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853800000013

第13章 薛侃录(3)

先生说:“心不可以动静来区分体用。动静是暂时的。就本体而言,用在体;就作用而言,体在用。这称做‘体有一源’。倘若说静时可见心的本体,动时可见心的作用,倒也无事。”

【原文】

4.16问:“上智下愚。如何不可移?”

先生曰:“不是不可移。只是不肯移。”

问“子夏门人问交”章。

先生曰:“子夏是言小子之交。子张是言成人之交。若善用之变。亦俱是。”

【译文】

问:“上智下愚,为什么不可改变?”

先生说:“不是不可改变,只是不肯改变。”

有人问子夏的学生请教交友的事。

先生说:“子夏说的是小孩的交友,子张说的是成人的交友,如果善于运用,也都对。”

【原文】

4.17子仁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先儒以为效先觉之所为。如何?”

先生曰:“学是学去人欲、存天理。从事于去人欲、存天理。则自正。诸先觉考诸古训。自下许多问辨思索存省克治工夫。然不过欲去此心之人欲、存吾心之天理耳。若日‘效先觉之所为’。则只说得学中一件事。亦似专求诸外了。‘时习‘者。‘坐如尸’。非专习坐也。坐时习此心也。‘立如斋’。非专习立也,立时习此心也。‘说’是‘理义之说。我心’之‘说’。人心本自说理义,如目本说色。耳本说声。惟为人欲所蔽所累,始有不说。今人欲日去。则理义日洽浃,安得不说?”

【译文】

子仁问:“‘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先儒说,学是效法先觉者的行为,这样说正确吗?”

先生说:“学,是学去人欲、存天理。如果去人欲、存天理,就自然会求正于先觉,考求于古训,就自然会下很多问辨、思索、存养、省察、克治的功夫。这些也不过是要除去己心的私欲,存养己心的天理罢了。至于说‘效先觉之所为’,那只是说了学中的一件事,也似乎专门向外求取了。‘时习’犹如‘坐如尸’,不是专门练习端坐,是在端坐时锻炼这颗心。‘立如斋’,不是专门练习站立,是在站立时锻炼这颗心。‘悦’是‘理义之说我心’的‘说’。人心原本就欢喜义理,好比眼睛本来喜欢美色,耳朵欢喜音乐一样。只因为私欲的蒙蔽和拖累,人心才有不悦。如果私欲一天天减少,那么,理义就能一天天滋润身心,人心又怎能不悦呢?”

【原文】

4.1吕国英说:“曾子三省虽切。恐是未闻一贯时工夫?”

先生曰:“一贯是夫子见曾子未得用功之要。故告之。学者果能忠恕上用功。岂不是一贯?‘一’如树根本。‘贯’如树之枝叶。未种根。何枝叶之可得?体用一源。体未立。用安从生?谓‘曾子于其用处。盖已随事精察而力行之。但未知其体之一’。此恐未尽。”

【译文】

国英问:“曾参的‘吾日三省吾身’的功夫虽然真切,大概还不理解‘一以贯之’的功夫。”

先生说:“一以贯之是孔子看到曾子没有掌握功夫要领才告诉他的。学者若真能在忠恕上下功夫,难道不是一贯吗?‘一’如同树的根,‘贯’如同树的枝叶。没有种根,哪有枝叶?体用一源,体未立存,用从哪来?朱熹先生说:‘曾子于其用处,盖已随事精察而力行之,但未知其体之一,’这句话大概还没有说完全。”

【故事】忠恕之道

有一次,孔子给学生上课,他跟他的学生曾子说:“我的道一以贯之,你知道是什么吗?”孔子是在问他做人做事永远不变的原则。曾子就心领神会:“我明白。”等老师走出去后,曾子的同门师兄弟就问他,说老师说一以贯之的到底是什么呀?曾子解释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曾子的意思是说孔子这一生始终坚持的、做人做事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忠恕两个字。

曾子不愧是孔子的高足,他非常了解老师的心意。孔子的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仁”的真谛在于“忠恕”。

忠是从积极的方面说,也就是孔子在《论语·雍也》篇里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飞黄腾达,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飞黄腾达。这其实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待人忠心的意思。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此句中的“为人谋而不忠乎”中的“忠”,即是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做到了全心全力、推己及人。

恕是从消极的方面说,也就是孔子在《论语·卫灵公》篇里回答子贡时“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平”的问题时所说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曾子每日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孔门所谓“忠”也包含“恕”的意思,因为在儒家的“推其所欲以及于人”的思想中内在地包含着“推其所不欲而勿施于人”的思想。《论语·子路》篇中记载孔子的弟子樊迟向孔子问怎么才能做到仁。孔子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夫子是说平日的言行举止端正庄严,从事工作严肃认真,忠实诚恳,即使去到文化落后的地方,这些原则都不可离弃的。此处的“与人忠”就可以理解为“与人忠恕”。也就是说,真正的“忠”是包含着“恕”为基础的。

总起来说,忠恕之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己,推己及人。所谓人心都是相同的,自己想做的事情,想要追求、得到的东西,要想到别人也是这么想的;自己不想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也要考虑到别人也是这样想的。忠恕就是以待自己的态度对待别人。今天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中有他人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推行的忠恕之道。推而广之,所谓“让世界充满爱”,也是忠恕之道的体现。

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一以贯之的一个原则,其意义深广久远,具有现代意义。它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环境相处的平等精神,对于促进当今世界的和平,乃至保护人类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原文】

4.19黄诚甫问“汝与回也,孰愈”章。

先生曰:“子贡多学而识,在闻见上功夫。颜子在心地上用功。故圣人问以启之。而子贡所对又只在知见上。故圣人叹惜之。非许之也。”

“颜子不迁怒。不贰过。亦是有未发之中始能。”

【译文】

黄诚甫就《论语》中“汝与回也孰愈”一章请教于先生。

先生说:“子贡认为多学而识,要在见闻上下功夫,颜回是在心地上下功夫,所以孔子用这个问题来启发子贡。但是子贡的回答只停留在知识见闻上,因此孔子可惜他,并非赞扬他。”

“颜回不迁怒于人,不犯同样的错误,能够如此,也只有未发之中的人才可做到。”

【原文】

4.20“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删其繁枝。欲德之盛。必于始学时去夫外好。如外好诗文。则精神日渐漏泄在诗文上去。凡百外好皆然。”又曰:“我此论学是无中生有的工夫。诸公须要信得及,只是立志。学者一念为善之志。如树之种。但勿助勿忘。只管培植将去。自然日夜滋长。生气日完。枝叶日茂。树初生时。便抽繁枝,亦须刊落,然后根干能大。初学时亦然。故立志贵专一。”

【译文】

“栽树的人必须培养树根,修德的人必须修养心性。要使树木长高,必须开始时就裁去多余的枝。要使德性盛隆,必须在开始学习时就除去对外物的喜好。如喜爱诗文,精神就会逐渐倾注在诗文上。其他诸多爱好都是如此。”接着又说:“我在此处讲学,讲的是无中生有的功夫。各位所能相信的,只有立志。学者一心为善的志向,犹如树的种子,只要不忘记、不助长,一直栽培下去,自然会日夜生长,生机日益完备,枝叶日益茂盛。树刚长出来时,有了分枝,应该砍削删除,然后树干才能长大。初学时也是如此。所以,立志最可贵的是专一。”

【原文】

4.21因论先生之门。某人在涵养上用功。某人在识见上用功。先生曰:“专涵养者。日见其不足:专识见者。日见其有余。日不足者。日有余矣。日有余者。日不足矣。”

【译文】

谈话时顺便论及先生的弟子,讲某人是在涵养上用功,讲某人在知识见闻上用功。先生说:“只在涵养上用功,每天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只在知识见闻上用功,每在都觉得自己有余。日感不足之人,德行将会逐渐有余。日感有余之人,德行将会逐渐衰微。”

【原文】

4.22梁日孚问:“居敬、穷理是两事,先生以为一事。何如?”

先生曰:“天地间只此一事。安有两事?若论万殊。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又何止两?公且道居敬是如何?穷理是如何?”

曰:“居是存养工夫,穷理是穷事物之理。”

曰:“存养个甚?”

曰:“是存养此心之天理。”

曰:“如此。亦只是穷理矣。”

曰:“且道如何穷事物之理?”

曰:“如事亲便要穷孝之理。事君便要穷忠之理。”

曰:“忠与孝之理在君、亲身上,在自己心上?若在自己心上。亦只是穷此心之理矣。且道如何是敬?”

曰:“只是主一。”

曰:“如何是主一?”

曰:“如读书便一心在读书上。接事便一心在事上。”

曰:“如此,则饮酒便一心在饮酒上。好色便一心在好色上。却是逐物。成甚居敬功夫?”

【译文】

梁日孚问:“居敬与穷理是两码事,而先生为什么认为是一码事呢?”

先生说:“天地间唯有一件事,怎么会有两件事?至于说到事物的千差区别,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又何止两件?您不妨先说一下何谓居敬?何谓穷理?”

梁日孚说:“居敬是存养功夫,穷理是穷尽事物之理。”

先生问:“存养什么?”

梁日孚说:“存养己心中的天理。”

先生说:“这样也就是穷尽事物之理了。”

先生又说:“暂且谈一下怎样穷尽事物之理。”

梁日孚说:“例如,侍奉父母就要穷尽孝的理,事君就要穷尽忠的理。”

先生说:“忠和孝的理,是在国君、父母身上,还是在自己心上?如果在自己心上,也就是要穷尽此心的理了。先谈下什么是敬?”

梁日孚说:“敬,就是主一。”

先生问:“怎样才算是主一?”

梁日孚说:“例如,读书就一心在读书上,做事就一心在做事上。”

先生说:“这样一来,饮酒就一心在饮酒上,好色就一心在好色上。这是追逐外物,怎么能称为居敬功夫呢?”

【原文】

4.23日孚请问。

曰:“一者。天理。主一是一心在天理上。若只知主一。不知一即是理。有事时便是逐物。无事时便是着空。惟其有事无事。一心皆在天理上用功,所以居敬亦即是穷理。就穷理专一处说,便谓之居敬,就居敬精密处说。便谓之穷理。却不是居敬了,别有个心穷理。穷理时别有个心居数。名虽不同。功夫只是一事。就如《易》言‘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即是无事时义。义即是有事时敬。两句合说一件。如孔子言‘修己以敬’。即不须言义。孟子言‘集义’。即不须言敬。会得时。横说竖说。工夫总是一般。若泥文逐句。不识本领。即支离决裂,工夫都无下落。”

【译文】

梁日孚向先生请教有关问题。

先生说:“一就是天理,主一就是一心在天理上。如果只懂得主一,不明白它就是理,那么,有事时就是追逐外物,无事时就是凭空臆想。只有不管有事无事都一心在天理上下功夫,此居敬也就是穷理。就穷理的专一而言,即为居敬;居敬的精密而言,即为穷理。并非居敬后,又有一个心去穷理,穷理时,又有一个心去居敬。名称虽然不同,功夫只有一个。正如《易经》中讲‘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即无事时的义,义即有事时的敬。敬义结合仍是一回事。孔子说‘修己以敬’,义就不用说了。孟子说‘集义’,敬也不必说了。体会了这些横说直说,功夫总是一样。如果局限于文句,不了解根本,只会支离决裂,功夫就没有着落处。”

【原文】

4.24问:“穷理何以即是尽性?”

曰:“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穷仁之理。真要仁极仁:穷义之理。真要义极义。仁、义只是吾必。故穷理即是尽性。如孟子说‘充其恻隐之心。至仁不可胜用’。这便是穷理工夫。”

【译文】

梁日孚问:“为什么说穷理就是心性呢?”

先生说:“心的体是性,性即是理。穷尽仁的理,是使仁成为至仁;穷尽义的理,是使义成为至义,仁与义只是我的性,因此,穷理就是尽性。孟子所说的‘充其恻隐之心。至仁不可胜用’,就是穷理的功夫。”

【故事】仁义之至的刘备

刘备(161年一223年),字玄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为三国蜀汉开国皇帝。汉末,刘备在当平原县令时,有一人与他有恩怨,派刺客刺杀刘备。刘备不知内情,仍善待刺客,刺客被他的仁厚所感化,不忍杀害他,还将实情告诉了他。对于此事,《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感慨地说:“其得人心如此。”可见刘备的仁德,确是一般人所不能及的。

刘备不仅仁德宽厚,还非常重义气。他在镇压黄巾起义时结识关羽、张飞二人,三人亲如兄弟。后来,三弟张飞因喝酒误事,丢掉了徐州,让刘备的妻小也身陷城内。张飞要拔剑自刎,以死谢罪。刘备夺下剑扔到地上,安慰张飞:“我们三个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现在虽然丢了城池家人,城池本来就不是我的,家眷以后也可以设法挽救,兄弟怎么能因一时之误就轻生呢?”刘备长期流离失所,好不容易有一个根据地,又被张飞大意丢失了,但刘备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过一句指责的话。可见刘备真是宽厚仁义,视兄弟情比海深哪!

同类推荐
  • 教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教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本书通过纠正孩子在日常生活、学习、消费与家人同学相处等方面易犯的错误,教会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 坐好月子健康一生

    坐好月子健康一生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妈妈篇,介绍其坐月子期间的保健知识,包括准备迎接新生宝宝、开始坐月子、坐月子饮食调理、月子里健康检查及防病、产后减肥与避孕;下篇为宝宝篇,介绍宝宝怎样能健康成长,包括了解新生儿的发育、新生儿喂养、新生儿的日常照料、新生儿常见疾病防治。
  • 如何回答孩子的刁钻提问

    如何回答孩子的刁钻提问

    本书针对孩子提出问题的背景,将问题分为十几类,以大量极具代表性的孩子的问题为实例,对很多社会敏感、热点话题进行了探讨。
  • 0~3岁聪明宝宝怎么教

    0~3岁聪明宝宝怎么教

    本书按照宝宝成长的月龄分为22个章节,每个章节都包含了:早教专家说、早教可以这样教、大动作训练、语言训练、数学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等结构设计,以游戏实战、游戏目的、注意事项等为内容填充。
  • 孩子素质教育——礼仪篇

    孩子素质教育——礼仪篇

    风度礼仪展示出洒脱、高雅、文明、富有涵养之美。而美的最高理想要在实在与形式的尽量完美地结合与平衡里才可以找到“(席勒语)。在人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典雅的风度礼仪绝不是简单地学习效仿,也不是仅仅讲究形式的例行公事和一种机械的动作,它是与人自身的修养密切相关的,是一个人良好的内在素质、高尚的文化道德修养的外化和表现。外秀的根基在于内在的素质,”慧中“方能”秀外“。因此要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要想使自己具有文明、高雅、洒脱的礼仪风度,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素质。
热门推荐
  • 我的电脑成神了

    我的电脑成神了

    遭雷击之后的电脑居然能够控制异界的生灵,而且许璞还能够通过电脑扮演异界的神灵!
  • 这个主角是卷轴

    这个主角是卷轴

    一副副画,画出人世间种种:或世态炎凉,或人情冷暖。一副卷轴,一幅画,一段人生,一出戏,一辈子。画里画?话里话?
  • 敢叫我土包子,我捏死你(1)

    敢叫我土包子,我捏死你(1)

    这本书又名(辣椒vs流氓)一个脾气像辣椒一样辣,打架“一流”的农村女孩海夕,被逼,去了县城传说中的“黑”学校读书,但是没想到的是她的哥哥泽羽是这所学校的三霸王;她更没想到会找到自己的王子,她的王子就是“黑”学校的霸王草(霸王首),校长的儿子冰。自从她们认识以来,就没有一天停止过属于她们的“战争”,可谁又曾想到,这对欢喜冤家糊里糊涂的揭开了一个巨大的秘密,那个秘密是什么呢?那就往下看吧!本书作者是四川的辣椒女,希望大家喜欢!
  • 我家大佬超级嫩

    我家大佬超级嫩

    【超级甜,绝不虐,男女主同一人】这是一个单身狗被虐的日常非常有毒,怕虐的请注意入坑!岚辞喜欢容神,所以在容神渡劫时,默默追着大佬的碎片。所谓渡劫,嗯,十把十的情劫。岚辞下界时莫名地有些虚幻,为什么清冷淡漠的神明大人在三千位面时为何是如此的……嫩??小孩歪头软软:“辞辞,抱~”丞相淡淡抬眉:“陛下,该就寝了。”精灵眼眸微颤:“小姐姐,想撩我吗?”大巫语气恶劣:“姑娘,预言说你命中缺我。”岚辞:……哇哇哇!为什么她好好的追男神撩男神,怎么变成被撩被亲被抱被举高高的生活啊!!小姑娘低下头,嘟了嘟嘴巴,我的腰要废了。【记住,我们这是甜宠无度的,剧情党误入,本仙女这是无脑撒狗粮篇】【本篇无历史,全程想象,请勿模仿,若有雷同,请不要语言攻击,蟹蟹配合!】
  • 渡世神官

    渡世神官

    世界的污秽由我背负。世界的美好由我守护。
  • 珍爱生命,远离师父

    珍爱生命,远离师父

    她是他游戏里“强收”的徒弟,他是她一直想要超越的对手。在打算退游之际遇上了她,于是他重回游戏,带着她开启大神之路。这是一对师徒在游戏中相爱相杀的故事。
  • 繁花灯下尽相思

    繁花灯下尽相思

    枫林谷错落在一个高大的山峰之上,一片一片灿烂燃烧着的枫树林,从远处望,犹如一座火焰山。走进枫树林,热情洋溢的枫叶,在微风的吹拂下,卷落一片片红枫。当夜,月朗星稀,红枫摇曳,却在不远处,传来一声声轻轻地哭声,华卿晚从远处走近一棵枫树蹲下,哭声越来越清晰,拨开遗落的枫叶,发现是个正在襁褓中的婴儿,便带回了枫林谷。时隔多年,繁花落尽,相思染眉弯,一念相思,一指幽香落指尖,华卿晚守候着枫林树下秋千架上的少女,心想:小夜,你就这样轻轻地走进我的梦境,走进我的沧海桑田,而我对你已爱之入骨,心已成念,从此我便以身化作剑,护你一生的周全!
  • 英雄联盟之至尊荣耀

    英雄联盟之至尊荣耀

    他曾经有过荣耀,为了证明自己,激起了自己的电竞之心对游戏的热爱,一步一步的走向了本该属于自己的荣耀,他能否在强者如云的L时代重返荣耀之巅,让我们拭目以待………………
  • 重生之挚爱生活

    重生之挚爱生活

    爱情如水,冷暖自知。重生回来,当然不能再像以前一样过!
  • 记忆永不说谎

    记忆永不说谎

    睁开双眼前的最后一个步骤,是确认自己的身份:我是人造人(I,Android),试作机型AS-MDA-PM,代号霍多尔。我仍然记得那一天,密弥尔.韦斯顿博士的表情——那是激动、喜悦、满足,与困惑、恐惧、无助的集合体,活像犹大国的先知耶利米初被上帝呼召时的样子。由于博士的划时代设计,我拥有相当于正常人类的大脑被完全开发后的数据存储量,以及将所有输入数据完全记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