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81300000053

第53章 辽金元诗歌(2)

首先将元曲和唐诗、宋词并称的是元人罗宗信:“世之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学唐诗者,为其中律也;学宋词者,止依其字数而填之耳;学今之乐府,则不然”(《中原音韵·序》)。此中所谓“大元乐府”即指元曲,语中不无自豪之意。然而,元曲在地域上有南曲和北曲之分,在种类上亦有剧曲和散曲之别。南曲兴于南宋,流行于浙东一带;北曲兴于金元,随元人征服全国,由北而南风靡各地。剧曲是指戏剧的唱词,配以“宾白”即“对话、对白”来进行情节戏的演出。南曲的剧曲称“南戏”,到明朝改称“传奇”,北曲的剧曲称“杂剧”。杂剧中的唱词本质上也应归入诗歌范畴,但因其与戏剧情节的整体结构和内容有密切关系,文学评论中多数情况下将其归入戏剧评论的范畴。散曲则类似诗词,是独立成章、用以清唱的。南曲在宋元之际只有剧曲,没有散曲,明代传奇兴盛后才有了以南曲的宫调唱法为依据的“南散曲”。因此,从诗词文学的角度研究元散曲,实际上主要是指北散曲而言。北散曲兴于金而盛于元,从其音乐性质看,是属于辽金时期北方流行的音乐体系。本书所介绍的元曲也主要限于元代北方散曲。

第三节元散曲

一、元散曲的起源与特征

元散曲,此处主要指北曲中的散曲,是金元时期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型诗歌样式。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当初词的前身“曲子词”的出现和发展有着极其相似的过程:它也是发源于民间的勾栏瓦肆之中,是人民群众表达感情和心声的一种形式;也是从“由乐而定词”的声词结合方式的文学作品逐步发展起来的;同样是在文人深入民间以后,提炼民间语言文学的精华加以提高、改造、润色后又推向社会,而逐步得到认可才蓬勃兴盛成为一代之文学的。

虽然在起源上,词与曲有许多相似之处,但长期以来认为“曲承词变”的说法近来受到越来越多文学理论研究者的质疑。目前更多的人认为,曲与词有一定的渊源关系,但曲绝非由词变化而来。

持“曲承词变”论者最有力的证据是,早期的曲作家都是词作家,而且曲文颇似词文味道。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元好问。元好问是最早写曲的文人,他的曲作流传至今有13首,均系由词演变而成。曲学前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罗慷烈先生认为“变宋词为散曲,始于遗山”(《元曲三百首笺·叙论》)。元好问的着名曲作《骤雨打新荷》就是将《小圣乐》词摘取上片后五句,改字谐律而成。(见清人李调元《雨村曲话》)但更多人的研究结果却发现,曲的勃兴主要是与外族音乐的输入有关。金元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那种粗犷响亮、高亢激越的音乐旋律与原宋词乐曲委婉柔靡的风格大异其趣。宋词严格的格律与新乐完全不能配合,而那些脱离了音乐的“纯文学词”更显得苍白无力,难以表达人民的心声。在元初苦难的岁月里,人民备感痛苦,需要呐喊,胡乐快速而强烈的节奏、曲词直白而急切的呼喊正符合人民心理的需求。于是,一种全新的流行乐曲和填词方式顺时而起,取代旧有的诗词模式而成为文坛的主流文化。明人徐渭《南词叙录》说:“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宋词既不可被管弦,南人亦遂尚此,上下风靡,浅俗可嗤。”这一论述清楚地说明了元曲与胡乐的密切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曲是一种全新的音乐文学,是不能用词的流变来解释的,也不能称为“词余”。因此,可以说唐诗、宋词随着汉族政权的沦亡而逐渐被冷落以至消歇,而游牧民族粗犷豪放的牧歌却随着金元铁骑的入侵而响彻中原大地,取诗词而代之,渐渐与汉文化特别是汉族民间俗词俚语相结合,形成了新一代文学形式——元曲。

元曲中的散曲,在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散曲之名最早见于文献是明初朱有dūn炖的《诚斋乐府》。早期散曲仅指小令。小令又称“叶儿”,是市井里巷群众喜闻乐见的小曲,调短字少是其主要特征。因其短小,故语言简练、自由活泼,写景抒情,无所不能。后来散曲又逐步扩大范围,把套数、带过曲也增加进来。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的,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联缀而成,各曲压同一韵,通常还有尾声,体制宏大、富丽堂皇,与小令的短小精悍成鲜明对比。带过曲则介于二者之间,常常是把两三个宫调联结起来,如“雁儿落带得胜令”、“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等等。带过曲不能随意组合,其搭配有一定规律。据统计,元人用的带过曲不过34种,常用的也就10种左右。

后人对散曲与词还是常常混淆。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同为合乐歌词,同为长短句。不同之处在于音乐背景格调不同:曲乐高亢激越,鲜明嘹亮,节奏快,变化多;词乐委婉缠绵,典雅细腻,柔和悠扬。曲没有上下片,只有一段,称单调;词则通常分为上下片。且元曲用韵密集,几乎句句用韵,可以平上去三声互叶;词则用韵较疏,可以隔行押韵,但要么押平韵,要么押仄韵,不能平仄通押。更重要的一点是语言风格不同:曲文直白俚俗,广泛使用口语;词文含蓄典雅,以高妙为上。曲文多用赋的形式铺陈叙述,务求描绘上的淋漓尽致;而词则多用比兴,求意会而不求言传。

举例来说,元代无名氏曲作品[正宫]《醉太平》: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这种直言不讳的揭露批判在词中是绝对没有的。另外,曲可在本调外加衬字,而词的字数则有严格规定,既不能多,又不能少。还以刚才所举[正宫]《醉太平》为例,该调本是“四四七四,七七七四”的句式,无名氏作品为“四四七五,九九九四”,加了7个衬字,而曲作家钟嗣成也用同一调写了一曲:

“风流贫最好,村沙富难交。拾灰泥补砌了旧砖窑,开一个教乞儿市学。裹一顶半新不旧乌纱帽,穿一领半长不短黄麻罩,系一条半联不断皂环绦,做一个穷风月训导。”

在这个曲中衬字就更多了。衬字的使用充分显示了元曲不同于宋词的灵活性。

二、元代前期散曲着名作家

元散曲作家有姓名可考的就有200多人,作品中小令约3800多首,套数约460套。这个数字比起5万多首唐诗和2万多首宋词来说,的确是少很多。但是元代时间短,按时间段计算也相当可观了。另外,散曲多为民间传唱,不被文人重视,没有注意保存,散失作品当为数不少。元代当时流行过的作品肯定不止此数。

元曲作家以元仁宗延佑年间为界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创作中心在北方,后期逐渐向南方转移。前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人,他们的曲作朴实自然,感情真挚;后期作家主要有张可久、乔吉、贯云石、张养浩等人,他们的作品已经逐渐由俗入雅,十分注意修辞技巧,作品更加华丽工整。

1.元好问

在介绍元曲作家时,不能不首先说到元好问。文学史将其归入金代,实际上他在元代也生活了20多年,并且是元曲初创时期最着名的作家。他入元后隐居不仕,但仍被公认为是元代初期文坛领袖。他的曲作是曲的早期作品,明显带有词的痕迹,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曲,所以每首曲还习惯地分为上下片,且曲文典雅含蓄。有人据此证明“曲承词变”,实际上这一现象应该看成是文人向曲学习的结果。到了白朴、关汉卿这一代,受词的影响就很少了,其作品才成为真正的曲。

元好问的代表曲作是小令《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xiù岫,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唯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这首小令全文写景,远离政治,但细读之余,处处表现出对罪恶社会的不满,所以才隔绝红尘,静赏清风明月。另一首《小圣乐·骤雨打新荷》也是名曲:

“绿叶阴浓,遍池塘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娇艳喷香罗。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shèn糁,打遍新荷。人生有几,念良辰美景,一梦初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这首曲通篇写夏日荷塘,曲品绝高,不作燕呢语。

2.关汉卿

元曲的代表作家首推关汉卿,他字汉卿,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生卒年难以确考,根据旁比推断约为1225-1300年。他生活在金元易代的时期,经历了动荡不安的战乱,饱尝了怀才无路的苦闷。他熟知儒家经典,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终生渴望报效社会、施展才能。但他生不逢时。元代不仅废除科举,绝了读书人的路,还鄙视儒生,竟有“七贼、八倡、九儒、十丐”之说,儒生竟不如贼盗、倡优,几与乞丐为伍。在报国无门、生活无着的万般无奈之下,他不得不彻底放下读书人的架子,混迹于下等的演艺圈内,不仅与戏班演员交往甚密,甚至还亲自粉墨登场参加演出,最终成为名震京师的梨园领袖。

关汉卿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又在与人民的密切交往中深受民间文艺的熏陶,更由于他性格开朗、诙谐幽默、心地善良,使他的作品正气昂扬、泼辣洒脱、雅不离俗、俗中有雅,既贴近下层人民,敢于仗义执言、大声疾呼、直言不讳地抨击时弊,又不失儒学传统中的人伦敦厚、温文尔雅、义高情重的风格,因此深得人民喜爱,备受人民拥戴。关汉卿曾戏称自己是“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正是这些原因,使关汉卿成为文学史上虽然地位低下、生平无考,但作品却百代流传、长演不衰,从而令今人追寻敬佩,乃至说不完、道不尽的风流人物。

关汉卿的最高成就是杂剧,一生创作杂剧剧目67种,今存18种。《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拜月亭》等是其代表作。他的散曲成就不如杂剧,写有小令57首,套数13篇,残套2篇。关汉卿的散曲多写男女恋情,内容面不宽,但语言浅近生动、情真意切。

代表作如《南吕·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折,人去也。”

又如《双调·沉醉东风》: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表现自己生活,披露压抑心情,以不争表示抗争的作品有《南吕·四块玉·闲适》(四首之四):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然而最能代表关汉卿曲作风格的是《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尾声):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nèn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吟诗,会篆zhòu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cù蹴jū鞠,会围棋,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这一段泼辣生动的语言,通过嬉笑怒骂尽情发泄心中的郁闷。曲中主人公佯装癫狂,实际上是寓抗争于放浪之中,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此曲既可看成是作者的自白,又可看成是元初以关汉卿为首的一批落魄文人的写照。他们的人生观、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都与传统文人大相径庭,看似玩世不恭、放浪形骸,但鉴于当时社会对文人的特殊压迫,曲中表现出的顽强斗志、抗争精神、追求个性解放的坚决态度和对生命自由的讴歌都有其积极的意义。受压抑而不沉沦,反而与人民打成一片;命虽苦而不哀歌,反而抒发着自由解放的快乐。这正是挣脱了羁绊的文人对自由的向往,对曾经压抑过他们的传统文化的反叛,是应该予以肯定的。

关汉卿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更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获得者,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他不甘沉落的精神,他自觉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文学艺术创作道路,他深厚的文化功底和高超的语言能力,他幽默诙谐爽朗的性格,都令人由衷钦佩和喜爱。他的生平虽然没有留下更多的文字记录,但后世学者对他的评价丝毫不减他人。清末王国维先生说:“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宋元戏剧史》)。可见艺术家的伟大主要在其作品,而不在其名传。

同类推荐
  • 谁看透了我们

    谁看透了我们

    入围中国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庄重文学奖,著名东西的首部散文随笔集。每一个人都有极其隐秘的心理,它藏在心灵的最深处,我把它称为“秘密地带”,我们的邪念、我们的脆弱全部藏在“秘密地带”里,一般不会被人察觉。但有人偏偏要挖开这个地方,让我们面红耳赤。
  • 人在途中

    人在途中

    名曰《人在途中》,这是意韵深长的,这是一次人生旅程,也是一次诗创作经历的回眸。回眸是一种对生命无声的拷问,有深切的眷恋,有难以割舍的岁月印记,无法留住的时光的爱恋和无尽的思念会涌上心头。时光已经远去,然而踩在时光脊梁上的脚印会永存。重温那些值得回時的岁月和留在岁月上的情感烙印,会使内心充满月色般的柔情。令人心醉的回眸.是为了未来梦幻般的向往,是生命为了新的创造远景的倾诉。
  • 三十年散文观止

    三十年散文观止

    本书分为八个部分:“历史拐点”是对既往历史的回忆、反思和叩问,在一场灾难之后,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在改革开放之初,打破思想的枷锁,必须有“思想盛宴”;在“文化问诘”中,表述的是记住我们优秀的历史传统,摒弃落后腐朽的一面,褒扬那民族脊梁般高尚的灵魂;“时代留痕”记录了历史方方面的巨变,社会的,政治的,物质的,精神的,以及生存的大大小小的方面,市场经济对人的心灵带来的冲击,城市高速发展和乡村逐步萎缩,底层弱势群体的贫困与不幸……等
  • 爱自己是一生浪漫的开始

    爱自己是一生浪漫的开始

    千万人中,唯有拼命爱自己的人,才能自在独行,不惧风雨,抵御生活凌冽。如果你只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不愿活在别人的期待里,那就解开过往的禁锢,为自己活一次。这世间,没有谁能安排你的人生,温暖、治愈、浪漫、诗意都要靠自己去争取。不败给时光,不输给生活。爱自己,是我们一生浪漫的开始。
  • 时间都去哪儿了:路过你的全世界

    时间都去哪儿了:路过你的全世界

    本书记载了120多个爱情、亲情和富含哲理的小故事,揭示了爱情、婚姻、生活、人生的真谛,以及夫妻之间、情侣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平实、温婉的文字让人感动,给人激励。
热门推荐
  • 青梅小甜心:竹马请接招

    青梅小甜心:竹马请接招

    江修齐和江满满是家紧靠在一块儿的邻居,两个人还在娘胎里就开始天天打照面。“我妈怎么想的?我要是会喜欢你,我就是你江满满的孙子!”十四岁的江修齐说得信誓旦旦。江满满冷笑。“我求之不得。我要摊上你这孙子,天天血压要往200上飙。”“你说谁孙子?江满满,你给我站住!”……多年以后,江满满躺在沙发上突然想起这段往事,笑了起来,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在给自己吹头发的居家男。“江修齐,你喜不喜欢我?”“你脑袋被驴踢了吧?”“问你呢!到底喜不喜欢我?”“喜欢。”“那你是不是孙子?”江修齐一愣,搁下手里的吹风机,欺身压在了江满满身上。“江满满,你是不是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恶魔王子的天使奴隶

    恶魔王子的天使奴隶

    活泼少女为了逃避相亲来到了韩国,谁知惹上了一个性格暴躁的韩国帅哥,好巧不巧地踩碎了帅哥价值一千万的水晶项链。赔偿的条件是两个月的中文家教,最后却沦为佣人和陪读。且看纯真美少女如何出招,收服冰山酷男。
  • 百分之百的喜爱

    百分之百的喜爱

    都说两个相爱的人,是可能要经过需要考验的。但顾安悦和宴川相信,考验不可怕,因为我身边的人是你……
  • 倾城之宠

    倾城之宠

    他是生杀予夺的杀手组织的头领,是盛世集团的总裁,是一个生活在黑暗世界的撒旦,而她是一个简单的大学生,她的出现如同一缕阳光照亮了他黑暗的生活,给了他贪恋的温暖。谁说这个世界没有童话?
  • 重生之惜乐

    重生之惜乐

    对于女主来说是在前世无趣凄凉的死去之后珍惜今生的生活与快乐。对于男主来说是抛弃上一世黑暗的人生,找到前世暗恋的人并把她拐回家过自己的小日子。对于女主的婆婆来说就是要知足常乐才不会人财两失!不要小瞧一个眼里只有自己老婆的男人!
  • 瞬间读懂周围的人(Mbook随身读)

    瞬间读懂周围的人(Mbook随身读)

    人心就像是一本书,只要我们掌握了必要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我们完全可以把人心当做书一样拿在手上阅读的。我们也完全可以通过“蛛丝马迹”,全面准确地参透人心,进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迅速准确地看透对方的心理,从而占尽先机,游刃有余地面对各种人生桃战。相信本书可以给不善识人的读者指点迷津,在学会识人辨人方法的基础上,掌握为人处世的策略,最终达到无往不胜的高超境界。
  • 王妃死也要和离

    王妃死也要和离

    贺朝华本是北疆千娇百宠的永淳郡主,谁知道皇帝一道圣旨让她嫁给臭名昭著的镇北王。镇北王虽说没有娶妻,可是已经五十多岁,她贺朝华貌美如花,怎么能嫁给那样一个老头子?可喜可贺,在去帝都的途中,镇北王战死了!然后镇北王又复活了???什么?镇北王不是镇北王而是他的儿子???什么?她又要嫁给他儿子???贺朝华心情大起大落落落落,觉得甚是疲惫,还好镇北王吗便宜儿子长的还不赖,细细说来还是她赚了。
  • 斗皇王座

    斗皇王座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在这片荒云大陆之上,强者如云,想要在这个世界中有拥有一席立足之地,就必须不断地变强!不断地变强,然后屹立于这片荒云大陆的巅峰,成为究极强者......
  • 一顾深情

    一顾深情

    每个人自出生,便注定了属于自己生命中的“劫”,有些人或许一辈子也遇不到命定的”劫”,一但遇到了,那便是一辈子;冷剑宸就是顾非柔的“劫”,若没有他,非柔或许就会无忧无虑的生活,顺利的和江希影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开心快乐的生活一辈子;顾非柔亦是江希影的“劫”,若没有她,江希影大抵一辈子都会是那个桀骜不驯,驰骋情场的花花公子;然而对冷剑宸来讲,六年前的那场巨变便是他的“劫”,如果没有它冷剑宸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守着非柔,护着非柔,疼着非柔。“劫”逃不掉,躲不了,既然遇上了,只能拼尽全力,耗尽自己的感情,用光自己的力气,燃尽自己的青春,可结局会怎么,谁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