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04200000015

第15章 难忘的渔趣

至今难以忘怀半个多世纪以前烙下的所居住小山村的印象:村子的三面隔着一片农田与连绵起伏的葱翠的山丘相望,间距最近的山上劳作的人一时兴起的引吭高歌声,会声声飞越进村民的耳中;村四周连片接垠的农田,在一年四季变幻着赏心悦目的景色:春天里五彩缤纷,夏秋间黄澄澄耀眼,即使严冬时朔风怒号,扑入眼帘的仍会是主宰这片田野中象征生命力的绿色,使人倏然添增惬意。

小山村不仅地理位置优越,上镇街方便,两三华里的路程,眨眼就到,而且水利条件不错:清凌凌的一条小河如围腰的素练,环绕过小村流向经穿山碶入海的芦江河;为畅通雨水泄排及农作物的灌溉,农田间不仅有纵横交错的沟渠,还有尽辅责的、犹如明珠般镶嵌其间的几口池塘……

我难忘田野的这片水系给我童年和少年带来的乐趣,在每年腊月的脚步声临近,以及其后姗姗来临的春天里,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听着电闪雷鸣中的倾盆大雨声而触景生情……

捉过年鱼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时的冬天农闲时节,乡村里习惯淘河塘,既挖除淤泥,疏浚河流和池塘,增加蓄水量,利于排涝抗旱,又一举两得地进行了“积肥”,挖上来的淤泥经冰冻日晒后,疏松无病害,而且肥分高,是极好的农家肥料。但淘河的工程量大,投入的劳力和时间多,不及淘池塘容易,只要互助组里几户农田在池塘周围的户主一合计就可实施,而且挖上来的淤泥肥田能省不少的运输人工。

淘池塘时,最欢呼雀跃的当数农家的那些“小人们”,他们希冀的是在“底朝天”的池塘里捉鱼虾,其时的那份“疯劲”,在许多年后的岁月里想及犹回味无穷。至今,我尤其怀念那次腊月廿八在池塘里捉过年鱼时的情景。

那口池塘在山岙口的一片农地包围中,听大人们说,池塘的面积足有六分多地大,池水有几年未干涸。在这年腊月初,农地在池塘边上的五家大人们商定,趁这年旱冬池水浅,决定到年底疏浚这口塘,时间定在年底当然有“捉过年鱼”的一层意思。

约定的日期在我们这批少儿的企盼中很快来到,天公作美,久未下雨,但西北风却从头天下午开始刮起,拉得气温一路下降。次日天亮,顶着飕飕直往衣里钻的扑面寒风,有六位大人和五个小男孩组成的队伍,驮上竹制长柄泥夹、簸箕、砻糠(瘪的谷子或谷壳)、鱼篓、滑泥溜板和水车,人声鼎沸、浩浩荡荡地出村去了岙口。

到了目的地的池塘边,在原戽水的旧址架设好了水车。这“水车”可不是后来的“离心式抽水机”,更不是现今的“潜水泵”,而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木制器具,外观是狭长的“U”形截面的木框,两端装设链轮,其上啮合着紧贴“U”字框底平动的几十节循环往复的链板,在出水口的链轮两侧都套着摆杆。提水时,水车汲水端固定在两根河桩间的横担上,下沿入水,通过人手把握顶端有销轴的竹制摇杆推拉摆杆,转动链轮,贴框底平动的两片链板间拦带的水就被戽上岸来。戽水习惯称之“车水”,通常是一人车水,但像那天追求戽水速度时,一部水车就有两个人,每人手握一根摇杆,在互相默契中推拉,在“咿咿呀呀”的水车运转声中,戽上岸来的水流从出水口哗哗落地,汩汩地穿过水田流向通往河口的水沟。

这天的阳光始终未露脸,阴霾的天空朔风凛冽,先是时有时无的雨丝随风飘洒到我们脸庞上,继而不知不觉的变成了冰雹子。往日黛色的远山显得雾蒙蒙的。但池塘边上见到的却是冰火二重天景象,已脱卸去外衣的大人们身着棉背心,内衣领敞开,衣袖都反卷到了肘上。我们这些儿童是现场高分贝音响的制造者,争先恐后地绕池一圈圈地奔跑和张望,不厌其烦地测量和预报着池水下落的新“战果”,见到鱼动的水花和身影时发出的大呼小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池水在午时见底,背鳍顶露出水面的鱼,时而缓缓游动,时而间歇,所有人的心都躁动起来,每部水车除一人留守以外,匀出的三个人脱去了外衣裤,在穿着的短裤外再加套一条短裤后下池。爱开玩笑的李叔瞅见新婚不久的阿福哥穿的是花纹短裤,马上来了劲:“大家看到没有,阿福新郎官穿的可是新娘子的花短裤呢!”不善言辞的阿福哥的面颊,瞬间臊红得如经西北风吹刮过的树上的柿子,憨厚的他忙不迭地拎起鱼篓,在一片笑闹声中匆匆下入池中。

淤泥迅速埋没了跳入池中的大人的膝盖,他们一边艰难地挪动,一边分别用双手为三部水车的汲水处开挖凹坑和从四处流向凹坑的引水沟。在我们小人们的阵阵欢呼声中,一条条青灰色鳞片、手掌般宽的鲫鱼渐次被“请”进了鱼篓中,更令人惊喜的是阿福哥捉到了扮成河桩的两条将近50厘米长的大“乌鳢鱼”(即黑鱼)。我们这些小人们再也按捺不住,也迫不及待地脱掉鞋袜、卷起裤管下池,我们不敢去池中央,就在塘边翻扯绊结在一起的、枯黄的水草寻找猎物,当捡捉到潜在草堆下、趴在泥地上的一只只老虾公时,泥水触肤时的彻骨寒冷早丢到了九霄云外。

中午,各家的主妇担来了用棉絮包裹的清一色的糯米饭、霉干菜烤肉和一瓶高度白酒,以及遮雨的竹箬帽。岸上的人狼吞虎咽地进食,而在池中的男人们则是挪到塘边,双腿陷在泥中,由各家的女人们喂食,阿福哥小夫妻俩又成了大家的“开心果”:“啧啧,你们看新娘子给新郎官吃东西的神态,多贴心,阿福真有福气。”“你们这些人真是少见多怪,阿福每晚都是这样吃床头果的。”哄堂大笑声弥散在池塘四周,驱赶了人们的疲劳。

午后,水车结束了使命。各家的主妇也加入了挖塘的队伍,除了阿福哥继续在清塘、捉摸钻入泥中的鱼外,其余的所有人分为三组,两个组的人负责挖淤泥,用簸箕盛装了,经滑板流送上岸,倾倒在池边的水田里,另一个组的人则在池边上用泥夹挖取淤泥。小孩子家也没有空闲着,为使淤泥易脱离簸箕,我们一次次往空簸箕里撒砻糠。空中飘洒起纷纷扬扬的雪花,人们头上的箬帽的黄褐色已变成了银白色,近山和远山渐次融入了一片白茫茫之中。

看着因雪花、冰凌的覆盖而显得斑驳杂色的堆漫在田里的淤泥,人们沉浸在“多积肥,多打粮”的信念所鼓舞的喜悦中。使淘塘的人们热情高昂的更有丰硕的副产品:乌鳢鱼,鲫鱼,河虾,以及数量可观的老黄泥鳅和黄鳝……

那年春节,淘池塘的几家人的餐桌上,都有了“红烧鲫鱼”、“油爆虾”、“泥鳅干”等佐酒的佳肴,而运气好抓阄抓到了乌鳢鱼、鳝鱼的人家,则更添了“熏鱼”和“炒鳝丝”这两款佳肴的美味。

春天里的渔趣

清明时节雨纷纷,在我们宁波这个地方,年复一年有如期而至的滚滚春雷相伴的倾盆大雨,少年时期的春天的大雨,常给我和我的堂兄带来诸多欢乐。

堂兄住我们家隔壁,我们兄弟俩很投缘,我从会走路开始,就爱跟在他屁股后。而大我六岁的堂兄也非常照顾我,尤其是有“油水”的事总提携我这位小阿弟。至今难忘堂兄带我经历的“春渔”。大雨中一片水田都开口子向沟渠排水,汹涌的沟渠水冲向河道时,在春季繁殖的河鱼会纷纷挺着胖鼓鼓的肚皮,逆水流进沟渠到水田里排卵,村里的好些人瞅准这个时机为“打牙祭”或换取“酱油钱”捉河鱼。幼年丧父的堂兄孤儿寡母,生活艰辛,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堂兄更看好这样的机会,我跟他在村子的水田和沟渠中体会渔趣的那年,16岁的他不但是人高马大的小伙子,更是村里春渔者中数得上的一位“能人”。

这位能人带我体验到的渔趣之一,是用一种竹编的、直径和高度均在50厘米以上的圆筒形工具——“鱼罩”去罩鱼。在一块块积水深及膝盖的近河口的低洼冬荒田里,大个子的河鱼们有箭似奔波穿逐的,有成双作对地触首似在低语的,堂兄双手高举鱼罩,看准目标猛抛过去,同时迅捷地跃身到鱼罩边上,一手按定罩,用力使入水的一端的边沿陷入田泥,另一手瓮中捉鳖似地将罩住的鱼捉上来。身手敏捷的堂兄,一次居然罩着了两条手掌面大的河鲫鱼。我看得眼热心痒,也嚷吵着要罩鱼,结果却是人扑倒在水田里,罩浮沉在水波中,急得立在田埂上的堂兄如罩鱼似地跃到水田里,疼爱地从水中抱起我这个小弟上田埂,看到我想哭还忙不迭地给我“戴高帽”:“阿拉小弟是英雄胚子,再吃上两年饭来罩鱼,阿哥只能跟在阿弟屁股后头了。”在返家时,为使我有炫耀的资本,堂兄慷慨地让我拎上盛了那两条大河鲫鱼的小鱼篓回家。

堂兄带我体验到的又一渔趣,是用我们俗称为“马叫筒”的器具,请鱼儿们自动跃上岸来让我们手捡。这种器具用一截50多厘米长的粗圆毛竹筒或镂空的棕榈树干制成,一端闭塞,另一端敞口,在筒面中间纵向挖凿了一条长约30厘米、宽约2厘米、与内腔相通的长槽。在大雨天的傍晚时分,堂兄就拿着这样的器具,背上锄头,领我来到沟渠的一个水流湍急的弯道口,用石块、黏土筑起坝拦断水流,在坝的上下游两侧出现20多厘米的水位差时,将“马叫筒”稍低于上游水面的高度,与水面平行,贴靠着土沟渠壁插进坝体,使敞口露出在上游一侧的水面下,另筑一小段护堤托住筒体。当奔泻的水流进“马叫筒”,就会在长槽口喷涌出一张水帘,并迸激出尖啸的如马叫般的鸣响,我们在水帘后的沟壁内挖掘出一个土坑,溯水而上、循水声来水帘“斗水”的鲫鱼、鲤鱼争先恐后跃过水帘,跳入坑内。每间隔一段时间,堂兄就同我拎着防风的桅灯,挎着竹鱼篓去坑内捡鱼。“马叫筒”捕鱼的次日,我们家居然生起了“灰火缸”烘鱼干。

还有更惬意的“春渔”:去一片璀璨的云锦上俯捡一条条活鱼。当大雨停歇而河流出海口的碶闸门多道开启的清晨,那些地势高的田畈里的积水几乎排空,堂兄就带我到那些田里。只见晨间的霞光中,紫云英花的粉红色和菜花的橙黄色交织在绿色丛中,极目望去,花团锦簇,宛似铺设的大幅璀璨云锦,人行其中悦目赏心,心旷神怡。岂料更有意外的惊喜,在人的脚趾都不能盖没的田沟浅水中,竟然仰面横躺着翻动“白眼”、歙动着腮而苟延残喘的鱼:有不时甩尾抗争着腹背叮咬的蚂蟥的河鲫鱼,有背腹老黄色中间杂黑点、在残留的浅水中扑腾的胖嘟嘟的“菜花鱼”,更有垂死挣扎、在滑且硬的泥层上徒费“打浑”本领的滑溜溜的泥鳅……

很快,随着春天的姗姗离去,渔趣不再。我和堂兄“拉钩”,希望他在以后的年年春天带我捉鱼,堂兄不但爽快地答允,而且保证在次年清明前,挑一截粗大又坚硬的毛竹为我制作一只新的“马叫筒”。但想不到堂兄未及兑现自己的承诺,在带我体验渔趣的当年就被离开大陆的国民党兵抓了“壮丁”。失去了堂兄的最初日子里,我变得寡言少语,而比我更不堪的是我那位丧魂落魄的寡婶,日复一日站立村口,手掌搭遮在额前,眺望寄托着她全部的生活希望的儿子回乡来的身影,双颊流淌着泪水。终于有一天,她干枯的双目对光亮没有了反应。

如今我去探望待在福利院里的高龄的婶婶,老人家知道海峡两边的人们能够来往了,不住念叨叮嘱我这个堂弟千万不要忘了打探堂兄的音讯。

其实,兄弟间在有生之年重聚首,两家的后人共续兄弟情,也是我半个多世纪来萦怀的夙愿。

同类推荐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一场游戏一场梦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一场游戏一场梦

    人生是一场游戏也好,一场梦也好,我们都是其中的一个角色,爱恋过、恨别过、欢笑过、悲泣过……长长的生命中,我们可能遇到的,猝不及防的伤害,原来并不是一个传说。年少的时光无论当时多么难堪,回首时却都是如此美好,正如一场情浓意深的戏,一场似虚似幻的梦。
  • 山水流芳

    山水流芳

    文化传承需要有效的载体,历代咏叹巴渝的诗歌流淌着人们特定的地域情感,凝结着一代代人独特的生命体验。面对这片有着秀丽自然风物和厚重人文积淀的土地,我们更应保护并传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营养,凝聚今人的文化认同,烛照后世的人文愿景。
  • 民族灵魂的重铸

    民族灵魂的重铸

    本文从文学的“人学”根本特性出发,把新时期文学主潮概括为:对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国文学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涌流,它并非人为的规范,而是人的自觉(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新觉醒)与文的自觉(当代文学摆脱依附性重建独立性格)的交汇的自然现象。本文不同意用西方现代“无主潮”的多元化状态来简单类比当代中国文学特定的多元化现象,同时认为,人道主义作为普泛的哲学思潮由于缺乏“中介”及其它原因不宜视为文学主潮;现实主义不论在方法的狭义上或者精神的广义上,也不宜涵盖日益复杂的文学现象。
  •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幸福深处,是一种真爱。爱的表达方式不一,爱非经冬不知甜。心灵深处有最爱,不能晓悟人间温暖。有人说:亲情是一种深度,友情是一种广度,爱情是一种纯度。作家刘心武说:人生一世,亲情、友情、爱情三者缺一,已为遗憾;三者缺二,实为可怜:三者皆缺,活而如亡!失却这些情谊的人是世间可怜的孤独者,没有这些真情的社会只能是一片繁华的荒漠。
  • 名家散文:真性情,小写意

    名家散文:真性情,小写意

    本书属文学类,散文、随笔作品集。作者主张写作要“是真心,有真情,说真话,叙真事。”并身体力行。其作品除了“四真”以外,在写作技巧、行文风格、叙事视野方面也颇有独到之处。加上良好的文字基础、理论背景、洞察能力和生活积淀等,从而使其作品在当今文坛独树一帜,并颇受追捧。本作品集是在对作者近几年已经发表的散文进行筛选后的精编结集,既保持内容丰富而不繁杂,又力求散文形式多样化。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既要对得起自己,更要对得起中学生读者!”
热门推荐
  • 九零后打工者

    九零后打工者

    我们不是杀马特,也不是非主流,更不是社会的败类,我们是最基层的九零后打工者。这是一本关于九零后行走社会打工的人生自述。
  • 经商就这几道

    经商就这几道

    本书从前社会经济的现状出发,从全新的角度讲述经商的绝学,结合众多真实的案例,总结提炼出经商的15个方略,帮助读者找到经商的正确途径和方法,有效指导读者从事商业活动。
  • 那些年,我们的些许记忆

    那些年,我们的些许记忆

    经管校来了一群十五六岁花季、雨季般少男少女,汇聚到一个新学习环境,院校军事化管理,像部队一样锻造着少男少女,在欢快的校园生活里,少男少女在军训生活中碰撞出美好记忆,让作者久久不能忘怀。。。。。。
  • 源途

    源途

    灵界大地,魇魔为患,灵现而四门齐出,灭魇歼魔,定乱世于万年之前!四门鼎立,创千古难追之鼎盛,然飘渺之中传一预言:“灵现魇隐则四门兴;灵隐魇现则四门衰;天降异子则四门齐灭!”万年后,有一青年殉情,突降灵界,他是否就是那天降之子?懵懂间,他莫名成了四门中逐渐势微的道门中的一名天师!虽然位高,却全无实力!虽然名响,但无人问津!为实现对爱人的承诺,他决意成为天上地下最强之人!破神坛,碎炼狱!执掌灵界,吞神噬魔!
  • 启真1

    启真1

    《启真(1人文主义)》包括:专题、书评、序与跋、书摘、品书、书荐六部分,收录了:《人文主义者论教育》《人口与社会——读马尔萨斯<人口原理>》、《文字与心史——解读乡绅刘大鹏及其<退想斋日记>》、《理解休谟经济思想的三个维度》、《西南联大的学风》、《法藏的譬喻:因袭故典还是自出机杼?》、《“黄跋”的魅力》、《欲望之书》等论文。
  • 戏水龙王

    戏水龙王

    人类因为世界性的灾难而兵临灭绝,却也因为宇宙黑洞的产生而存活。地球因为太阳的异常活动而差点毁灭,却因为黑洞的出现而产生重组现象。于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产生了,一个未知而神奇的世界。这里有所有人类所未见到的各色各样的生物,人类也很难想象这些奇形怪状的生物怎么可能跟人类生活在同一个空间,但这确实发生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充满传奇的世界。
  • 末世之生产者

    末世之生产者

    帅的人不一定成功,成功的人不一定帅。章头从来不是一个帅气的人,说他相貌平常,已经是非常客气了,而客观的说,章头就是一个相貌丑陋的人。尖嘴,蒜头鼻,招风耳,还有最关键的非常猥琐的老鼠眼,这些不堪的五观都长在一个章头难看的脸形上,所以说,难看已经不足以说明章头的丑陋。
  • 乡村白富美:美男看过来

    乡村白富美:美男看过来

    不管在什么时代,姐都要当“白富美”。管你什么极品亲人,看姐怎么对付你们!想打秋风,哼,看姐怎么把你们赶出去!那个“蛇妖”,不要仗着自己长得漂亮就勾引姐……,虽然姐很吃这套,但姐还是有点“理智”的……,好吧,当姐老牛吃嫩草一回了,谁让姐好这一口呢。据说孩子基因很重要,她和“蛇妖”生的孩子,会长得像谁?
  • 登神坛

    登神坛

    如果幻术无法破解,除了让我登上神坛,你还能怎样?“你前面真的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过来就能杀我了,来吧,快点。"“啊!爹!怎么会是你?天杀的何仙一,你给我出来!”“你叫我干啥?是你自己杀的你爹,又不是我。”这是一个修炼灵魂幻术,从凡人登顶神王的故事。
  • 逃离临界点

    逃离临界点

    一座老街旅馆,记录了余波平静的生活。直到一位客人在旅馆内遗失了一本日记。各种怪事接踵而来,随着余波的探查,他愈发觉得怪异,而事情的真相也慢慢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