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32500000006

第6章 文学形式本体论探析(1)

文学形式本体论主张作品、语言、形式即文学本体之所在,它以强劲姿态进入新时期理论批评的视野,并一度成为文艺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的重要价值取向,在新时期文艺的发展流变中占据一席要地。文学形式本体论首次明确主张关注文学自身的特质,在提供文学基本特征研究的新视角、丰富文学理论的概念与术语、重视文学作品本身尤其是作品的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合理性,也有助于我们的理论批评克服过去在内容与形式关系认识上的机械化、简单化倾向,树立正确的形式-内容观。但这种割裂文学的“内部规律”与“外部规律”的有机关联,片面强调形式甚或纯形式的价值的观点也给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带来了一些弊端。

第一节 文学形式本体论的缘起

文学形式本体论孕育于新时期政治思想、文化理论等多重因素合力推动形成的特定理论境遇之中。1979年至1984年,我国文艺理论界就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建设、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重新审视等问题进行了数次学术讨论,逐渐形成了“文学返回自身”的理论趋向。1985年前后,注重文体革新的文学创作实践活动也促使文艺理论界将关注的视线更多地投向文学的形式因素。文学形式本体论的勃兴固然有我国文艺理论自身发展的深层原因,但也像新时期涌现的大多数理论学说一样,深受西方现代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影响,尤以康德哲学美学思想、唯美主义美学、格式塔心理学、结构主义、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等的影响为甚。1984年至1985年,在世界性的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催生下,我国文艺理论界初步形成了文艺研究方法更新的热潮。西方形式主义批评,尤其是新批评理论成为我国文学形式本体论倡导者的主要理论依托。

文学形式本体论直接脱胎于有关文学本体论的论争。新时期在理论上较早涉及文学本体论的是何新与吴调公。何新在《试论审美的艺术观》中提出“艺术以自身为内容和目的”这一主张。吴调公则明确提出应重视对文艺本体的研究,并认为内部规律是“本”,外部规律是“末”,坚持文艺理论体系的核心“必须是文艺内部规律而不是外部规律”。《文学评论》从1985年第4期起推出“我的文学观”专栏,刊发了鲁枢元、孙绍振等人涉及文学本体论的文章。鲁枢元在《用心理学的眼光看文学》一文中,从本体论、创作论和价值论三个方面阐明了他的文学观念。鲁枢元虽然没有直接回答文学的本体是什么,但从本体论的角度,肯定了心理世界为文学艺术的本体之所在。孙绍振的《形象的三维结构和作家的内在自由》不满足于把反映论作为研究艺术形象的唯一“向导”,提出“即使坚持反映论也不能离开本体论的研究”,并认为“把本体论作为一条自觉的思路,对打开艺术形象这个美丽迷宫可能是有益的”。《文学评论》自1987年第2期起又推出“当代中国文艺理论新建设”专栏,诸多论者再次聚焦于文学本体论问题,掀起了文学本体论热潮,并成为文学本体论作为一种思潮真正形成的标志。与此同时,文学本体论逐渐开始了冷静的反思,1988年之后,这种反思愈益深沉。进入20世纪90年代,关于文学本体论的讨论虽呈减弱态势,但相关问题的研究趋于深入。

文学形式本体论正是文学本体论这一新时期以来理论批评界探讨的热点问题的深入发展,它经历了作品本体论、作品形式本体论和形式本体论的发展轨迹。刘再复的《文学研究思维空间的拓展》、孙歌的《文学批评的立足点》、陈晓明的《理论的赎罪》、刘武的《哲学时代:作为一种自足体的文学与文学理论》等,都视文学作品为一个具有独立存在意义的本体,可谓作品本体论的有力阐述者和支持者。

新时期初期,人们对文艺理论界过去多从社会生活、政治思想的角度研究文学,甚至导致文学成为政治的扈从和工具的状况普遍不满,提出了文学研究应该“向内转”的口号。刘再复的观点在当时的理论背景下颇具代表性与感召力。他在《文学研究思维空间的拓展》一文中提出:“我们过去的文学研究,主要侧重于外部规律,即文学与经济基础以及上层建筑中其他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例如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作家的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等,近年来研究的重心已转移到内部规律,即研究文学本身的审美特点,文学内部各要素的相互联系,文学各种门类自身的结构方式和运动规律,等等,总之,是回复到自身。”

毋庸回避,由于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的束缚,我们过去的文学研究的确存在注重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漠视文学的特殊性的问题,从而导致将文学与哲学、政治、道德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等同,并造成文学研究流于一般化和简单化。因而,在此特殊理论背景下,刘再复提出文艺理论与批评应注重研究“文学本身的审美特点”,是无可厚非的,这也是建设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刘再复将文学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对立,片面强调其特殊性,同样不能正确认识“文学本身的审美特点”。刘再复排除内容因素,把“文学本身的审美特点”理解为“文学内部各要素的相互联系,文学各种门类自身的结构方式和运动规律”,更是有失偏颇的。这种观点在西方形式主义那里早有表露。俄国形式主义把文学视为孤立绝缘的符号系统和结构系统,提倡进行作品自身的研究。新批评则不满于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仅仅通过对作家生平和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环境的考察来评判作品的社会意义,认为这忽视了对作品艺术表现的研究。新批评从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的观点出发,把文学研究划分为“文学的内因研究”和“文学的外因研究”。前者是指对作品本身的结构、技巧、手法等的研究,后者则指对作家生平、心理、思想以及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的研究。新批评主张对文学进行“内因研究”,而把文学与作家、生活、社会环境等的关系的研究一概归之于“外因研究”加以排斥。

我们应当把文学作品看作是一个活动的系统,这样才能对“文学本身的审美特点”作出科学的理解。我们并不否认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确实存在着注重“外因研究”、忽视“内因研究”,甚至以“外因研究”取代“内因研究”,取代对文学作品自身的形象、形式、技巧进行具体分析的不足。但以“内因研究”替代“外因研究”,把文学作品看作是一种完全封闭的“符号体系”同样也是不合理的。“文学本身的审美特点”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不仅存在于作品的形式因素当中,也存在于作品所描写的对象以及通过对描写对象的审美评价而流露出来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作家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的影响。因此,“外因研究”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内因研究”是有机相连的。我们不能把“外因研究”的结论简单套用到文学作品中,更不能替代对文学作品本身的研究,同时,也不能将“内因研究”与“外因研究”全然对立,甚至以“内因研究”来否定“外因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节 从作品本体论到形式本体论

作品本体论确立之后,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向:一种是作品形式本体论,即在作品本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文学本体在于作品的某种因素,将文学本体归结为作品的具体形式因素。至于文学的本体究竟是何种形式因素,尚存异议。如林兴宅的《艺术非意识形态论》认为是结构;陈剑晖的《形式化了的叙述本体》、钟本康的《语言对自身局限的抗争》、吴俊的《走向形式》认为是叙述;李洁非的《语言艺术的形式意味》认为是技巧、手法。另一种则是形式本体论,赋予形式以形而上的意义,以抽象的形式为文学的本体。形式本体论主要有三种代表性观点:李劼、唐跃、谭学纯等人视语言为文学的本体;陈国锋肯定艺术作品内容的意义和价值,但认为内容包含在形式之中,文学的本体在于形式;俞兆平则摒弃内容,以纯粹的形式为文学的本体。

同类推荐
  • 古诗三百首

    古诗三百首

    汉魏六朝诗上承先秦,下启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汉诗、汉乐府民歌,有古诗十九首、曹操、曹植、蔡文姬、嵇康、阮籍、陶渊明、谢灵运、庾信等大家名作,也有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优秀乐府民歌,《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古诗三百首》内容精彩纷呈,最大限度地反映了古代诗歌的全貌。古诗风格有质朴与瑰奇之别。但在直抒胸臆、自然成文上,则精神相通,从而将对声文辞采的追求与对自然情性的崇高统一起来,为唐人完成古今体分流,臻于“格高而律清”的艺术胜境,作好了准备。
  •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宋词佳作汗牛充栋,美不胜收,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朋友的喜爱。作者在本书的编撰体例上力求创新和突破,除原词外,更加入对作品的解读、注释,并由作品的内容引申到历史人物、风俗习惯,传说典故等。文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优美精当,有助于读者在掌握原词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的同时,对作者、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有所了解。在书的版式上注重视觉形象与词境交相辉映,触发读者的通感。
  • 情感密码:情似菩提爱如佛

    情感密码:情似菩提爱如佛

    爱是永远的话题,说不清,诉不尽。结婚前,爱是吸引,是卿卿我我,如胶似膝。结婚后,爱情更象用旧了的抹布,渐渐沧桑成令人失望的样子。于是,离婚、再婚、复婚……过尽千帆皆不是,红尘中那么多男女,一颗心依旧如同秋天的雨,清清冷冷,飘落无依。人生要拨开多少迷雾,才能抵达自己的幸福?本书作者用干净细腻的笔触,为读者献上一个又一个温暖感人的婚姻爱情故事。这是本对爱充满信念的书。它告诉我们,离婚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婚姻如同一棵树,只要根在,叶子掉了也会长出来。书中每一篇都是充满智慧的爱情宝典,令人感动,给人启迪。
  • 纳兰词

    纳兰词

    《纳兰词》是一本收录纳兰性德的词作集,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他的词风颇有南唐后主之风,所写的爱情感情真挚,缠绵悱恻,其中悼亡类的词作,更是写得让人读起来痛彻肺腑,不忍卒读。也常被用来和宋柳永的词作相提起并论,有“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之说。他写的景色词作,如边塞词,风格苍凉,有一种悲壮之美,写的荷花、水色,常描摹出一种动态的静美,渲染了一种以水唯德的中国文化和文人精神。本书以多个《纳兰词》版本为依托,力求再现纳兰性德笔下的意境,把真挚感情和景色之美表现出,让读者体验诗词的魅力,以及千年难遇的才子心中的绝美和韵味。
  • 万物皆有欢喜处

    万物皆有欢喜处

    万物皆有欢喜之处,还在那些拥有故事的人手中。如何才能忠于自己的内心,只有静下来才能知道。每个人都有想要避世以寻求内心宁静的时刻。所有靠外力获得的东西总将散去,心安即是归处。心念纯粹的时候才能耐得住当世的琐碎与浮华,这才是我们都在找寻的自己,真正的你。无所谓结果是否成功,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
热门推荐
  • 逝鸿传

    逝鸿传

    大陆新武侠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五胡乱华时期,一名胡人女孩、一名汉人男孩,一青年和尚,分别王室、名侠、无名氏之后,然而战乱、仇恨和武功秘籍,将他们汇聚在同一条命运线上。这是一场个人利益、亲情与民族义之间的博弈,爱恨交织,大气磅礴。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青春,我们路过

    青春,我们路过

    致青春,高中毕业的我们不免感伤时间的流逝飞快,初中的记忆在脑海中隐隐约约的闪耀,高中的生活我们还未尝尽人间苦难,却已早早结束。主人公带领我们再次进入青春的海洋。让我们荡起双桨。本作者第一次写书,如果有什么不好,还请诸位指出来,谢谢你的阅读。
  • 重生之爆萌王妃

    重生之爆萌王妃

    王爷智勇双全,相貌堂堂,引得无数女子想爬床。章灵兮表示,光是想是没有用的,先爬了再说。于是,她趁人之危,爬上了王爷的床。生米煮成熟饭之后,潇洒离去。五年后,她带着儿子出现在王爷的视线中,乱了王爷心神。王爷表示,五年前,她爬了他的床,得对他负责。于是,对着她死缠烂打。面对王爷的折腾,她只想说:“王爷,别乱来。”
  • 卡泽的异界历险

    卡泽的异界历险

    一名普通的物理学学生,被召唤到另一个世界,身负神灵的身份,他自己却全然不知。在另一个世界,他会创造怎样的传奇?
  • 了结围城

    了结围城

    :"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当、当、当、当、当、当”响了六下。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他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家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何去何从尽在本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十绝天尊

    十绝天尊

    龙霄界第一强者王易被生死兄弟背叛,陨落在最后一道九天神雷下。本是走六世轮回的他,竟然是出现了一些意外,不过无上神界的人施展了某些手段,让王易再重走一遍。但却不曾想,过程出现了一些意外,王易入魔。王易来到第七世修行,只剩下第六世记忆。“征天系统,能为您召唤不同的战神,征天斗地,让你成为十绝天尊!”
  • 冰释前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签字

    冰释前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签字

    共和国故事主要讲述建国以后,我们国家六十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它从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等方面加以阐述,《冰释前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签字》主要讲述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签字等相关情况。
  • 绝世吾王:妃从拂衣

    绝世吾王:妃从拂衣

    她与她灵魂互换,四年时间,为了寻找真相,踏上了一条永无止境的征途……途中邂逅了一场又不场的闹剧,那么,她是否能把当年的真相找回?又是遇到什么人和事?让她死心塌地的待在某人身边……【没有理由,绝不弃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