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21800000034

第34章 "无效教学"批判(3)

徐老师缺乏的不仅是尊重"其存在"的意识,其实也因此严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为何"追问的意识,大作中,徐老师论述依据的事实(其实正是"其存在")其实大都是自己主观臆想出来的,并不符合"其存在"朴素而严肃的现实,在此基础上的"为何"追问当然会更彻底地走向主观唯心主义泥潭。

比如现在,由于严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理性",徐老师其实不过换了一双"新鞋",走得仍然是"老路",并且,是我们曾经失败的老路,只不过表面上换了一种样式而已。

如果立足"教学",在认清"其存在"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全面探询"其存在的依据",笔者认为,在"泛化的肯定"这一点上,我们起码应该探讨清楚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引文的"话语的结构"的结构形式是否科学,或者说,这种表述方式是否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一是,如果科学,进一步了解,这种"话语的结构"我们的学生是否已经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了。

一是,如果还没有,再探讨如何通过严格的训练让我们的学生拥有这种能力。

关于第一点,笔者认为,徐老师彻底否定的"泛化的肯定"及其"话语的结构"本身不存在什么问题:引文的分析无疑是非常正确的,由"特点"而"表现",由"表现"而"例释"的"话语的结构",正是让学生快速了解"生动性"最简捷最有效的表述形式(从逻辑角度考虑,当然还存在并且仅仅存在另一种"话语的结构",即将思路完全颠倒过来。

不过,"试验"一下,不难发现,虽然二者内容方面没有什么区别,但,我们现在假设的这种"话语的结构",难以表述,表述出来,读一读都显得非常别扭。深层次"为何"笔者无力探讨,起码可以断定,假设的这种"话语的结构"不符合人们的认识学习习惯)。

第二点前面已经论及,显而易见,广大教学师生都还非常欠缺这种能力。问一个"为何",自然到了第三点:面对严峻现实,笔者认为,我们如果要继续追问,首先应该追问的是,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教学",这么简单的"泛化的肯定"及其"话语的结构"我们的学生为什么竟然还没有能够理解掌握--这样一来,话题也便转移到了"怎样教",也是徐老师实际上已经在探讨的话题。

可是,徐老师不仅没有认识到人家的"研究的对象"的教学价值,并且,对自己新的"研究的对象"也没有多追问一个"为何",结果,给"为何"留下的"空的空间"仍然太大,到了实践领域,行为流于盲目其实是一种必然。

"泛化的肯定"到底该怎样教?

基于前文认识,笔者认为,我们的"教学"必须经历以下三个阶段:让学生认清并牢记这种"话语的结构""存在"的基本现实,首先保证实现浅层次的了解--引领学生探询各个方面"存在的依据",力求深刻的理解--通过充分的"模仿训练",实现其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准确把握与灵活运用。

鉴于现今人们的认识习惯,笔者这里想特别强调以下三点:第一,上面三个方面能力存在的现实是各不相同的,其间存在着层次性的差别,知识的准确把握与灵活运用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之所在。

第二,三个层次的"教学",其内在要求也是各不相同的:"浅层次的了解"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其存在"。

"深刻的理解"的视角就必须伸向"其存在的依据",前提是能够高屋建瓴将纷繁复杂的"其存在"科学分类,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一点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清楚的,想留待以后用专门的文字分析,这里不再赘述)。

"准确把握与灵活运用"的视角必须转向学生的语文运用实践,在"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往往需要反复的"模仿训练"才能奏效。

第三,三个层次"教学"的难度需要的"教学"强度各不相同,其间显然存在着一种递增的趋势,因此,不仅教学方式方法采用方面应当分别加强研究,在时间与精力分配也需要区别对待。

我们已往的"工具论"教学至少存在以下四个层面的问题:

其一,根本方向问题。语文教学应该是"形式运用"亦即语文工具运用的教学,可在我们所谓的"学科中心""知识中心"的课堂里,教学仅仅停留在了前二个层面上,致力于知识的系统传授,却少有真正作用于学生语文运用实践的,学生得到的大都不过是一些并不属于我们语文因而没有系统也无法系统的事实现象和虽经系统化并且属于语文但没有作用于实践的僵死的知识。

其二,策略选择问题。在"形式运用"教学的视野里,学科知识是为了"运用"实践服务的,与相关的"运用"知识应该是高度统一的,这个统一的过程应当在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可是,在我们所谓的"学科中心""知识中心"的课堂里,两种知识完全割裂开来,往往只是应用于学生学习的评价,而没有真正应用于其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运用教学基本上是空对空。

其三,训练的强度问题。吕叔湘先生生前以打乒乓球为例反复提醒我们,运用语文是一种技能,一种复杂的技能,先拆分分别予以强化训练然后再综合训练才能受到良好效果--这也可以说是生活给予我们最为朴素也最为深刻的启示,可整体而言,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尊重过:

学科层面我们一直致力于知识的系统化,课文教学层面我们一直强调课文的全息性,教学一直缺乏起码的针对性,少有真正意义上的专项技能训练,更遑论其强度,重复"教"的同时严重存在着很多领域的没有"教","造就"的人材能力方面大都有严重的领域性缺陷,更多的情形是,鼯鼠五技,什么都知道,可根本没有形成层次较高的学科现实能力。

其四,教材提供问题。虽然顶上了"学科中心""知识中心"的骂名,教材编排也是按照"文体形式"的,可功夫根本没有做到家。

因为过于强调知识的全面系统,所以,虽然以"文体"为单元,但同一单元的课文追求的往往仍然是"形式"的"个性化",而不是"共性化",忘记了举一反三能力的形成必须借助典型而充分的"例子"进行举三反一式的强化训练。

"例子"虽多,却严重缺乏针对性,本该高度统一的知识教学(汉语教学)与内容教学(阅读教学)在我们已往所谓的"工具论"教学课堂上却成了几乎没有交叉的两条平行线。

"人文论""素养论"课堂的问题其实更严重:

现在时髦的"人文论""素养论"主义者,以"与时俱进"的"改革"名义,打着"走向语文实践"的旗号,却本末倒置,真正走向的是"生活",是"社会",而不是"学科语文",没有通过专项的"语文运用技能"训练致力于其相应语文能力的提高,就"语文教学"而言,实际上是一大倒退:

认识论层面倒退到了最为浮浅的第一个层面,引导学生认识感悟的大都是根本不属于我们学科"语文"的思想内容,进行的往往大都是社会的人生的品德的科学的抑或其它领域的形形色色的"教育"。

而没有想到"形式",想到,为学生的生存能力计,"形式运用"其实更需要教育教学,结果,到了实践论层面,自然退到了潜移默化式的积累积淀,无论"小课堂""大课堂",所谓的"中学语文教学","教学"的成分其实已经所剩无几,甚至可以说丢失殆尽了。

表面上看,"人文论"主义者似乎非得与"工具论"彻底划清界线不可,"素养论"主义者则主张"统一"(实际上是折中式的"升华"),似乎有着很大的区别。

可实际上,到了具体的教学课堂却是殊途同归的:"人文论"主义者没有也不可能与"工具"划清界线,与"素养论"一样,其实是在积极鼓吹工具的现实运用与运用现实,而忘记了工具运用是需要能力的,这种能力是应该也可以通过"教学"(训练)来实现的。

徐老师现在已经着眼"语言运用规律",积极主张"模仿练习",确实已经走上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这是其一大进步。

这一点,功不可没。可惜的是,由于急功近利,事实上完全忽略了前二个层面的教学,并且,仅仅停留在随机("从独特语句生成方式中抽绎出语言运用方法")层次,根本没有论及规律性系统性知识的基础支撑问题,对学科语文教学而言,严重缺乏训练的针对性。

如果用这样的理论指导实践,其实又走回了我们已往所谓的"工具论",学生学到的只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知识与技能,难以触类旁通,形成现实的语文能力。

打个比方,不去致力于"鱼"与"渔"共性的研究,总是忙着教给学生认识、捕捉这一种或者那一种"鱼",换一种新的"鱼",学生就可能无法"自主"认识,更谈不上什么"自主"地"渔"(捕捉)--如果换成形态与习性差别更大的"虾",他们当然就会更加茫然不知所措了。

同类推荐
  • 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演绎综合法训练

    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演绎综合法训练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学生热爱环境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下)

    学生热爱环境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下)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班级文化是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
  • 让青少年学会乐于助人的故事

    让青少年学会乐于助人的故事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以及《中小学生日常规范》相关内容编写的一部用来增强学生乐于助人的观念,适合在校青少年阅读的故事选集。
  • 校园牌技类活动指导手册

    校园牌技类活动指导手册

    根据党和政府有关政策和部门的要求以及国内外最新校园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向,特别编撰了《五彩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丛书,不仅包括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管理、策划方案等指导性内容,还包括阅读、科普、歌咏、器乐、绘画、书法、美化、舞蹈、文学、口才、曲艺、戏剧、表演、游艺、游戏、智力、收藏、棋艺、牌技、旅游、健身等具体活动项目,还包括节庆、会展、行为、环保、场馆等不同情景的活动开展形式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娱乐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 沙乡年鉴(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推荐阅读书系)

    沙乡年鉴(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推荐阅读书系)

    《沙乡年鉴》是“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代表作,与《瓦尔登湖》并誉的自然文学典范。它描述土地和人类的关系,被称为“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20世纪自然写作领域十大好书之一”。全书涵盖众多学科知识,语言清新优美,是让孩子走向野外、培养环保及生态意识的传世经典。
热门推荐
  • 穿书后的我每天都在被迫营业

    穿书后的我每天都在被迫营业

    由于自己的善举,贝贝(熹微)有幸在死后获得了一次重生的机会,她来到了一本书中,成为了那个就连女主都羡慕的别人家的小公举。只不过,令贝贝(熹微)没想到的是,穿书就穿书吧,她怎么还穿成了一个还在妈妈肚子里的小娃娃呀?而且,旁边还有另一个小娃娃在和她作伴。于是几个月后,她有了一个比她大三分钟的哥哥。本以为自己平淡的度过这一生,谁知机缘巧合的进了娱乐圈。娱乐圈就娱乐圈吧,反正自家有钱,爸爸又是影帝,再说了她对演戏也挺感兴趣的,可以接爸爸的班了!让贝贝有些发愁的是,这些粉丝也太疯狂了,天天都在催促她发动态、发照片、发视频……唉~营业也太难了吧……PS:因为要从女主小时候开始写,所以男主不知道啥时候会出现emmm看作者的心情吧(别打我)!
  • 神的傀儡

    神的傀儡

    给了自主的意识为何不给予自由为何要任由你摆布我想要反抗,我需要自由
  • 我在神界有间店

    我在神界有间店

    张凡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而已,毕业即失业,前途堪忧。一次奇特的经历却是让他获得了一间位于神界的破旧小店,还有自由穿行两界的能力,于是他牛叉了……~~~~~~~~~~~~~~~~~~~~~~~~~~~~~~~~~~~~~PS:本书无节操,无下限,主角喜欢装逼、踩人,情节狗血,非喜勿进!
  • 求生征途
  • 入土不安

    入土不安

    悬疑小说家陈子言灵感爆发,自认构思出了前所未有的“最终审判者”连环杀人事件,却没想到刚刚写好第一章,警察就在他的负责编辑冯舒的出租屋里发现了一具血淋淋的骨架,竟然与他小说里所描述的古代酷刑“梳洗”一模一样!自此地狱之门大开,好友三皮和小雯也在同一天内接连死于非命,一个被“腰斩”,一个被“剥皮”,且都与陈子言的小说情节相同。难道这是一场“互动式连环凶杀案”?可凶手为何选择了陈子言的小说为蓝本?陈子言是幕后黑手还是下一个受害者?
  • 后来少了你

    后来少了你

    一切都是那么的巧合让我遇见了你,一模一样的脸庞,相似的动作…苏晨给她取名苏小影。苏小影爱了苏晨一个青春,而苏晨却只把她当成大家早以为死去的余安安的影子爱着。“苏晨,我恨你,但是我更爱你。你是我的全部,而我,在你的世界里只是余安安的一个影子。”“苏晨,你爱过那个名叫苏小影的女生吗?哪怕只是一点点。”遇见你我习惯了所有的不习惯。
  • 六个莲蓬九颗米

    六个莲蓬九颗米

    不要拿你的虚情假意糊弄孩子,其实他能懂。
  • 麦肯先生

    麦肯先生

    迈里先生是位出色的音乐家,艺术造诣很高,在业界享有盛誉,但战争来临,打破了一切的秩序,原来的音乐家,不得不沦为低人一等餐厅演奏者,随时受人呵斥,但迈里先生在这样的环境里仍然坚持做音乐,他相信音乐可以跨越宗族、国家,解决政治家和战争解决不了的问题。发誓绝对不用拿乐器的手去拿杀人武器的洛里先生,面临兵临城下的敌军时,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 王妃今天对王爷失望了吗

    王妃今天对王爷失望了吗

    【伪狠装傻安王爷VS大手狠厉冷小姐】尚是孩童,她便知自己有条命定红线,许是造化弄人,红线的那一头,不属于这个世界。幼年一见归来,她发誓要保护好自己的小夫君。成年告别离去,她看着面前熟悉又陌生的人低垂了眼睑。京中有言:安王狠厉无情、风流成性、杀人成魔。一剑嗜血,她失望了。当年的小奶包长残了。如愿入府,她又失望了。这些年来都留了些什么人在府里啊。唉,还需要她来清理门户。威胁打架,她又双失望了。她把准夫君踩在脚下,不是说安王爷武功高强吗?这三脚猫的工夫,跟谁俩呢。遭人陷害,她又双叒失望了。为了证明清白反而越陷越深,脑子呢?这么简单的事情都看不出吗?蠢啊,就这脑子还争啥储君,要不是她在,命都保不住。她再不信京中传言,谣言,都是谣言。“小姐,京中传言,安王爷杀人成魔。”“呵。”“小姐,京中传言,安王府内女人成群。”“嗯。”“小姐,京中传言安王府地下白骨皑皑,齐王带人上门来了。”“让他挖!挖不出什么今晚就给我把齐王府翻了!”是幼时玩伴,是少年情郎,是最终归宿。既是命,也是幸。幸好遇你,愿风卷云舒,云淡风轻。
  • 从歌手制霸娱乐圈

    从歌手制霸娱乐圈

    本书单女主,有系统本书主要是主角罗穆意外死亡,来到一个类似于地球的平行世界,从《歌手》开始了制霸娱乐圈之路。