11章 财产纠纷

亨利·詹姆斯在《梅西所知道的》一书中,通过梅西的视角,客观地展示了当时中下层人们的经济状况,以及他们为了生存所采取的措施。詹姆斯还通过《波英顿的珍宝》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中产阶级家庭内部复杂的婆媳关系及财产纠纷,从而抨击了英国当时的财产继承法。

故事讲述的是:葛瑞斯夫人与她过世的丈夫一道购买了许多美丽的收藏品,但是,根据英国的习俗,丈夫去世后,葛瑞斯夫人应该在儿子婚后把所有的收藏品交给儿子,自己搬到别处去住。但是她不喜欢那个不懂得欣赏艺术品的儿媳莫娜(Mona),所以将所有的“珍宝”搬出了“波英顿”,希望与她一样珍惜艺术品的弗勒达替代莫娜,但是弗勒达失败了。

这个故事源于一篇报道,它的事实可以从1893年詹姆斯对它首次进行处理的笔记中查到。一个收集了“有价值的东西——绘画、旧瓷器,等等,等等”的孀居母亲,由于英国的习俗,不得不将所有的财产,包括土地、房屋、家具交给刚刚结婚的儿子;而且习俗还规定儿子住在原来的家里,而母亲则必须搬到别处。母亲不喜欢儿媳,搬走了家具,被告上法庭,引起“公众舆论”。接着,母亲宣称儿子是不合法的,因而没有正当的继承权利。这样母亲被财政机构剥夺了作为保证人的权利,并且两次宣判她的行为是“反叛的”。

布赖恩·李曾把这篇小说当作伦理绝对主义的心理学研究;劳伦斯·毕·霍兰德(Laurance B.Holland)根据詹姆斯在序言中提到的从“物品”与现代行为之间的关系,即现代英国经济及其与过去的文化之间的关系来考察当时的英国,赞同詹姆斯的观点“粗野行为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胜利”。

我认为,这篇小说表面看来是一个家庭内部婆婆对儿媳的敌意引起的财产纠纷,实质上,它有着深刻的政治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它反映了英国当时的继承法的狭隘性;第二,它反映了女权主义意识的觉醒与抗争;第三,折射了隐含作者的父权价值观。

《波英顿的珍宝》以葛瑞斯夫人(Mrs Gereth)的视角开始叙述,随后弗勒达·维奇(Fleda Vetch)的视角加入进来,最后占据主导地位。作品中的三位女性都是普通的女性,可又都不是普通的女性,因为她们都有极强的权力欲与反叛性。

在葛瑞斯夫人的眼中,“英国没有什么东西能真正与波英顿相比”,因为它“本身就是一栋精致的老房子,早期雅各宾式的,每一部分都很高级”,“它还是一种刺激,一种灵感,一幅无与伦比的图画”;其次,是“生活的记录”,一个“充满记忆”的地方,“曾经有丈夫的同情与慷慨,他的知识与爱恋,他们完美的和谐与共同的美满生活,26年的计划与寻觅,一个长期而充满阳光的品味与好奇的收获”;最后,这是“她个人的才能、天才、激情和收集者的耐心”。“每一件发现的每一段历史,每一个收获的每一个情形”共同放出“光辉,在这个光辉中,可怜的妇人看到她所有的过去的所好与耐心、所有的过去的诡计与胜利都融汇在其中”,因此,葛瑞斯夫人不愿意离开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一个极其缺乏品味”的儿子已经使母亲非常痛苦了,更何况再加上一个“如此特别污浊的”、“无知与庸俗”的儿媳。难怪葛瑞斯夫人“痛恨英国习俗对孀居母亲的剥夺”,希望儿子把此事告上法庭,“使他们和他们所体现的传统丢脸”。

她宁愿面临“警察和拖拽”表明了她敢于为自己的权利公开而战的坚定决心。如果说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她是女权主义者的话,我们至少可以说,在她身上体现了英国女性为获得社会的平等而奋斗的意识和行动。她对弗勒达抱怨她的儿子“对她从来没有一点点的想象、温柔和殷勤”,表明了儿子对母亲的冷漠与不尊重,暗示了盛行在英国的冷漠风气;与此同时,在别的国家,寡妇“受到最美的尊重”,她的朋友德·姚美夫人,“是女人中最有智慧的一个,但是,她个子矮小、皮肤黝黑而且驼背,她有三个儿子,不在她身边的时候,每人每天都写信,向她报告他们每天的生活”,反映了当时法国妇女的地位高于英国妇女,而这使葛瑞斯夫人羡慕不已。

像她的朋友德·姚美夫人“直到死时对每件事情都有决定权”一样,葛瑞斯夫人也希望有这样的权利,而且她也有能力这样做。因为她有一种对艺术品的天赋,一种勤奋和节俭的精神,一个思维敏捷的大脑和坚定的意志。对于那些收藏品,“他们节省了生活中的许多东西,还有很多东西他们不曾有过,但是,在欧洲的每一个角落的犹太人中间都有他们的搜寻”;她有一种特别的眼力,“每一件她看到的物品都有另一种风味”;无论什么,在她手中都会成为奇迹。例如,她用老处女姨妈留下的“破旧的东西”来装饰的瑞克斯住所,使弗勒达赞叹不止。而且,她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极高的办事效率。当她把东西搬离波士顿时,她像一个将军一样命令“这么多的人”:

我成功了,因为我想得很周到,没有留下侥幸的机会:整个过程都是事先计划好的,所以,实施的过程只用了几个小时我可以给你两天的时间,’我说;‘我不能多给你一秒钟’我盘算得很周到,站在那儿指挥;我告诉他们怎么做。是的,我哄他们,向他们表示关爱。啊,我受到鼓舞他们觉得我棒极了。我既不吃也不喝,但是我像现在一样平静。我不知道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我;真值得把它找出来。我很不简单,我亲爱的:我亲手举起了千斤重担。我现在非常、非常、非常疲劳;但是,既没有一个刮痕,也没有一个缺口,更没有一个茶杯丢失。

这段话表明葛瑞斯夫人思维缜密、办事迅速、废寝忘食、指挥若定,具有一个领导者的才能,又一次为“无论她做什么总是会成功”提供了证明。她眼光敏锐,能很快断定一个人的能力。从弗勒达“不模仿,是真的”构思的着装,她断定弗勒达有“一种特别的才能”,“不可能像其他人一样偶尔会交谈一些陈词滥调”,她相信弗勒达和她一样对波英顿的“物品”有着同样的欣赏:“你将,当然只有你,在整个世界上,因为你了解,就像我一样,你感觉得到什么是好的、什么是真的、什么是纯粹的。”因此,她希望弗勒达能嫁给自己的儿子欧文(Owen)。

人们也许认为,葛瑞斯夫人物欲熏心,是一个极端的拜物主义者。其实不然。她对此早有说明。她不愿意放弃波英顿“不是出于占有的原始的爱;是必须忠实于一个信仰、忠诚于一个念头”。对于她来说,没有一件物品她不了解、她不热爱,“他们是我们的宗教,他们是我们的生活,他们就是我们!”即便如此,她“可以让它们都去”,因为她不得不,“如此奇怪地,去到另一个充满友爱、拥有良知的人那儿”,她说:“我想,我可以毫无痛苦地放弃一切,把它们交给一个我信任、我尊重的人”,“因为它们需要爱护,从它们的美丽中流露出一份可怜”。假如它们不幸要进入到像莫娜一样“无知而又庸俗”的女人之手的话,“我想我会亲手销毁它们”。由此可见,葛瑞斯夫人对艺术的热爱,对过去的文化的热爱有多深,它们已经深入到她的骨髓,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与其说她反对莫娜作为儿媳,不如说她反对“无知而又庸俗”的人会玷污、会毁坏艺术品。所以她认为弗勒达才是她一直都在寻找的合适人选,她对欧文说:“假如你娶她的话,我一言不发,马上搬走,假如你娶任何别的人,任何别的不像她那样让我觉得可靠的人老天帮我,我将战斗到死”,她为保护艺术而战的决心可见一斑。

葛瑞斯夫人作为父权文化的受害者,反对强加在她身上的不公正的父权意志,与此同时,她又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他人身上。欧文的软弱、无主见何尝不是她权力意志的反映,可她在与莫娜和弗勒达的权力较量中却始终是个失败者。

葛瑞斯夫人与莫娜之间的权力之争较为激烈。葛瑞斯夫人、弗勒达,以及读者都不知道莫娜关于珍宝的真实想法,因为詹姆斯在此采用了他者人物塑造方法,即她本人很少出现,也从未谈论过自己的思想,所有关于她的一切,都是通过人物欧文来表现的。欧文提到“她认为它们很好”、“她对它们很钟情”。从莫娜第一次去波英顿,人们发现她对这些珍宝的内在价值一无所知,甚至一点儿也不介意。然而,葛瑞斯夫人对它们的狂热使她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她从未想过需要它们直到它们处于危险之时”,欧文解释说:“现在她想得到它们,当她有了一个想法的时候啊,天啊!”一开始,莫娜只是把这些珍宝当作装饰品,想把它们扔到一边去,代之以其他的东西,诸如:“从社会文章上剪下的名流的漫画像”,等等。当她得知葛瑞斯夫人拒绝放弃的时候,它们变成了挑战她作为新的女主人的权力的目标,因此,拥有它们意味着拥有权力。为了这个权力,她甚至冒着失去丈夫的危险。“她不是那种知道所有物品价值的”人,“她自己要它们她想要感觉它们是她的,她才不在乎我是否拥有它们!如果她得不到它们,她也不要我。如果她得不到它们,她也不要其他东西”。我们可以看出:她对于权力的欲望有多么强烈!使葛瑞斯夫人更为生气的是:莫娜和欧文婚后长期旅游在外,波英顿经常无人照管。在她看来:“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傲慢,是对当事人的恶意打击,表明她现在牢牢地掌握了波英顿,完全不必住在那儿。”通过拒绝住在波英顿,而不是通过表明她拥有多少珍宝,莫娜更加公开、更加有力地宣告了她对于葛瑞斯夫人权力的超越和蔑视。

葛瑞斯夫人与弗勒达之间也有权力的较量。由于两人对于美好事物都有共同的欣赏,对于无品味的人都很讨厌,所以两人很自然的走到一块。弗勒达知道葛瑞斯夫人“极其喜欢她,那是因为喜欢当然是波英顿弗勒达自己也喜欢的”;葛瑞斯夫人喜欢弗勒达主要是因为弗勒达没有虚荣,比自己“聪明”,“思维细密”,理解她,赞扬她,赞美那些展现老妇人才能的珍宝。最重要的是,弗勒达表面看来文文静静,似乎没有莫娜那样外露的强烈的权力意志,似乎预示着弗勒达易于控制。

事实果真如此吗?

不错,弗勒达确实比莫娜更加温柔、更加圆滑。因为,她身无分文,母亲已逝,无人可依,缺乏自信,而且养成了非常含蓄的性格。但是,我们不能说她没有野心。当她第一次和欧文散步时,她发现“欧文·葛瑞斯绝对漂亮、可笑的憨厚的她自己早就准备好了,假如她要结婚的话,要奉献所有的聪明的话,她希望她的丈夫值得她感谢。她想用自己的方式像葛瑞斯夫人一样使自己成为同一个家庭的灵魂”。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她想成为波英顿的新主人,策略是“自己的方式”那就是,不要像莫娜那样篡夺葛瑞斯夫人对波英顿的优先权。她甚至幻想“假如她是波英顿的女主人的话,她将会拨给整整一个省给这个女王母亲作为住所。她会带着一车厢的行李和战利品从战役中返回,这座宫殿就会打开它的百叶窗,早晨就会从大厅中一闪而过。所以,如果说莫娜公开地想要成为波英顿的女主人的话,弗勒达则更加隐蔽地、更加巧妙地想成为波英顿的女主人。

与此同时,葛瑞斯夫人以波英顿为诱饵,劝说弗勒达击败莫娜。接受她的劝告,意味着完全屈服于她的权力,这与弗勒达自己的意愿是相违背的。她观察到“在这幢房子里,她自己的价值,就像人们说的,只不过是一个好的代理人的价值”,这使她很不开心。时不时地葛瑞斯夫人在显示她对弗勒达的关心时,无意识中会流露出想控制他人的本性,她“突然吻一下弗勒达”,“每一个迹象都想把她打入到把欧文从莫娜身边拯救出来的陷阱中去”;时不时地弗勒达会有一种“被活埋的感觉,窒息在另一个意志的膨胀中”。这使得弗勒达“现在,连续几个小时她都会希望她可能再也不愿看到美好的东西了:那种经历明显地不是平静的正确来源,在某个庸俗的小地方,她也许有更多的平静”。然而,身无分文、无依无靠的弗勒达不得不呆在那里。

但是,弗勒达从来也没有屈服于葛瑞斯夫人的权力。像梅西一样,弗勒达抵制她的保护人的控制,通过保密、撒谎、秘密地站在欧文和莫娜一边来坚持自己的自由。这时,有很多因素共同起作用:如她细心的道德审慎、她对欧文的爱等等葛瑞斯夫人越急于让她把欧文从莫娜身边带走,她就越小心地掩藏着她对欧文的爱。有些戏剧场景描写了弗勒达不顾一切地保护自己的秘密不被葛瑞斯夫人透视一切的目光所侦破首先是她对欧文的爱,接着是欧文对她的爱,然后是葛瑞斯夫人不退回珍宝的情况下莫娜退婚的可能性等等。究其原因,她不希望别人的干预,她希望事情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所以,她对自己“被暴露、被调查的状态”感到寒心,对“葛瑞斯夫人在她心灵的闺房里冲进冲出”的行为很生气,因为,在葛瑞斯夫人的“好意”中,弗勒达发现了“高级的野蛮行为”。两人强烈对抗的结果是:葛瑞斯夫人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退回了珍宝,无意中成全了她不想成全者,破坏了她不想破坏者,戏剧反讽在此达到高潮,令人啼笑皆非,欲罢不能。

弗勒达是詹姆斯极力塑造的一个人物,与庸俗贪婪的莫娜、软弱无能的欧文相比,她代表着隐含作者期待的既有较高的艺术品味,又有美好的道德情操的“自由精神”。但是,果真她的自由精神的理想令人满意吗?许多批评家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即使人们承认她非常精明,对于周围的事情了如指掌,也清楚自己的行为,但是人们认为她没有采取的行为恰恰是对她的自由的违背。当莫娜由于得不到波英顿的珍宝而无限地推迟婚期时,只要弗勒达向葛瑞斯夫人说出她已和欧文深深相爱,不要老人退回珍宝,莫娜就会退婚。但是,就在这时,弗勒达的善良的天性阻止她说出真相,僵化地恪守着不乘人之危的准则,结果老人退回珍宝,莫娜随之回到欧文的身边,而她则永远地失去了欧文,最后珍宝在大火中化为灰烬。她不止一次地面对着僵化的道德原则的后果,而这种后果使她思想无法统一,当欧文问她:

“你打算告诉我我必须娶我讨厌的女人吗”

“不,没有比那更糟糕的”

“那么,以上帝的名义,我必须怎么做?”

“你必须与莫娜一起解决这件事。你不要失去信心我不能插手那件事情你向她求婚:这对于她来说是天大的事情我不能放弃你永远,永远,永远!”

也许,她还是詹姆斯有意创造的理想的美国少女,天真无邪;也许她比其他的女主角更多一份节制与受难。即使她暂时放纵自己,向欧文宣泄自己的感情时,她也没有完全地屈服。

她靠在他的胸前,听任泪如雨下;某种东西被囚禁着、郁积着、悸动着、涌动着;内心深处的、甜蜜的东西澎湃着。然而所有最强烈的感知就是短暂的忧伤感。

对于弗勒达来说,生活不仅仅是原始的、庸俗的,而且是一种威胁,必须与之保持距离,这反映了詹姆斯试图把她描写成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然而,描写她文雅高尚的笔墨越多,越令人反感,因为她的有关道德问题的沉思不是基于生活兴趣的本身,而是将她自我毁灭的冲动过分理性化,有矫枉过正之嫌。如她认为婚姻对于莫娜来说是“天大的事情”,难道对于自己和欧文来说就不是“天大的事情”吗?就可以被动地等待吗?所以她的无私在此就显得极不真实,难以置信,因为它已远离人性。为了维护诚实的信条,她自己拒绝“插手那件事”,而且让欧文被动地等待莫娜主动提出放弃;另一方面,在维护诚实的信条的同时,她实际上又破坏了诚实的信条,因为她拒不承认她已和欧文相爱,致使事情向着违背多数人意愿的方向发展,毁掉了她热爱的人们的生活,也毁掉了自己追求的幸福与自由。

如果说葛瑞斯夫人通过搬走珍宝,希望儿子告上法庭来“使他们和他们所体现的传统丢脸”,体现了女性对父权文化的抗议和反叛,那么,波英顿的被烧毁是否预示着被女性压制下的男性意识的复苏与反抗?

许多读者和批评家都认为葛瑞斯夫人出于报复,烧毁了波英顿。我对此有不同看法。我认为:不是葛瑞斯夫人,而是欧文派人烧毁了波英顿,而且葛瑞斯夫人早有预见。

当葛瑞斯夫人抱怨她不能“与新主人一起坐在那儿弗勒达理论说他们毕竟不会把东西砸烂或烧毁;葛瑞斯夫人承认当被逼急了的时候她不得不如此假设”。我们知道,在弗勒达调解欧文和葛瑞斯夫人的关系的过程中,欧文已经渐渐被弗勒达的优秀品质所吸引,在莫娜怀疑他与弗勒达关系不正常的指责下,他真正开始爱上弗勒达,但是弗勒达不允许他先抛弃莫娜,而要他耐心地等待莫娜主动退婚,他们差一点成功了,可葛瑞斯夫人退回珍宝使他们计划落空。欧文娶了一个他“憎恨的女人”,婚后,他们长期在国外旅游。有一天,弗勒达收到了欧文的来信:

我,无法表达地,要你,留作纪念,拥有我的一些东西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我的意思和我应该指的是来自波英顿的东西我指的是“收藏的珍宝”,你明白吗?如果碰巧是那种你马上就可带走的马上带走越多越好。你当场就可拿走,无论它是什么。我谦卑地求你去那儿看看。那里的人已得到全部指示:他们会尽可能地帮助你,整个地方都会为你服务只是我非常希望你挑选最好的。让我觉得我可以信赖你把此事交给你。假如你愿意想一想什么事情使我求你的话,你是不会拒绝的。

这封信吞吞吐吐,欲语还休,半明半暗地说明了自己的请求。可是,弗勒达却对最后一句想了一个多月,最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他在婚姻中获得的幸福远远大于他在窘境中的沮丧,他一直衷心地认为:他现在欠她一个表达他感激的信物,感谢她使他保持了正确的方向。”在任何事情发生之前,这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可是,大火发生以后,我们就不得不重新考虑这封信。欧文非常软弱,软弱到母亲说“他软弱得可怜以至于不配称作男人”。他一直都被女人操纵,先是被母亲,接着被莫娜,“他一直被另一只手束缚着。那只手自然是莫娜的”,使得他“空虚、敷衍了事、可怜”;然后,他在母亲和莫娜的权力之间挣扎;最后,他听从弗勒达的摆布,让他等待他母亲的决定,甚至等待莫娜主动退婚。但是,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三个女人中,莫娜品味最低,但她“手腕最高”,紧紧地抓住了他,显然,婚后他仍然被莫娜牢牢控制。也许,共同的生活使他更加了解莫娜,越了解,越恨她,越激发了他的男性意识,然后开始了他的入门仪式。身上的阳刚之气促使他想法摆脱莫娜,最好的办法就是毁灭波英顿这个虚荣和权力的象征,他在莫娜眼中存在的价值。所以,他“谦卑”地恳求弗勒达带走“收藏的珍宝”,“越多越好”,以便烧毁它时不要损失太多。通过这样的举动,他变成了一个配得上“男人称号”的人,因为他拥有了力量,他不再软弱。他的转变暗示了隐含作者的希望:社会应该具有阳刚之气,应该由男人来主宰。

寡妇葛瑞斯夫人在儿子婚后不得不离开自己悉心经营的住所和收藏,这反映了父权社会的文化对女性的压制;三个女人对欧文的控制反映了女性所具有的力量;波英顿的大火表明了男性的反扑。这既是一个家庭内部关系的描述,也是一个社会男女之间力量的较量。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男性取代女性,取得社会的统治权,现在女权主义运动致力于妇女从父权文化下解放出来,建立女性话语,是否意味着回归女性的社会统治地位呢?若如此,则父权反扑的大火又将焚烧掉一切文明,历史就会陷入到毫无进步的、永无止境的轮回中去。所以男女平等才是真正进步的、文明社会的象征。

同类推荐
  • 闲读诗书慢著文

    闲读诗书慢著文

    本书为作者的书评文章集,分书评和读书随笔两部分,并附录若干篇他人评论作者著作的书评文章。作者阅读面较广,古今中外,文学、经济、社会等题材均有涉及,评论文字也独具见识。书评部分以对具体的书的评论为主,读书随笔部分题材较广,对阅读、创作、文化等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观察。
  • 活在18线:那些远离北上广深的真实生活(南瓜屋故事)

    活在18线:那些远离北上广深的真实生活(南瓜屋故事)

    县城被吐槽为“18线”城市,连接大城市与乡村。在这里既有田园的安逸也有城居的喧嚣;既有繁华热闹也有贫困潦倒;既有恬静幽美也有困苦挣扎;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并存;亲情友情与冲突矛盾同在……有人说:了解一个时代,看一个县城就足够了。我诚以为然。县城里话题很多,人人都在拥挤中前行,讲述着各自的故事,演绎着各自的人生。谁在编曲谁在听……人生百态,冷暖自知。写下这些老人故事、婚恋故事、“车祸”故事和债务故事,不是批判也不是颂扬,只是站在我个人的角度,以我个人的眼光,观察和思考发生在“18线”里的那些人、事、情。
  • 新时代 新突破 新高峰

    新时代 新突破 新高峰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回顾河南文学40年来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进一步巩固第一、二届中原论坛取得的优秀成果,推动中原作家群实现新的突破,进一步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做出贡献,河南省作家协会于2018年10月15日至17日在郑州举办了第三届中原作家群论坛,邀请中国作协有关领导、豫籍作家以及来自全国的评论家百余人参加论坛,就中原作家群代表性作家的创作成就、影响、地位、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 名著导读之外国名著

    名著导读之外国名著

    在浩如烟海的人类文化发展史中,文学无疑是一颗耀眼璀璨的明珠,它如一个向导,引领着我们在这一片纷繁复杂的密林里遨游;它是一条小路,指示我们通向梦的彼岸。
  • 普吕多姆诗选;卡尔杜齐诗选;吉檀迦利

    普吕多姆诗选;卡尔杜齐诗选;吉檀迦利

    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
热门推荐
  • 七天光阴因你而不孤单

    七天光阴因你而不孤单

    假如你生活只剩下了七天,你会怎么做?是继续混吃等死?还是在最后的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又或者是去追逐那浩渺的希望?广场的见义勇为,奶茶店的相遇,夕阳下的身影,故校的游玩,婚礼的赞歌,雨中的拥吻……一切尽在最后的七天之中
  • 石室秘录

    石室秘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蜡笔小新妮妮家教之行

    蜡笔小新妮妮家教之行

    樱田妮妮因为父母出差而搬到并盛的哥哥家,妮妮的家教之行就此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优秀小学生必读:快乐作文大全集

    优秀小学生必读:快乐作文大全集

    书突破了传统的作文教育和写作模式,针对小学生的写作水平筛选并列举了众多优秀范文,突出了创新性和趣味性,并对常见的记叙文、说明文等文体进行了重点示范。相信对提高小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会有很大帮助,让他们轻松地读,快乐地写。让写作文不再头疼!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花千骨之雪莹穿越奇缘

    花千骨之雪莹穿越奇缘

    一个现代小姑娘雪莹穿越到了花千骨,决定改变小骨的命运,并得到了真爱……
  • 快穿男神超乖哒

    快穿男神超乖哒

    【1V1】自从脑中多了某系统,不争表示累到瘫,累成狗,偏偏身边还有人来捣乱。伪乖巧少年祈求脸:争争,快说爱我,最爱的就是我。不争:!(别以为我看不到你背后放的手术刀!)伪废材王爷幽怨脸:争争,你说了会保护我一辈子的。不争:!(你都当上皇帝了,还想怎样?)伪双腿残疾师弟委屈脸:?不争:!为找回失去的记忆与神力,不争穿梭无数位面,每天智斗‘蛇精病’某系统:神仙姐姐,我们是‘雷锋系统’,做好事,不留名,请你放开那个漂亮的男孩子,你只是救了他一次!不争:我的!某男神:旺财,你可以启动销毁程序。系统旺财号:(╥╯^╰╥)
  • 轮回之苍生劫

    轮回之苍生劫

    身堕轮回意未消,铁血柔情心中傲;诸君莫笑红尘客,古往今来几逍遥。
  • 戀戀不只是爱你而已

    戀戀不只是爱你而已

    就连一个又矮又胖还笨的戀戀都能遇到这样一个高富帅!!!!还有理么??弱弱的笨丫头抢了高富帅的冰淇淋,帅哥,却是微微一笑!!顿时就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